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游戏资讯 > 游戏问答

在黄土高原种树的日本人高见邦雄,50年50人|杏林结硕果,在黄土高原种树的日本人高见邦雄

来源:网络 浏览:119 2022-11-11 13:34:01

【编者按】

1972年9月29日,中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

在黄土高原种树的日本人高见邦雄,50年50人|杏林结硕果,在黄土高原种树的日本人高见邦雄

载有冷暖起伏,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 共同的记忆,特殊的联系,持久的接力,展望过去中日友好的时刻,展望当今时代激流中的行与思。

《澎湃新闻》联合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发表题为《50年50人》的专题文章,在对话50中刊登中日关系的塑造者、开拓者和实践者,展望未来世界形势变化带来的中日关系“下一个50年”。

在山西大同的黄土高原上,万亩杏林逐渐染上秋色。 30年前,这里荒山和风沙相继出现,一个日本人决心在当地种树。

1992年冬天,高见邦雄一个人来到大同市浑源县。 最初的双手空着,没有钱也没有人。 与当地人合作种了1900多万棵树,开展绿化合作已经30年了。 他经历了对日本的抵触感和植树失败,目睹了杏林结出果实,城镇走出了大学生。

20世纪90年代,高见邦雄在大同留下了阴影。 回答者供图

作为大阪非营利组织“绿色地球网络”的副代表,高见邦雄陆续带领日本志愿者在中国的黄土地上植树造林,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老高”。

现年74岁的他头发几乎全白,平时很少说话,但说起当时在中国植树的经历就停不下来,尤其是谈起老熟人,笑起来更爽口。 高见邦雄年事已高,很难像年轻时那样往返于中日之间,但他领导的团队一直维持着山西大同市的植树项目,同时将植树活动转移到毗邻的河北张家口市蔚县。

随着树苗的成长,中日两国的民众在朴素的感情共鸣中互相了解。 高见邦雄说:“与其说我们去种树,不如说我们通过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来重新认识日本。 ”。

2022年7月,高见邦雄(右)在“绿色地球网络”的办公室接受了采访。 《澎湃新闻》图

想一举改变全乡人的生活水平

《澎湃新闻》:上世纪90年代,人们的环保意识没有现在这么强。 那时,你为什么想从事绿化事业?

高见邦雄:我还记得1991年夏天,第二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第一届“地球峰会”。 当时的地球环境处于非常危机的状况,必须采取对策。 那个时候,人们都知道应对全球变暖,但是对于这样的责任和义务,具体由谁来承担,如何承担,各国政府之间的矛盾相当激烈,很难进行有效的协调,所以我想能不能加深民间的相互理解

当时,中国似乎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我觉得中日两国之间做点什么是最好的,所以考虑了植树造林。 这是因为在环境合作方面最快,一般人也可以参加。 而且,绿化合作会给人留下辛勤工作的好印象。

《澎湃新闻》:在中国开展的绿化合作项目不是日本政府的联系与合作,而是四处走访了解情况。 另外,事先对中国的乡村地区也不熟悉。 能请你谈谈你最初决定在大同树扎根的经验吗?

高见邦雄: 1991年11月,我一个人去北京调研,走访了林业部、中国绿化基金会等相关部门。 当被问到“你有多少预算”时,他只回答说:“我没有钱,也没有人,但我想现在开始。”

一开始没人对我的建议感兴趣,后来我找到了中华全国青年联盟,提出了我的计划。 1991年底,对方回复称山西省大同市有浑源县,在那里可以实施绿化工程。 我欣然接受,1992年1月去了浑源县。 当时有人说:“大同是个很好的地方,对绿化很有热情,而且历史上盛产美女的地方,也有好酒。” 因为在日本流行着“天堂是个好地方,酒又甜又美”的歌曲,所以我觉得自己也是个像去天堂一样的地方。

1992年1月,从大同出发,花了半天多的时间到达浑源县。 实际上只有60公里,但路况很差。 到了那里看到当地的情况,我很震惊,觉得“真的被骗了”。 那里位于北纬40度,海拔基本上超过1000米,适合丘陵和山区植被的海拔约为1200米至1500米。 1月冬天,去看栽培地,气温很低,为零下20。

30年前,大同是中国的煤炭产地,暖气做饭都烧煤,大同市内和浑源县的街道上,近地表处弥漫着浓烟,喉咙和眼睛刺痛。 当时,很多人穿着军大衣,街道上几乎没有颜色。 零下二三十度的温度,让我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惊讶。 但由于才刚刚开始,打不起堂鼓,决定以10万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启动绿化合作项目。 我需要回日本,推进这个计划,邀请大家加入绿化队。 因此,我去了很多地方宣传。

那时,我去了日中友好协会。 他们对我说:“高见老师,为什么必须从被称为‘混凝土丛林’的大阪去绿意盎然的中国种树呢?” 当时,去中国的日本人几乎都去了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地方。 这些地方绿化得很好,尤其是北京机场到市区的道路两旁,密密麻麻的白杨树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中国绿化的覆盖面越来越多,为什么还要去种树呢? ”的疑问,“梅花和樱花都分不清,你怎么去中国种树? ”的人也有。 我向很多人发出了邀请,但很少有人想去。 当时也没有宣传手段,所以低头拜托熟人“去吧”。

一开始招募团队成员很困难,但是先邀请了日本绿化考察团的团长石原忠一去了大同。 那时,他对我说:“这个活动最少必须持续20年。” 作为这个绿化小组的秘书长,我低着头思考。 谁也没钱,明天拆了也不奇怪。 说要持续20年,我非常困惑。 但是,石原老师的话一直铭刻在我的脑海里,坚持久了才有意义,不能蒙混过去。

《澎湃新闻》:黄土高原地质和气候状况特殊,大规模种植果树遇到了哪些挑战?

高见邦雄:大同的地方领导选定徐疃乡作为绿化工程。 位于浑源县交界山体和水库中间,经雨水冲刷形成“侵蚀谷”,适宜杏树种植。 当地党委书记很热心,也非常关心杏仁的种植项目。 徐疃乡是一个人口5000人左右的小乡镇,隔着大同和桑干河与册田水库相连。 我以为如果在这里成功种植杏仁,就能一举改变整个故乡5000人的生活水平。 如果成功了,就会成为很好的宣传素材,来自日本的人们可以看到种树的成果和意义。

1994年开始种植杏仁,当地居民在政府的倡议下加入了种植队伍,但大家既没有经验,也没有信心。 第二年春天杏树开了,但第三年因为干旱,担心杏树的气势,去看了现场。 “这一棵枯萎了,这也枯萎了,枯萎了……”真正活着的不到一成,而且有时还会把活着的杏树移植到其他地方,站在那里真的很痛苦。

从失败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是理解了当地农民的想法。 即使果树栽培能带来收入,最快也要四年。 四年岂止是什么收入都没有,打农药和修剪枝叶都要花钱,既费事又费钱。 而且,其他农作物的空间也被占用,收入减少了。 另外,APP棉枯萎的原因还在于,初春野兔在苗木新生层咬一圈,幼苗就容易枯萎,到了夏天就会出现蚜虫,APP棉就会变得更加脆弱。 另一个很大的因素是,最初制定种植计划的领导因为人事变动被调到其他地方,接手的人对这个工程不太了解。 事实上,从长远来看,频繁的人事变动也不利于造林工程。

总结了很多经验后,我们和当地工作人员得出结论,杏仁种植工程必须先在小范围内试验,积累经验后再扩大。 徐疃乡植树失败,但在吴和农村杏林同步成功,从第四年开始收获杏子,收获量持续增加,目前仍有350公顷种植面积,种植了25万棵杏树。

1992年浑源县中日友好环境林。 回答者供图

村民们的喜悦和愤怒

《澎湃新闻》:最初去浑源县启动绿化合作项目时,面对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是如何克服困难,与当地人增进关系的?

高见邦雄: 1992年刚到浑源县的时候,我会说的中文是——你好,谢谢,再见,请问洗手间在哪里? 当地官员对我说:“如果你负责绿化工程,不了解当地情况就不行。” 于是我到处转了转。 有时也会帮助农家收获玉米等粮食。 顺便说一下,和孩子友好相处也很重要。 即使普通的孩子带我去什么地方,大家也不会警戒。 另外,孩子会告诉你哪里有狗,不能去哪里等。

有一次我在散步,遇到浑源县当时的林业局局长温增玉,他很生气。 因为我很久没联系他了。 因为我们的对接地点其实是共青团组织。 之后,我每天早上去老温家吃早饭。 有时是米粥,有时是炒土豆。 他家总是有很多客人去找他商量,所以我觉得老温这个人很可靠。 我自己并不是学林业和植物,但是经常问老温:“这棵树是什么? ”我问。 他用中文教我后,回家后通过查阅日语说明学到了很多知识。

《澎湃新闻》:与中国“乡亲们”交往中有没有误会? 又是怎么解决的?

高见邦雄:去大同之前,我们不了解战争时代当地的历史。 之后,从中国的研究者那里得知日军在大同的暴行,我很惊讶。 如果事先知道的话应该不会来这里。 我们队的日本团员想知道战争时发生了什么,也请当地人讲了。

当时,对大同绿化建设感兴趣的日本摄影家桥本纮二在大同天镇县拍摄,脖子上挂着三台单反相机,当地人很快就知道他是日本人。 桥本被一位爷爷叫住了,问了一个问题,桥本会说的中文只有“啤酒”,爷爷看到他不擅长回复,就大声骂他,把周围的人包围着。 直到一位导游经过翻译的帮助,桥本才知道这位爷爷是为了日军而成为孤儿的,桥本得知后坦率地道歉。 祖父知道很多日本人在当地支援绿化工程,就把自己的葵花籽放进了我们的口袋里。 从那以后,桥本去天镇县就去和祖父打招呼,祖父一听说日本人来了就问桥本来了没有。 有一次,我借桥本的照相机给他们俩拍了张照片,于是和他建立了很好的关系。 很遗憾,他去年去世了。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 有一次,我一个人去了浑源县西留村乡。 一位老人看着我说:“日本鬼子。” 然后,知道我们去种树了,就说“刚才说了坏话”,邀请我去他家喝酒。 真的发生了很多事。 2019年,我时隔15年来到浑源县,引起了关注。 有个居民告诉我。 “高见老师,知道你来了,村里的人突然开心起来。 ”

《澎湃新闻》:开展大规模绿化工作,经费是基础之一,“绿色地球网”是非营利组织,如何解决经济问题?

高见邦雄:在中国植树造林的费用几乎都由我们负担。 后来,有几家企业的工会给予了支持,派员提供资金,经团联也参加了。 但一开始,资金都由我们自己解决。 当时,在农村,中国人都很奇怪,问“这笔钱是谁出的”,我们回答说“都是自己出的”。

目前,张家口的蔚县等地有蔚县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也参加了我们的植树活动。 不仅如此,为帮助农村独居老人和贫困儿童而筹集捐款和用各种方式照顾的活动越来越多。

果园的力量

《澎湃新闻》: 30年来,你带领数千名志愿者投入中国植树工程,是如何感染让这些志愿者加入植树行列的?

高见邦雄:面向日本人,让他们参加我们的旅游团,自己去当地转转,看看荒山就知道绿化工程的必要性。 志愿者加入后,就会在意自己种的树怎么样了,看着茁壮成长的树苗就会变得很开心。 有人说,日本朋友去大同参加植树劳动21次,去了14次。 他现在也很精神。 每次见到我都说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想去大同市天镇县。 那里是大同最北的县区。

天镇县贫困,地质环境也差,当初日本绿化考察团团长石原忠一说,去那里比较好。 当问到理由时,他说:“那里的人很好。 虽然不富裕,但人们的笑容真的很美。 在郡里,人们的笑容变得淡了很多。 ”。

中方也有很多人参加,在树苗长大后高兴、枯萎后懊悔的感情变化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交流。

当时,我们提议建设小学附属果园,让孩子们也参加果园的工作,大家拿桶、脸盆、杯子打水,给树苗浇水,很可爱。 然后,他们回去后又邀请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去种树。

20世纪90年代,大同的孩子们给小学附属果园浇水。 回答者供图

《澎湃新闻》:贫困村建小学附属果园,果园收入一部分给种植和管理农民,另一部分用于资助教育。 你想以什么契机建设小学附属果园?

高见邦雄:有一次,他和大同的一位领导一起去了灵丘县,调查了植树用地后,他去了另一个地方考察,说想通过“希望工程”在当地重建小学。 我说:“我可以一起去吗? ”于是第二天,我们一起去了灵丘县一个非常贫困的村子。 人均年收入不到300元,小学的墙壁是石头和土做的,屋顶只是瓦,梁木也很烂。

零下20的天气,教室的门上还有个洞,里面坐着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 老师只有一个人,照明也只有一个裸灯泡。 油漆过的灰泥墙是黑板。 也有进不了这样的学堂,和父母一起种田的孩子。 当问到“为什么不去学校”时,有的孩子低头静静地流泪,有的孩子说着“想去”就逃跑了。

同行的领队看了学校的情况,说:“今天不想喝酒。” 就算我去了这样的地方,说“为了地球环境而种树”,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既然是绿化合作的非营利组织,就想着能不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就考虑了小学附属果园。

我向浑源县共青团提出了果园的想法,他们马上赞同,认为这可以给小学带来持续的收入,偿还以前建校的费用。 但是,当地人听说是日本人提出的方案,一开始很讨厌,认为不应该接受日本人的施舍,但经过共青团工作人员的解释,最终居民接受了小学附属果园的建议,将其作为和平时代的象征。

那里的村委会村长说:“其实,这个村子的人以前从小学毕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多亏了杏树,我成为了大学生,所以明年也有人学习。 就这样,有了上大学的孩子,其他孩子的学业欲望也变了。 这多亏了来自日本的你们,不仅支持了杏仁的栽培,还把杏林作为小学的附属果园,展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

《澎湃新闻》:这几年与中国的绿化合作成果如何? 你有什么觉悟?

高见邦雄:目前大同市周边的中日友好环境林非常多,植树造林面积超过六千公顷。 我们和当地人一起种了1900万棵树。 虽然最初经历了失败,之后有所改善,但日本专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在栽培技术方面也应该得到了中方的认可。

在中国进行绿化合作项目有“自然环境”“社会关系”“人”三个要素,正如中国古话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与其说我们去种树,不如说通过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来重新认识日本。 如果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发生冲突,对彼此来说是损失,相互理解是最重要的。

和平精英体验服官网「V3.02」IOS版

和平精英体验服官网「V3.02」IOS版

  • 分类:资讯阅读
  • 大小:17MB
  • 语言:简体中文
  • 版本:V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