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家长该怎么办,防止孩子沉迷网络

来源:今晚报

来源:今日晚间新闻

“双减”政策的大力推进,显著减轻了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大大增加了他们的自主时间;另一方面,网络课程等新教学方式的普及,也增加了青少年“触网”的机会。多重因素叠加下,一个新的育儿话题让很多家长焦虑:如何有效防止孩子沉迷网络?

“真讨厌!我才7岁的时候就已经500度近视了,只好戴眼镜。我们全家现在都防火、防盗、防上网。”晨妈一边抱怨一边自责:“都是我的错。孩子们玩游戏是无法控制的。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如果说“网瘾”给带来的只是视力损害,那么市民陈女士的经历则让人有了更多的反思。初一的陈女士的女儿肖睿痴迷于追剧和刷Tik Tok。陈女士一开始并不在意,直到一个月前,她发现自己在淘宝上有购物记录。“她用我的账号偷偷买了一些‘椴树糖’,产品页面还说了‘临死前尝点甜头’这种恐怖的话……”陈女士提到的“林登糖人游戏”是根据韩国热门惊悚悬疑网剧《鱿鱼游戏》中的经典桥段改编的。如果挑战者想把椴树糖完全拿出来,如果坏了或者超时,就被认为是失败,他必须付出代价”。

无论是马还是陈女士,在交谈中,记者明显感受到了他们的烦恼和无奈。“一方面,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大量信息,成为学习社交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任何不良的网络信息都可能刺激和诱导他们产生不正确的想法、情绪甚至行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专家王小波表达了家长们的共同关注。“互联网的虚拟性很容易导致缺乏真实感。比如现在有些孩子总提‘死亡’,他们觉得并不可怕,因为在游戏和动画中,‘死亡’会复活,这让他们很难区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有的青少年习惯了在网上交友,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断‘退化’,甚至有两个学生还要通过手机面对面交流。”

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这些“00后”和“10后”的网络原住民在基因上越来越接近和依赖电子媒体,互联网成为了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之外的“第三课堂”。我们不能“一刀切”或“摊剑”。面对互联网的“双刃剑”,在“控制”和“释放”之间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王小波认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努力:“首先,网络媒体必须肩负起维护青少年网络安全的社会责任,提供大量更多充满正能量的教育信息;其次,家长和学校要正确、及时、有效地引导青少年提高网络素养,适当培养青少年识别和筛选网络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被海量的信息所吸收和同化。”王小波表示,目前很多地方的学者都提出要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这可能会成为未来的新趋势。“还有一点就是要培养青少年的网络法律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宣传教育,让他们在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的同时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从而防止一些违法犯罪、被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记者李阳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0325.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