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成就有目共睹,但中国建筑的现状,似乎与这个发展进程不一致。 “千城一面”和“缺乏中国特色的公众评价,凸显了当前的困境。
“如果不能尽快改变这种文化失语、建筑失根的现状,再过三十五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基本结束。 届时,我们将以怎样的建筑和城市形象圆《美丽中国》梦? 建筑作为“石头书写的史书”,如何向我们的子孙展示21世纪“中国崛起”的历史? 中国工程院院士、筑境设计主持人程泰宁多年前就发出了这样的呼吁和提问。
程院士表示,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建筑一直处于西方建筑文化的强烈影响之下,因此,中国建筑面临的问题是西方建筑面临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几百年来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现代性”在现阶段不具有普遍性和先进性
因此,中国建筑寻找出路,首先要从西方的“现代性”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建构和制度创新,这不仅为中国建筑的健康发展,也为世界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中国的思考。
以下是程泰宁院士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建筑文化论坛2022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文化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程泰宁:
一、中国建筑的现状如何?
10年前,我们做工程院课题“当代中国建筑的现状与发展”时,曾把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为“三失”。 价值判断失衡、跨文化对话失语、制度建设失范。
当时也提出了改变现状的策略。 我把这些建议总结成了两个。 一个是理论构建,一个是制度创新。
(以下是“三失”具体内容,观察者网来源于2013年11月“2013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主旨发言,原载2014年01期《建筑学报》 ) )
1、价值判断失衡意味着建筑的基本属性——物质属性和文化属性受到严重挑战。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长沙规划建设838米的摩天大楼,但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在长沙这样的城市建设世界第一高楼。 这是城市环境的要求,还是实用功能的需要,还是当前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都不是。 特别是这105万的超大型建筑,计划在短短8个月内建成,到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完成度,我很怀疑。 这种违背理性的“引以为豪的表演”让这座大楼失去了原有的建筑价值,成为了巨大的商业广告。
天空城市,又名远望大厦,是建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一座高838米的摩天大楼,于2013年7月20日开工,但由于各种因素停工,留下了腐烂的尾巴三年多。 到2017年3月,远大集团正式停止“天空城市”工程,归还土地。
一些国家投资的“标志性”建筑也存在突出的设计问题,有的标志性建筑为了造型的需要,不仅挑战力学原理和消防安全基础,还带来了超高昂的工程成本。 55万的办公楼造价50亿元,竣工后造价大幅超过100亿元。 这种建筑被异化为满足功利需要的超尺度装置艺术,成为欲望的指南和身份的标志,以通常的价值标准可以说难以评价。
2、跨文化对话失语。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文化对话是世界文化,也是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四”以来,中国文化断裂,某种程度上存在的“价值真空”,使人们自觉接受强烈的西方文化影响,以西方价值观和评价标准作为我们的取向和标准。
一个最具体、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是,20多年来,中国高端建筑设计市场基本上被西方建筑师“占领”。 我们曾经在“谷歌”上对北、上、广城市核心区进行图片搜索,发现上海区域36栋建筑中有29栋为海外建筑师设计,广州17栋建筑中只有4栋为国内建筑师设计,北京区域10栋也就是说,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中国主要城市的中心只有国内建筑师设计的建筑物的1/4。
上海家嘴夜景(视觉中国图) )。
这种景象在世界上很少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委托西洋建筑师设计的风气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三四线城市,许多县级市也为了吸引海外建筑师进行了“国际招标”。 随着许多海外建筑师的引进,西方建筑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也像水银泄漏一样渗透到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就连西方最“前卫”的建筑思想,在中国也被无条件接受,一位美国前卫建筑师坦言:“如果在美国,就不可能真正建造我的设计,但在中国,人们开始觉得一切都有可能。” 这个现象,不可思议而有趣。
跨文化对话的“失语”,人们热衷于模仿和模仿,盲目跟风。 时至今日,在中国,西方建筑师的作品,以及许多不容效仿的仿制品充斥大江南北,“千城一面”和建筑文化的缺失早已被国内外舆论质疑和诟病。
如果不能尽快改变这种文化失语、建筑失根的现状,再过三十、五十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基本结束。 届时,我们将以怎样的建筑和城市形象圆“美丽中国”梦? 建筑作为“石头书写的史书”,如何向我们的子孙展示21世纪“中国崛起”的历史?
3、体制和制度失范。 我们在探讨这些问题时,根本的追求来源往往自然而然地归咎于体制和制度建设的“失范”。
从某种意义上说,违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精神的“权力决策”可以说是当前建设领域各种混乱的根源。 例如,各城市重大公共建筑立项屡禁不止,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实际上成了迎合领导的“批”式研究。 人们会问,一城九镇、山寨建筑、方圆大厦,还有那些贪婪、求洋、超高标准的建筑怎么会出笼? 舆论特别关注的“鬼城”现象,以及破坏城市历史文脉的大规模拆除建设的恶例为何层出不穷?
沈阳方圆大厦(视觉中国图)。
所有这些最初的“想法”和最后的决定往往来自各级领导人,特别是主要领导人。 主要领导一旦采取“防范措施”,从政的新领导上任、独立,从改变规划、设计、意图,到项目的废弃,都在主要领导的夹缝中,让包括建筑师在内的许多人头疼不已。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然不能说中国的建筑领域没有进展(至少,实践和理论比以前活跃了),但总的来说,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在某些方面(比如创作环境)也有明显倒退的迹象。
问题在哪里? 时至今日,如果理论建构和制度创新两个问题不取得突破,中国建筑仍难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谈谈“理论建构”。
中国有自己的建筑理论吗?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是前几天读的书。 是《现代建筑理论》。 这本书很厚,内容充实,对我也很有帮助。
但是我反复读了这书名,觉得有点无知。 根据其内容,我觉得应该称为“西方现代建筑理论”。 不,我明白了。 那是“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吗? 不,不是。
这个《现代建筑理论》好像没有什么中国的东西,西方现代建筑理论好像是“普遍”的东西吗? 西方的理论是中国的理论吗? 事实似乎如此,一百年来,我们的建筑理论、建筑实践一直沿着西方的道路走。
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同意,但确实有不少人处于“被人同化而不了解自己”(梁鹤年)的状态。 包括建筑师,特别是开发者和领导者在内的“很多人”。
也许,有人会质疑、反对,说我们一直沿着西方的路走。 准确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太厚重了,我们走这条路的时候,有时会往后看,提到所谓的“民族形式”、“民族风格”、“新中国式”等等,但是风过去了,我们又回到西方的老路。 很遗憾,几十年来的现实就是这样。
奇怪的是,半个多世纪来,西方文化已经“跌出高峰”(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 西洋建筑也已经“碎片化”(桧文彦) :五十年前的现代主义是一条大船,大家是船上的敌人,七十年代以后,现代主义不再是船,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大家被放逐到海里,不再是朋友和对手。 状态中; 这几年,西方出现了未来主义、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纷纷吵架。 站在西方建筑本身来说,无论是下跌还是碎片化,那都是客观事实。
桧文彦作品,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视觉中国图)。
其实,多看看西方建筑的现状,我就想,中国建筑面临的问题,是不是西方建筑面临的问题? 如果“追查”起来,中国的现代建筑从理论到实践,其源头来自西方,问题的源头也同样在西方。 改革开放40年来,西方建筑师在中国的海量作品和遍布全国的仿制品证实了这一点。
正因为如此,为了建立我们的话语体系,我同意著名学者乐黛云的说法。 “中国文化更新的希望在于深刻理解西方思想的来龙去脉,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自己”(乐黛云,[佛]艾伦李比雄,《跨文化对话4》卷首语)。 对于乐黛云老师的系统性观点,我不一定同意,但我认为这两点总结比较完善。 几百年来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现代性”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应该在充分揭示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自我。
人类文化的发展轨迹,原本是在由纵(传统文化)和横(外来文化)组成的十字坐标中,在相互影响的同时演变而来的。 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都是如此。 因此,在文化领域的讨论中,不能有“零和思维”。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变化”是世界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包括西方建筑文化在内的西方文化,几百年后,从文化的发展规律来说,现在到了反思和重构的时候了,由此,我们经常认为,构建我们的话语体系,不仅需要改变中国建筑的现状,而且会对西方建筑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所以,我并不认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体系是“排队”,是“敌对”。 我认为建立这样的话语体系不仅是中国建筑的健康发展,也为世界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中国的思考。 我认为这是中国建筑师的愿望和责任。
我认为这不是“民粹主义”,而是地道的“国际视野”。
这里应该说明“现代”、“现代性”是中性词,而不是人们曾经理解的“现代即西方”。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论哪个时间段,不同地区的人们都应该有自己对“现代性”的理解。 因此,现在构建我们的话语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现代性( 17-20世纪)”的反思和新的)结构。
三、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非常重要,所以我试图理清这条线索。
十七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现代性”,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一条逻辑主线。 “现代性”所蕴含的“科学理性”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逐渐得到全世界的认同。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化艰难地摆脱了宗教神秘的大迷茫,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和科学精神的弘扬,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倡导“赛老师、德老师”。 科学和民主实际上是对当时西方现代核心价值的翻译和吸收,是科学和民主,当时的中国将其视为普世价值来学习。
它确实曾经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包括现代中国建筑理论的催生,有很大的推动。
但是到了近代〔十九、二十世纪〕,发现世界已经处于“现代危机”之中。 最先分析现代危机的是德国学者韦伯。 他在1919年的两篇演讲中指出,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和科学理性的发展找不到世界的本质意义,相反,“现代性”,不仅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而且压抑着人们从不同方向探索世界未来的动力。 他认为,科学理性是人类现代化的动力,也是“现代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一百年来,西方许多学者一直在激烈这场争论,即所谓的“神仙之争”,但始终没能给出出路。
“现代危机”反映在很多领域,自然也包括建筑文化领域。 科学理性(工具理性)的扩张,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无止境追求,使得人、建筑、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此外,人们对建筑的情感体验,以及在创作中探索意义和诗性的热情也受到压抑。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对“人的主体性”的片面强调和后现代主义对建筑学基本原则的冲击,一些西方艺术家、建筑师开始以“反理性”来对抗理性对人性的压抑,以“弘扬个性”来寻找意义和感情的出路如果说“现代主义”对“工具理性”的片面强调,给建筑学带来了冷漠和僵化,那么后现代过分的“反理性”就把世界建筑推向了支离破碎、片面解决不了的“死胡同”。 价值观的混乱和迷茫,成为建筑“现代危机”的主要问题。
解构主义建筑师弗兰克盖里作品:克利夫兰卢沃脑健康中心
同时,“现代性”也应使人们对世界、建筑失去了整体体验和表现力。 因为,现代科学的重要思维特征之一是“分解”和“还原”。 也就是说,通过不断分解研究对象,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相对简单的部分,获得对每一个局部问题的准确认知,然后将这些局部认知综合起来,试图形成对复杂对象的完整解释。 这看起来很科学,很“合乎逻辑”。 因此,建筑有“三要素”(适用、坚固、美观)、四原则)适用、经济、绿色、美观)。 有基本范畴和派生范畴(卡彭:建筑理论); “范式”、“类型学”、“模式语言”、“空间句法”……等方法论的研究也应运而生。 这种单向的逻辑思维也出现在许多无意识的建筑操作中。 例如,在国内很多设计评价中,需要列举10项8项指标进行加权评分,这样才能“科学严谨”。
这几年,有机会主持工程院的一些重大或重点课题,我深有感触,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看起来很“科学”。 有数学模型,有量化分析,也有大数据,逻辑严密,本身就是“闭环”,但由于缺乏对相关学科和外部条件(如体制、运维)的整体思考,尤其是对现实中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因素的考虑“立体城市”、“坚韧城市”……等等,但面对目前已经相当严重的城市病,如何综合解决,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可以理解,在教育、学术研究、政策制定中,有条件地以“分解”“还原”的形式向学生和公众用“可言喻”的语言表达,但如果对建筑、城市以及一切相关事物之间的整体性缺乏多维度的思考,就会出现很多
整体思考尤为重要,要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许多个问题,加强认识它的重要性和次要性。 我认为未必是定论性的逻辑,但这是我们“现代性”、“科学理性”的要求。
四、上述这些问题(当然不仅仅是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我们面临的“(西方)现代困境”。
走出困境,只有在反思“现代性”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现代性——我们自己的新话语体系。 从现状来看,很明显,这个问题不仅重要,而且刻不容缓。
我们现在在建筑学上面临的,既是政治问题,更是价值观问题。 对此,很多同行可能都有自己的思考。 就我个人而言,我将把我的思考集中在“以科学理性为基础,以人为本”这一被视为现代“至理”的反思和新格局上。 希望“新格局”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可以包含以下思考内容:
1、认识论水平。 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人类现有的认知。 用科学理性诠释世界、诠释建筑,不仅难以管窥全貌,而且往往陷入机器和僵化之中。
21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说:“建筑在我,总有一种神圣乃至神秘的感觉。” 设计的项目越多,接触的东西越多,就像在建筑学的海洋里畅游,实在是无边无际、深邃无比……,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纳米材料、虚拟空间对建筑有何影响? 互联网、数字化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如何反馈到建筑中? 不同文化发展带来的冲突交流,会给人们的审美方式、价值观带来怎样的变化呢……”(程泰宁建筑作品选1997-2002《序》中国建工出版社)。 这些很难预测。
从现在来看,我20多年前写的文字,很多事情都变了。 虚拟空间、元宇宙正在实现,但未来的变化更加未知,许多问题并不是靠“科学”和“理性”很快就能找到确定的答案。
事实上,爱因斯坦在他学术生涯的后期,面对宇宙中越来越多的“无法解决”,并没有开玩笑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但是,他还说,这个“神”不是保护人们的神,而是冥冥之中存在的毋庸置疑的“规律性”(霍金去世前也有同样的表现)。
用中国哲学来解释的话,我认为这个“规律性”就是老子说的“道”。 “道”为“渊兮”,深如“玄而又玄”,而“道”、“法自然”无疑是老子出的出路。
所以,作为建筑师,我希望大家不要受“科学理性”“分解还原”的束缚,而要用“天地万物一体”(王阳明)的“整体思维”来认识世界、思考建筑。 从“追天人之际”(司马迁)的视角,探索建筑、城市与世界万物包括自然在内的关系,寻找万物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方法论层面。 我意识到,面对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对城市、建筑做出确定而唯一的解释是不现实的。 但是,“现代”的创始人、哲学家笛卡尔( 1596-1610 )特别强调了三点。 “必然性”( necessary )、“正确性”( signality )、“肯定性”( certain )。 这与我们建筑创作所需的思维特征完全不相容。
建筑创作需要的是在理解和掌握整个建筑的基础上,承认建筑学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模糊”并不是指建筑设计的过程不可捉摸,而是指除了理性、逻辑之外,直觉、共鸣、体验……等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逻辑、理性、范式、类型之外还存在着广阔的模糊空间这正是建筑创新需要的思维状态,也是我们摆脱程序化、图形化束缚的根本出路。
)3)对建筑形象的生成进行思考。 基于以上理解,在创作中,我希望将各种复杂因素视为由无数节点组成的动态多维网络,而不是主要列举或加权与创作相关的因素。
我以为是建筑创作的过程。 建筑师在这个网络上穿行的过程。 有些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素养,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激活整个网络,在每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的同时,塑造丰富多样的建筑形象。
正在加载视频.
“恍惚、恍惚、中有象,恍惚、中有物”(老子道德经),这种漠然、充满心灵臆想的状态,与建筑创作的过程是相通的。 爱因斯坦说过:“人能体验到的最美和最深刻的东西充满了神秘的感觉。” 无论是“恍惚”,还是“神秘”,它们揭示着创新思维的特质奥义,建筑创作的过程就是在混沌一体的世界中感悟和创造的过程。 而随着思维的深入,各种复杂因素的有机联系,在不断复合碰撞后,逐渐揭示其内在秩序。
当然,创作的过程并不是恍惚,而是在我们对许多关系进行了不断开拓性的、不合逻辑的模糊思考之后,最后这些因素逐渐显示出它们作为一个世界而存在的内在联系,这是我自身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五、早在十多年前,李泽厚先生就曾提出“这一中国哲学问世”,希望以中国哲学思想克服西方现代哲学发展面临的困境,这一观点对当今建筑学的发展有重要启示。
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同时也基于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我认为《回归自然》——以“自然”为哲学主体,探索建筑学的“规律性”,并以整体性、模糊性与科学理性有机结合的“自然”思维模式来诠释建筑
这就是我在对“现代性”进行反省的基础上,想构建的语言体系的想法。 我认为这样的话语体系可能更接近建筑学本体论的重要性。 在个人与整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科学与人文之间找到某种平衡。
有了这样的哲学认识,我们的建筑理论就能摆脱“传统”与“西方”之间的纠缠,不再停留在方法论层面的讨论上,难以深入挖掘。
我们的建筑教育也要正确看待SCI、KPI等评价指标的权重,认真探索能够培养优秀建筑师的价值评价体系,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对建筑作品的评价也更有可能在价值取向上找到某种共识,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话语旋转。
我们的政策制定要从整体上考虑,确保EPC、全过程咨询、建筑师责任制等标准互不矛盾,避免这些矛盾对建筑设计领域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这绝不是问题的全部,但表明构建新的话语体系,树立明确的价值观,对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为术,自然为道”,“语言为术,境界为道”,“艺为术,人文为道”,“人靠科学理性变聪明,因知道科学理性的极限而变聪明”。 我们通过“现代性”反思建构的新“现代性”,既有中国文化精神,又为世界建筑提供了具有中国思维和普遍性的理论体系,找到科学与人文、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平衡点,使建筑学摆脱“理性的铁笼”,融为一体、意境、整体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待我们共同努力。
本文为观察者网络独家稿件,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观察者微信公众号,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光遇1.23每日任务该怎么完成呢?在光遇世界有着各种精彩有趣的任务内容,玩家可以完成后获取大量的游戏奖励,小编
《云顶之弈》这游戏中卢安娜的飓风这件武器最近版本更新中被强化了,分裂攻击的伤害效果大大提升。有些小伙伴
迷你世界激活码2023是哪些呢?在精彩有趣的全新挑战活动中,玩家可以体验到更多丰富的游戏奖励。小编今天准备了
很多传奇的老玩家关心关于贪玩蓝月祝福油怎么用的相关问题,今天柠檬友玩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如下内容,希望对
《魔兽世界怀旧服》中存在着多样的公会制度,DKPROLL团就是其中之一,关于这个制度的意思好优劣势,本文将为你解
斗罗大陆魂师对决阵容最佳搭配2023,新版本上线了很多魂师,我们应该如何搭配呢?以下为大家分享新版本顶级阵容大
时间:2022-11-07
时间:2022-11-07
时间:2022-11-07
时间:2022-11-07
时间:2022-11-07
时间:2022-11-07
时间:2022-11-07
时间:2022-11-07
时间:2022-11-07
时间: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