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游戏资讯 > 游戏问答

app侵犯隐私权表现,app侵害用户隐私

来源:头条 浏览:0 2022-12-30 16:10:02

经评论家张怀水

近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置中心在“网络2020”专项行动中通过网络监控,发现多个游戏类移动APP存在隐私违规行为,违反《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广泛收集个人隐私信息

这次点名的游戏有14种,分别是《汤姆猫跑酷》0《宾果消消消》0《我的安吉拉》0《我的汤姆猫》00《植物大战僵尸2》00《迷你世界》00《开心消消乐》0000000055

app侵犯隐私权表现,app侵害用户隐私

违反隐私的行为令人触目惊心。 因为在这个“黑名单”上,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是众所周知的,都被下载到手机上。

据伽玛数据9月10日发布的《和平精英》显示,65%的用户在游戏中遇到过游戏账号被盗、信息泄露、游戏安全漏洞、插件等网络安全问题,超过4成的游戏

对于通过注册游戏账号窃取个人信息,有网友认为无所谓,也有网友表示不用下载这些游戏。 但实际情况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除了游戏,各种类型的APP中也有泄露市民隐私的问题。 2020年以来,已经通报的APP有954种,APP种类多样。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置中心上半年以旧换新的非法有害移动APP达638个,其中涉及隐私违规的531个,占八成以上。 从以旧换新APP来看,直播、社交、外卖、医疗、在线教育等APP涉嫌严重侵犯隐私。

移动技术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市民个人信息频繁泄露。 仅凭民众个人的自觉,不玩、不下载这样的APP,被动圈地效果肯定很低。

从监管层面加大力度,建立责任清单制度,明确责任人,是根本出路。 笔者建议打响“三大围城”:

第一,加强对违规的处罚。 目前,对涉及隐私问题的APP的处罚措施并不重要,主要以罚款、以旧换新为主,处罚金额也不高,是隐私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大幅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是敲山震虎的有力措施。

其次,建立“黑名单”制度,哪怕只有一次发现违规窃取用户信息的行为,都要放进“小黑屋”,让其被市场淘汰。 列表制度可以提示用户,及时判断哪些APP是安全的;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行业规范和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加强网络监控技术创新。 监管机构是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把关人”,在个人信息泄露的斗争中,也发挥“监护人”的作用,从手机厂商、APP商店、APP开发者等源头植入相关监控程序,成为全链条防范机制

每日经济新闻

和平精英体验服官网「V3.02」IOS版

和平精英体验服官网「V3.02」IOS版

  • 分类:资讯阅读
  • 大小:17MB
  • 语言:简体中文
  • 版本:V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