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游戏资讯 > 游戏问答

天地英雄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来源:头条 浏览:0 2023-01-02 21:46:01

作者:李翓(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

“国家不是国家,房子怎么能保存? ”八十多年前,共产党人、抗日英雄杨靖宇怀着这样的信念以身殉国。 他和东北抗联英烈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东北抗联精神。 那是——天下兴亡、匹夫负责的国家感情。 众志成城,共御外侮忧患意识; 艰苦卓绝、勇壮山河的英勇斗争; 视死如归,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闪耀千秋,闪耀载入史册的民族气概。

站在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的杨靖宇像新华社发

天地英雄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长春到靖宇的高速公路上,几乎没有车和人。 地图上显示了喝醉的速度绿色。 的播种机、农耕机、除草机、联合收割机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侧,展示着春耕的喜悦。 笔直的白桦林像晨练的列兵,像金戈多马,蓄势待发。 黝黑的田野广袤无垠,烂醉如泥,在袅袅煮饭的烟雾中,春色越来越馥郁。

这条熟悉的路,这次对我来说很沉重。

八十多年前,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在我眼前朦胧地闪烁着。 我好像看到了他,他隔着八十多年的倭岁月凝视着我。 当时,靖宇还不叫靖宇,叫濛江。

吉林省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嵇子。

下了几天大雪,气温越来越低了。 他蜷缩在小屋里,一米九几的大个子,挤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雪从小屋的缝隙中飘来,落在他的脸上和身上。 他的眼窝深陷,颧骨高耸,脸色苍白,乱蓬蓬的胡子贴着下颚。 他就这样蜷缩着,一动不动,雪堆得满身都是,他就像一个冰冷傲慢的雪人。

东北的冬天水滴结成冰,很冷。 他已经重感冒好几天了,高烧、咳嗽、胸闷、头痛、快要破裂,情况一天比一天糟。 他的双脚已经冻伤了,肿得像两个石锤,左臂上还有一处枪伤。 他把衣服撕开紧紧地系上,血终于止住了。

大雪覆盖了田地,覆盖了林野。 他在雪中走了一整天,到了傍晚,发现了一个农民临时盖的小棚子。 破烂的棉袄已经千疮百孔,挡不住深夜刺骨的寒气。 已经好几天没吃一粒粮食了,忍不住饥饿的时候,他从冰封如铁板的田地里挖了两根草根,吞下了两把雪。 他的身体开始麻木了。 那天,他真的饿了。 他撕开棉袄,取出里面的棉花,一点一点地吃。

这是1940年2月22日,正月15日的元节。

夜风,冷得刺骨。 身体越来越麻木了,他用剩下的意志支持着自己。 不能睡觉,不能死,我要站起来,我要战斗!

但他不知道,在这四面通风的小屋里,他孤独度过的这个佳节,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夜。

他是杨靖宇。

2020年吉林省档案馆公布杨靖宇殉国100天前的战斗档案。 新华社发

1929年初秋。 东北大地上寒意四起,严冬即将来临。

潮湿的囚室、粗暴暴力的狱警、阴森森的折磨……狭小的水牢里,杨靖宇的伤口崩塌得很厉害。 他连日来高烧不退,生命多次垂危。 没有热水,杨靖宇只能喝牢房里的脏水,不幸患上痢疾奄奄一息。 但是,即使如此,也没有人会因为他软穿衣服或请求原谅。 他坚毅的脸上只有对敌人的蔑视。

日本警察局派人轮番审讯,打手把他打死,但找不到任何消息,只好把他拖进国民党法院。 他腿脚不便,脸肿,全身血流不止,衣服褴褛,人瘦如竹竿,依然傲慢不屈。 国民党法院为了保护日本人的面子,判处了一年半的徒刑。

杨靖宇被判五次监禁。 每次,他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极度的苦难; 每一次,他都以对敌人的蔑视和嘲笑,显示出共产党的强大和自豪。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 杨靖宇喜欢读书,特别喜欢史书。 为了广泛的阅读,他接触并参加了由李大钊领导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7年,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八七会议后,为了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和河南省委关于武装暴动的决议,杨靖宇等人在河南刘店发生了武装暴动。 也是在这一年,确山县组建了县革命委员会和农民革命军,杨靖宇被推举为县革命委员会委员和农民革命军总指挥。 杨靖宇率领农民革命军在豫南与反动势力顽强战斗,狠狠打击敌人气势,在当地名噪一时。 农民革命军改编为豫南工农革命军,进入四望山,成为开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力量。

猛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革命运动。 中共中央认识到,培养一支一批能干、能开展工作的干部队伍对我们党的重要性。 1929年,杨靖宇受河南党组织派遣,赴上海参加党中央举办的干部培训班。 1929年7月,中东路事件爆发。 二十四岁的杨靖宇被任命为党组织,来到东北。

当初为了避免国民党反动派的追击,杨靖宇曾化名“张贯一”。 “我妈妈姓张。 我要在《一以贯之》上坚持革命坚定不移,就叫张贯一吧! ”杨靖宇来到东北后,中共满洲里省委决定派杨靖宇到抚顺任特支书记,开展工人运动工作。 当时中共满洲里的党委书记刘少奇对这个来自河南的年轻人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杨靖宇上任之际,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他说:“新工作一定要存在很多困难。 共产党人必须克服和克服这个困难。”

杨靖宇没有背叛这个请求。 他被派往抚顺煤矿领导革命斗争,克服许多困难进入矿区,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 他带领工人同占领中国煤矿的日本矿工斗争,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东北地区的劳动运输热情。

由于叛徒的背叛,杨靖宇在抚顺被日本警方逮捕,随后开始了漫长的牢狱生活。 敌人对他软硬兼施,杨靖宇始终顽强对抗敌人,严守党的机密。 在狱中,通过多方得到的情报,杨靖宇敏锐地察觉到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战争已经下起了山雨。 他在狱中夜不能寐,感到愤怒。

东北抗联英雄群雕资料图片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是东北人民永远的痛,也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痛。

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震惊国内外的“满洲事变”。 国民党政府奉行无抵抗政策,短短四个多月,中国东北全部沦陷。 不屈不挠的东北人民自发结成义勇军,奋起抗日,反日斗争方兴未艾。

与国民党不抵制政策相反,事变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呼吁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第一线。 这是中国14年抗战史上第一个抗日宣言,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争宣言。 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之间奋起反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在此期间,杨靖宇一度刑满出狱,再次被捕。 1931年11月,在凛冽的寒风中,杨靖宇带着监狱生活的“纪念”——伤痕累累,被党组织救出出狱。 他不顾狱中酷刑留下的伤病,马上向满洲省委要求分配工作。 根据组织安排,杨靖宇先后担任反日总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省委军委书记等职务,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斗争。

1933年初,杨靖宇任吉林磐石游击队代理政委。 当时,第一代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政委员会杨君武已因伤退队,杨君武的名字在当地影响很大,深入人心。 杨靖宇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暂时改姓杨姓,对外仍称“杨政委”。 在朝鲜族战士口中,“杨政委”听起来像“杨靖宇”,在中文里“靖宇”又有平定地方安宁、宇内的意思。 他很喜欢这个名字,索性改名为“杨靖宇”。

从此,“杨靖宇”这个名字,就和东北抗联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九三三年九月十八日,“九一八”事变两周年之际,“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磐石成立,杨靖宇当选师长兼政委。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七日,十月革命十七周年之际,“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 一九三六年,中共南满“两大”正式宣布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1936年7月,金川河(今吉林省通化市兴林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正式成立。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由抗联第一、二军合并编成,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 消息传出,同志们欢呼雀跃,热血沸腾。 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大部分团结在抗日联军周围,统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之际,杨靖宇把澎湃的心潮注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这首歌响彻东北大地: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军,

组成盟军的第一路军。

乒乓球冲锋时解除敌人武装的声音,

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此后,东北抗日联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建1军11军、兵力3万多人。 杨靖宇领导东北抗联,打击日伪气焰,对日伪统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作用。 在那烽火岁月里,杨靖宇率领英勇的抗联战士指挥了纵横白山黑水之间,歼灭邵本良部、偷袭老岭隧道等多场经典战役。 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了东北抗联。 “东北抗联‘多打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封一个敌兵不能南下,哪怕整个抗战都有点力气’。

一天晚上,北风呼啸,阴郁忧郁的雾散了。

天空稍微放晴了。 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枝洒在大地上,映在野兽深深的浅足迹上。 栖息在树上的麻雀飞走了,树枝上的雪团在空中飞舞,雪在阳光下飞舞,金灿灿的。

杨靖宇缩在狭小的棚子里,慢慢伸展僵硬的身体,把自己从积雪中铲除。 一夜北风凛冽,天寒地冻。 这一年冬天格外寒冷,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敌我力量的巨大差距,使抗联工作越来越困难。 在枪支弹药短缺、粮食短缺、医疗药品短缺的环境下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困难重重。

多年来,杨靖宇和他领导的东北抗联让日军寝食难安,敌人拼命想置杨靖宇于死地。 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者以一万五千多天的伪军,周密策划对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所谓“秋冬大讨伐”,企图歼灭杨靖宇部。 杨靖宇率领400多人与敌人激战,最终突围。 这是有名的“胁道突围战”。 但是敌人高兴地休息了,后来的攻击越来越激烈,战斗越来越残酷。

进入1940年,战斗变得更加频繁。 杨靖宇为了摆脱敌人,多次分兵,把危险留给自己。 六十多人、三十多人、十五人……杨靖宇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少。 前进到三道崴子的时候,他已经到了独自战斗的地步。

杨靖宇拖着受伤的身体痛苦了半天多后,终于遇到了四个柴农。 他掏出口袋里仅有的钱,下山请求给自己买食物和棉鞋。 然而,伪通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截获了这一信息,百余名敌军迅速包围了三道崴子。

枪声一直响到傍晚。 杨靖宇已经几天没有米了,饥寒交迫,伤病缠身。 但发现敌人追来时,他还拿着两把枪,迎战。

杨靖宇不仅是天才的指挥家,也是勇敢善战的神枪手。 和他战斗过的日军害怕地称他为“枪好手”,“200米内能掉树上的苹果”。 在他沉稳的反击下,敌人不断中弹倒下。 但人数差距巨大,杨靖宇终于被逼到老恶河旁边。 他虽然疲惫不堪,但仍然顽强抵抗,占据地势向敌人射击。

敌人大声说:“杨! 你的生命很重要! 放下武器,保全生命,可以致富! ”但回答他的,只有杨靖宇愤怒的枪声。

此时,孤军奋战的杨靖宇,打死敌军20余人。 敌人指挥官判断不能活捉和投降劝告,说:“杀了我吧! ”命令道。

一眨眼,步枪和机枪发出了一片声响。

一排子弹击中了杨靖宇的胸部。 杨靖宇仰面朝天,倒在冰冷的瀛江大地上……

东北抗联幸存者杨靖宇的战友黄育毛回忆起当时与杨靖宇分手的情景,“大家哭着对杨司令说,死就死,活就活,怎么也离不开! 杨司令说:“一起死有什么好? 多活一个人,就会成为革命的力量。 革命总是胜利的! ”黄育毛没想到,和杨靖宇的这次分手竟然成了永诀。 对抗日事业呕心沥血的杨靖宇,没能看到最后的胜利。

那一年,杨靖宇35岁。

日本侵略者们奇怪,在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中,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杨靖宇不屈的灵魂? 敌人试图切断杨靖宇的腹部,寻找问题的答案。 他们只看到长期以来因饥饿而严重萎缩的胃,里面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无法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籽。 在场的日本人都感到震惊和恐惧。 ——中国竟然有这样威武不屈的英雄!

杨靖宇以冒着生命危险继续战斗的姿态向日本侵略者宣布:“中国人不好惹,中华民族不会死。”

杨靖宇牺牲后,东北抗联为他举行追悼大会。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魏郑民在追悼大会上立下悲壮誓言。 “我们要完成杨司令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 在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无愧地站在他的墓前说:“靖宇先生,我们做了你之后我们应该做的事。” ”

如果地下有知识,杨靖宇一定能听到同志们的离别。 他用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呼唤中国人:同胞们! 醒来吧! 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坚持到底,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这是一个很长的列表:

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牺牲,当时35岁。

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1942年牺牲,享年34岁。

赵一曼,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一师二团政委,于一九三六年牺牲,享年三十一岁。

王德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于1936年牺牲,当时29岁。

李红光,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1935年牺牲,当时25岁。

………

到底有多少东北抗联官兵死在疆场? 这是至今为止很难统计的数字。

1941年写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至1941年秋三军阵亡指战员统计表》试图统计各时期有名字的烈士,这里只以东北抗联第一军为例。 磐石游击队时代有姓名的共计7人,不知道姓名的共计20多人; 东北人民革命军时代有姓名的共计22人,不知道姓名的共计约190人。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时代有姓名的共计29人,不知道姓名的共计约250人。 而军方知名烈士只有2人,不知道姓名的有60多人。

这些“有名字的人”——冯某、吴某、某东彬、小队长、金队长、蔡指导员、鹰钩鼻、刘短首、大胡子老人……

这些寥寥无几的“姓名”,有的姓无名,有的只是军职,有的是姓加军职,有的只是绰号。 更多的,甚至连绰号都没留下。

这就是东北抗联! 这是一支不仅牺牲了生命,连姓和名都牺牲了的队伍!

这些英雄,他们的生命和名字都消失在历史的深处。 现在,让我们用心灵的柔软剥掉历史的粗糙。

在艰苦的条件下,抗联战士们还是努力安置牺牲战友的遗体。 ——夏天或秋天将被土葬。 必须深埋。 否则,会被野兽扒出来。 冬天下前两次雪的时候,也可以土葬,但是需要挖掘冻结的地表。 其他季节,只能火化,一棵树一棵树堆起来,装载烈士遗体。 如果时间来不及,或者有敌情不能点火,就用树枝和雪遮住……

这就是我们勇敢的东北抗联官兵! 他们的生活,是那样的热烈,是那样的奔放; 他们的死,又是那样悲壮,那样决绝。 据统计,抗联兵力最多达3万多人,战斗到1940年2月时,只有800多人,但仍在顽强战斗。 这支部队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只有极少数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一寸河山一寸血,一寸黄土一寸魂。

东北抗日斗争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更在于他们在超乎想象的各种困难中,依然不屈不挠地斗争到底。 生与死,在血与火的磨砺中熔炉化的伟大抗联精神,将永垂中华民族史册,永垂人类和平史。

东北抗联精神是什么? 那是——天下兴亡、匹夫负责的国家感情; 众志成城,共御外侮忧患意识; 艰苦卓绝、勇壮山河的英勇斗争; 视死如归,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闪耀千秋,闪耀载入史册的民族气概。 天地英雄气概,千秋尚凛然!

中华民族的人民英雄,无论他们姓谁,无论他们是无名小卒——苍天,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永远怀念他们。

晚春的靖宇县很热闹。

广袤的街道,人声鼎沸的夜晚,熙熙攘攘的车流,幸福的笑容……

1946年,为纪念抗日英雄杨靖宇,殉难地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在这里,我见到了杨靖宇的曾孙马铮明。 这是一个坦率、开朗、低调、端庄的年轻人。 2019年,马铮明毕业于天津大学,进入曾祖父战斗牺牲的靖宇县工作。

马铮明给我讲了白桦树干的故事。 这棵白桦的树干,是杨靖宇的后代从他的牺牲区回来的。 目睹杨靖宇鲜血直流战场的白桦,成为马家世代的“传家宝”。 几年后,马家的子孙回到了这片白桦生长的地方,深深地刺伤了自己的根。

听了这话,我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一幅怒火中烧的杨靖宇拿着箱枪向敌人射击的油画。 在他的身后,是漫山遍野的白雪。 雪地里,白色的白桦就像一队钢铁战士。 猎寒风吹他的衣领,他那伟岸的身姿与挺拔的白桦融为一体。

在那神州陆沉的日子里,敌人在杨靖宇的家乡到处搜索,肆意报复。 他们不知道杨靖宇是马尚德,但他们知道马尚德参加了革命。 杨靖宇父亲去世早,母亲张氏、妻子郭莲、儿子马从云、女儿马锦云成为敌人迫害的对象。 孤儿的母亲为了避开敌人,只能到处流浪。

杨靖宇在河南确山的家里不知被敌人抄写了多少次。 他们经常抓住杨靖宇的母亲张氏,追查马尚德的下落。 张某没有回答,而是遭到了毒打。 1936年,张先生去世。 临终前,她拉着郭莲的手,把一直珍藏着的儿子的照片交给儿媳妇,“妈妈见不到他了。 等他回来,必须找到他! ’母亲去世后,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困难了。 郭莲记住了婆婆的话,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三个女儿捡破烂,吃饭,过着困难的生活。

一九四五年,郭莲在敌人的迫害和生活的重压下离开了人世。 生病期间,她把孩子们叫到身前,说:“爸爸叫马尚德。 他是红军。 我必须找到爸爸……”我告诉他们。 郭莲不知道日夜为她着想的丈夫,已经先去了她吗?

马从云和马锦云那里记得妈妈的吩咐和担心。 解放军队伍来到确山后,兄妹每天不辞辛苦去找父亲。 他们不知道父亲的情况,也不知道父亲的部队号码,也不知道父亲是否还在这个世界上,对路过的解放军战士说:“同志,你认识父亲吗? 我父亲也是红军,他的名字叫马尚德……”

他们站了多少天,问了多少部队的多少士兵,一直没有听到父亲的消息。

此时,党组织和东北人民对杨靖宇抱有极高的崇敬,正在寻找他的家人。 20世纪50年代初,党组织终于找到了知情者,弄清了杨靖宇的老家所在。 面对上门了解情况的同志,兄妹找到杨靖宇留在家中唯一的照片,泪水盈眶的——人无疑是杨靖宇的后人! 在那个音信隔绝的年代,兄弟姐妹们依稀听到过杨靖宇驰骋战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没想到这位抗日英雄竟是他们日夜思念的父亲。

党组织找到兄妹两人后,马上准备为两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经不起当时杨靖宇的拼命奋斗,但这些都被兄妹断然拒绝了。 父亲杨靖宇没有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怀,但他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兄妹的一生。 他们没有以英雄后代自居,而是继承了父亲的荣耀,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闪耀发热,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了伟大的祖国。

马从云的儿子马继志上世纪70年代入伍,在战场上三等功,受过伤,但在服役中他从未提起过战友和祖父的名字。 退役后的马继志成为郑州铁路局的列车司机,坚守岗位30多年直到退休,对组织没有任何要求。 2019年11月,马继志携全家定居吉林长春。 他说:“我踩着祖父的足迹来到这里。 爷爷当年带领抗联将士为这片土地奋战到底,倒也没有死。 祖父葬在这里,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来到这里,是我们马家子孙对祖父的思念; 来这里可以更近距离地学习祖父的抗联精神。 ”

岁月如流。

也是这一年,马铮明走出了校门。 这个年轻人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来到曾祖父牺牲的靖宇县,担任保安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信息采集、“二不苦三保障”、新农保落实……马铨明的记事本上写满了这样的话。 他高兴地看到,曾祖父用热血交换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走过田埂,走过熟悉的门,马铮明就像一个生长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好孩子。 杨靖宇的故事在靖宇县家喻户晓,但大部分村民并不知道这个“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的身世。 他们只知道,这是一个有志气、不惜力的年轻人。

相隔八十多年的时空,马铮明和杨靖宇的表情是那么相似,又是那么不同。 相似的是同样的固执,同样的凛然。 不同的是,杨靖宇的眼里充满了对贫弱的旧中国的怨恨,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 马铮明的脸上充满了对日新月异新时代的自豪和自豪。

树枝上的叶子从金翠变成了青翠,春天渐渐深了。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温和的春风吹过希望的田野,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喜悦。 白桦树叶几乎一夜之间出来,又变成了青春的模样。 碧绿的枫叶,碧绿的杨叶,与苍翠的樟树叶交织在一起,色彩斑斓壮观。

马铮明在乡村小路上阔步。 他在心里大声喊道:

爷爷,看到了吗?

《光明日报》 ( 2022年05月06日第13版( ) )。

资料来源:光明网- 《光明日报》

和平精英体验服官网「V3.02」IOS版

和平精英体验服官网「V3.02」IOS版

  • 分类:资讯阅读
  • 大小:17MB
  • 语言:简体中文
  • 版本:V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