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游戏资讯 > 游戏问答

朱元璋如果没有刘伯温,能建立明朝吗

来源:网络 浏览:42 2022-11-14 13:15:01

在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漫长功臣名单中,最为后人熟知的人物可能就是刘伯温。 也是神一样的存在。

刘伯温“神”是什么程度?

朱元璋如果没有刘伯温,能建立明朝吗

《明史-刘基转》开篇,基(刘伯温)博通经史说,书中皆窥之,尤似纬之学。 民间对他的评价更高了,“前有军师诸葛亮,后有军师刘伯温”。 甚至有“前知500年,后知500年”的说法。 就连朱元璋也评价刘伯温是“吾之子房”。

但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重奖开国功臣,刘伯温只限伯爵(诚意伯),官职为御史中丞相(主要负责监察)。 而关于这个官职,在封伯爵的第二年,就被轻轻地免职了,刘伯温被授予了“衣锦还乡”。

很明显,开国后,刘伯温不受朱元璋的重用。 这到底是什么呢?

上图_刘基( 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

一、刘伯温功勋卓著,但辛苦不高

功劳就是为朱元璋平定天下立下丰功伟绩。

刘伯温与陈友谅、张士诚三足鼎立时,见张士诚谨小慎微,贪图一时安逸,陈友谅狡猾多疑,自以为是,便极力主张朱元璋对张士诚实施安抚之策,集中优势兵力对付陈友谅正是这一条条不紊的政策,让原本实力就最弱的吴王朱元璋最后脱颖而出。

刘伯温和其他千里之外的才华,在元末乱世的众多英雄豪杰中,基本无人能出其右。

但论资排辈,刘伯温远比不上朱元璋和白手起家并肩作战的老兄弟。

上_元末农民起义

众所周知,朱元璋打天下后,大封功臣,其中“国公爵位”的只有六人,作为纯文臣获得此殊荣的只有一人,是李善长,而且位居六大国公之首。

李善长之所以受到朱元璋如此器重,一方面是因为李善长起兵时,主管后勤工作兢兢业业,功不可没。 更重要的是,他是朱元璋还没有成为气候的时候,忠实地左右相伴、名副其实的大明王朝的“创始合伙人”之一。 所以劳苦功高这个称号,只有李善长。 这一点不能和刘伯温这样的“外来者”或“后来者”相比。

所以大明王朝开国之初,李善长肯定位于刘伯温之上。

上图_李善长( 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

二、区域集团之间的暗斗,刘伯温不占优势

在封建时代,当一个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特别是共患难结束后,很容易互相发生抵触。 大明王朝开国之初,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如前所述,大明王朝开国之初的大封功臣,在中国公第六位,是极其人臣。 另外,还有侯爵二十八人,地位也极其显赫。 简要调查一下这30多名老名单,可以发现他们大部分是朱元璋的故乡,来自淮西地区(今安徽省中部以及湖北省、河南省等地)。 这些人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划分地区组成一个团体势力,同时这些人在明初地位很高,所以被称为淮西勋贵集团。 有一段时间,这个团体在明初王朝最有实力。

开国后,朱元璋以“乱世靠武,治世靠文”的原则,开始遏制重文。 这样以淮西勋贵集团为首的人物还是李善长。

对于淮西勋贵集团,是其他地区的有志之士们的集团。 该团以浙东人刘伯温为首,故称浙东团。 虽说浙东集团爵位实力远不及淮西勋贵集团,但这一集团是以文臣为主的人才济济,智商和能力是淮西大老们所无法比拟的。

这种两个小组之间的暗斗出乎意料地发生了。 胜负的结果怎么样?

浙东集团有能力,但淮西勋贵集团的影响力远大于浙东集团。 在这种情况下,浙东集团不可能在根本利益上占有优势。 其代表事件是浙东集团中坚杨宪和李善长之间的竞争。

上_明代官制简表

三、朱元璋心中更信任淮西勋贵,刘伯温早有洞见

开国之初,朱元璋接替李善长找刘伯温谈首相人选,说在刘伯温面前首相这个位子只有老师,刘伯温早就知道这个位置的“高危性”。 朱元璋破格提拔刘伯温,目的之一就是想借助浙东集团势力遏制淮西勋贵集团。 想借刘伯温的手好好收拾淮西那些胡说八道的“老兄弟”。

的确,当年跟着朱元璋打江山的那些泥墩,摇身一变成了大贵族、大地主,他们来到地方就是鱼肉乡,看不见。 这些人的功绩太大了,在执政党和在野党上下只有朱元璋有能力收拾他们。 但此时,朱皇帝还不打算背负屠戮功臣的恶名。 或者兔子死了烹饪狗的时候可能还没到。 所以,我要借刘伯温之手,扼杀淮西勋贵们的嚣张气焰。

上_朱元璋( 1328年( 1398年) ) ) ) ) ) )0)

朱元璋这个人确实是个控制人才的高手,他善于选人用人,也很懂得谋权。 既然还没到亲自压迫淮西勋贵的时候,就要借刀杀人,而这把“刀”的最佳人选就是刘伯温。 为什么呢? 主要有三点:

1 .浙东集团与淮西勋贵集团一直对立; 2 .刘伯温的资历有对抗淮西勋贵的基础; 3 .刘伯温一身正气,恶如仇,绝不徇私,姑息养奸至关重要。

但刘伯温真的这么做了。 其结果可以想象。 唯一一顶蛊惑皇帝屠戮功臣的“帽子”,足以让刘伯温费尽唇舌抵赖、粉身碎骨。 所以,刘伯温坚决不接受总理职位,对朱元璋提名的几位总理继任者逐一进行评价,指出他们的缺点,不符合这些重要的高位,最后推荐李善长继续担任总理。 在向朱元璋献言的同时,也缓和了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

朱元璋明白刘伯温看穿了自己的诡计后,知道刘伯温不能为己用,就勉强把伯爵给了刘伯温,让他回归自然。 刘伯温对此也尽量安静地活着。

上_明朝官员

权力这个东西,诱惑力太大了,很多人都拿它冒险,刘伯温的老朋友杨宪就是其中之一。 既然刘伯温不想做,杨宪就成了朱元璋的首选。 遗憾的是,杨宪自作自受,对朱元璋和李善长阳奉阴违。 这肯定是在班门弄斧。 开除部分政敌后,最终弄巧成拙,被李善长攥着辫子。 参加弹劾后,杨宪在朱元璋的刀下成了鬼,成了权力游戏的牺牲品,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朱元璋不可能真心启用刘伯温担任首相。 而且,即使刘伯温勉强当了首相,杨宪的下场也可能是刘伯温的下场。 刘伯温的急流勇退是他的聪明,可惜他还是难逃厄运。

淮勋贵毫发无损,显然这没有达到朱元璋想要的结果。 而杨宪倒台后,朱元璋意识到,浙东也好,淮西也好,一个也留不住。 因为这两个集团的存在必然制约和分割他的皇权。

刘伯温尽量远离政治,无限接近汉初张良的无为状态,但朱元璋对这面“浙东大旗”并不太放心。 这时,解决皇帝烦恼的人来了。 他是胡惟庸,也是李善长丞相的继承人。

胡惟庸和李善长同属淮西勋贵集团,而且两人还有亲戚关系。 但相比之下,胡惟庸为人更自私,更没有底线。 所以他亲自安排,用慢性毒药毒死了刘伯温。

上_胡惟庸(? —1380年)

胡惟庸这样做是朱元璋有意为之吗?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朱元璋有犯罪动机。 同时刘伯温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未经皇帝默许,胡惟庸还敢谋杀重要的开国功臣? 之后,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死也反应冷淡,只是找到刘伯温的儿子提出问题,并没有对胡惟庸有更具体的回应。 最后就连刘伯温的两个儿子也逃不出被清洗的讣告,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朱元璋的险恶用心。

浙东集团倒台后,朱元璋可以集中精力应对淮西勋贵集团。 一时间,朱元璋执导了一系列“奇葩事件”,最终将让他伤心不已的勋贵集团连根拔起。

必须承认不在朱元璋面前,没有其他胜利者。

文:王金百

参考资料:

【1】《朱元璋传》张宏杰/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2】《朱元璋传》吴晗/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吴晗/萧台海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和平精英体验服官网「V3.02」IOS版

和平精英体验服官网「V3.02」IOS版

  • 分类:资讯阅读
  • 大小:17MB
  • 语言:简体中文
  • 版本:V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