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融街老李
未来的智能电动车不仅要为人类打工,还要为太阳打工。
老李上周和朋友策划了一部纪录片,讲的是智能电动车的未来,内容大概是:在未来的智慧城市中,智能电动车是车辆、能源、交通、通信和环境变革的集中载体,将成为比智能手机更重要的生活工具。这听起来很遥远,但请相信,3年内,这些场景就会在家庭生活中出现。
今年以来,不少投资人看到特斯拉目前正在欧美推动能源、交通与汽车的跨界融合,大家想通过纪录片的方式,让中国消费者快速感受到,智能电动车的未来“不止于车”,加深对能源、通信等二级市场的认识,有助于这些领域的市值拉升。
今天老李围绕第一个话题“汽车与能源融合”,和大家一起聊聊,新能源车是如何通过“光储充放”与能源融合的?特斯拉为何是汽车行业第一家能源公司?智能电动车与能源的融合何时能在中国普及?
什么是新能源车与能源的融合?
方向正确,业务方能精进,聊这个话题前,老李精选一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内容:
“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这句话里面对智能电动车的战略意义和未来场景描绘得非常清晰,老李想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划和未来格局的判断真的是高屋建瓴。
有个大背景,新能源车虽然是零排放,但由于国内是火电为主,能源不是零排放,所以在 “30·60 双碳目标”提出后,由火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逐步被光伏风电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能源替代,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跨越式发展,给储能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关于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的融合方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也做了相对明确的解释:要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鼓励“光储充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
老李认为从技术层面,这句话可以分成两类场景来理解:
第一类是固定式“光储充放”,也就是大家最常见的固定式微网,利用光伏发电,将电量存储在储能电池中,储能电池将电量供给充电桩使用,通过光储充系统,太阳能被转移到汽车的动力电池中,供车辆行驶使用,新能源车从能源到车辆都变成了零排放。
第二类是移动式微网,曾毓群一直在提,宁德时代三大发展方向的第一个是“移动式储能替代”,新能源汽车搭载60度以上的电池包,在满足放电功能的情况下,就是一个典型的“移动式储能”工具。所谓汽车与能源的融合包括充放两个概念,清洁能源充电到车辆,车辆作为储能工具放电,我们日常所提的V2G(Vehicle-to-Grid)仅仅是放电形式的一种。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会问,汽车与能源的融合是不是很遥远?无论是产业还是资本,大家对“光储充放”的观点是:目前“光储充放”的发展阶段就像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车,考虑到产业的融合速度和技术、成本发展加快,光储充放的成熟度和普及度将远远超过新能源汽车,也就是在3-5年后,光储充放将有希望在城市或者乡村得到较多的应用推广。
所以,今年以来,光储充放一直在二级市场最关注的领域,在新能源车水涨船高的情况下,该领域仍然是估值洼地,中国新能源汽车虽然起步较早,但在光储充放建设和应用方面,着实不如欧美国家,由于电价原因,国内的光储充放发展较慢,始终没有跑出一家像特斯拉一样的能源企业。
特斯拉为何是一家能源公司?
特斯拉是汽车与能源的结合全球最好的公司,没有之一,本质上,特斯拉不仅是一家汽车公司,也是一家能源公司。如果说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领先其它车企半个身位,那么在能源领域,特斯拉领先其它企业一个身位。
提到特斯拉能源,大家能想到的一般是Supercharger(超级充电桩),国内每家企业都在做超充桩,但这不是特斯拉能源的全部。老李在上文中提到,充电仅仅是汽车与能源结合的一个环节,老李以特斯拉的商业化为例,和大家简单聊聊“光储充放”的产业链和商业价值分布。
特斯拉的“光储充放”系统一共包括三个产品,第一个“光”环节产品,即特斯拉的Solar Panels(太阳能面板),在这个“大太阳能”概念里,大家只需要看隆基股份的市值,便能感受到市场的无限空间;第二个是“储”环节产品,即Powerwall家用电池组——固定式的家用“充电宝”,容量不高,但足以满足家用,过去特斯拉没有电池生产能力,Powerwall家用电池组一直是用的松下的电芯,现在特斯拉也有了电芯制造能力。从更大的范畴来说,特斯拉的汽车动力电池可以看做是“储”环节的另一个产品,汽车动力电池扮演的是移动式的家用“充电宝”;第三个是“充”环节的Supercharger(超级充电桩),这个产品大家非常熟悉,老李不做过多解释。
今年6月,国内首座特斯拉光储充一体化超级充电站在拉萨落成,拉萨的应用更多是宣传意义,7月,特斯拉在上海宝山启动了东部地区的首个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如果上海推广成功,全国将得到快速普及。
特斯拉的光储充也分为两个应用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公共领域光储充系统,即“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太阳能屋顶系统发电后,将电能储存在 Powerwall电池中,最终可供部分纯电动车日常充电。第二个场景是私人家庭的光储充系统,即“家庭式光储充微网”,太阳能发电,Powerwall和新能源车电池包作为储能工具,满足家庭的用电需求。
除了关键的部件,特斯拉还在能源控制领域开展了不少尝试,今年年初,特斯拉自产的太阳能逆变器问世,取代了 SolarEdge、Delta 等第三方逆变器,与 Powerwall深度结合,填补了家用光储互动控制的空白,同时,在工商业储能领域,推出了针对大型用户的储能解决方案 Megapack,实现了能源数字化,这为估值提供了想象力。
在资本市场看来,特斯拉只靠新能源车是不可能达到1万亿市值的,特斯拉的市值背后包括了汽车、能源、自动驾驶和大数据,随着特斯拉4680电池的量产,特斯拉能源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将不亚于特斯拉汽车。
资本市场看重特斯拉光储充的原因是普及度,特斯拉新能源车一年的销量约为50万台,中国是最大的市场之一,根据高盛的预测数据,特斯拉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全球的年安装量超过30万台,明年有望突破100万台,增量弹性是超过新能源汽车的,但是中国市场的光储充设施建设基本为零。
资本市场敏锐捕捉到了产业发展趋势,但是国内的车企还没有布局该领域,目前国内布局“光储充放”的企业主要是宁德时代和华为,特斯拉短期在中国推广并不容易,但在5年的时间维度看,其竞争力非常明显。
中国的“光储充放”还有多远?
中国过去的“光储充”发展很慢,主要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中国以火电为主,上网电价非常便宜,二是中国的城市家庭没有条件安装“光储充”基础设施。
欧美国家在这个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从家用电价成本看,中国每度电大概是0.08-0.1美元,美国每度电大概是0.15美元,而欧洲国家基本都在0.2美元以上,欧美国家居住分散且面积大,安装“光储充”基础设施也有先天优势。
尽管国内没有太好的基础,但政府在近两年一直出台政策推动“光储充”的发展,建设了多座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江苏、海南、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光储充充电桩都已投入运营,但由于成本和运营等问题,多为“示范运营”,未进行大面积推广。
当资本市场认为“光储充”将因为市场化问题延缓发展时,国家发布了“双碳目标”,这就意味着国内必须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看到这里,老李想起来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十年前,新能源汽车是以“十城千辆”的示范形式开展的,在市场看来,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高、不方便、技术水平一般,难以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但是国家的巨资补贴和社会资本的流入,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才有了当前的发展格局。
今天的“光储充”也是一样,当前面临的高成本、低安全问题很像当年的新能源汽车。
如果把“光储充”拆开来看,在光伏和充电领域,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然而,储能领域发展速度还不够,今年上半年,北京最大的光储充示范项目工程发生火灾,引发社会各界对储能安全性的关注,如何保证电池的安全性,是光储充项目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宁德时代在今年发布了钠离子电池,其核心应用场景便是储能,钠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安全问题。
也有不少朋友提到了成本问题和上网问题,以目前的光储充建设成本对比国内低廉的电价,显然是一笔算不过来的账,但是光储充建设的成本会不断降低,在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的使用率将越来越高,平价只是时间问题。
上网问题可能比成本问题更难解决,实际上,无论是移动式储能还是固定式储能,能否实现V2G并不重要,大家只需要在“微网”内合理用电,实际上,光储充一体化的能源创新项目本质上是人人共享智慧能源生态圈的用户,从传统的“消费者”变成了“产消者”,每个用户既能用电,又能发电。
产业变革为资本从业者提供了投资新赛道,也增加了研究难度,今年上半年,没有人能想到新能源汽车会迎来渗透率的爆发式增长。当前的“光储充”也是一样,站在变革的浪潮中,我们没办法预测爆发节点,也无法去否定可行性,“不放过每一个机会”或许是最佳的态度。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0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