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35岁以上的中年人,再便宜也不要,中年人就业难

45 岁程序员在国务院网站发帖求职近日,一位 45 岁的程序员 Mary 在中国政府网留言求职引发关注。Mary 在留言中称:

45 岁程序员在国务院网站发帖求职

近日,一位 45 岁的程序员 Mary 在中国政府网留言求职引发关注。Mary 在留言中称:

不要35岁以上的中年人,再便宜也不要,中年人就业难

从Mary的求职贴来看,她并不是因为技术问题不好找工作,人家精通各种Java技术,但是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对于程序员这个群体来说,到35 岁就会有明显的危机感。“不要 35 岁以上的中年人,再便宜也不要”。虽没有明文,但 35 岁定律已是国内科技互联网公司招聘标准里的“潜规则”。

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缺乏社会责任感。

至于网上有的媒体说中年求职者预期高,要求高,不好管理,那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了。你想:都求职难了,怎么还会不好管理,要求高,预期高?何况中年人再就业难是个普遍问题,不是所有中年人都有高预期,高要求的,媒体这样说,就是在和稀泥,说了等于没说。

其实,更主要的是这和我国的产业结构有关,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其实还是劳动密集型居多,所以等年龄大了以后,没有年轻人便宜,很多人就会被淘汰。

产业升级造成的中年人就业难

中年人的再就业难,不仅仅体现在互联网的程序员身上,也体现在其他职业的从业者身上,相较于尊贵的程序员,就业难在其他劳动密集型从业者身上体现的也尤为突出,比如:纺织,化工,机械加工等等行业的普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除了自己流水线岗位的技能,其他什么也不会,一旦失业,就很难再就业。

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不锈钢企业,通过引进智能化车间,原本需要数千人的工厂,如今,仅需一百人不到就可以完整运作起来。在感叹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感慨有那么多人要面临再就业问题。在这些人当中,最为艰难的要数中年人,他们到了50岁前后,父母已年迈,自己的身体机能也开始下降,社会对这一个人群的要求要比那些20出头的年轻人要求要苛刻得多。中年人再就业问题一直都存在,但近几年这种矛盾更为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科技化、智能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这对中、老年人来说“不太友好”。就像网上购票、扫描点餐、以及疫情期间所到之处几乎都要查看健康码,他们要完全融入还是有一定难度。现代化智能化在各行各业的普及,让中年人就业更加艰难。

如何打破职场中年危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大龄求职者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公开数据显示,2020 年 2 月至 9 月,在智联平台投递简历的 35 岁及以上求职者同比增长 14.9%,增速为 35 岁以下求职者的两倍以上;其中,35 至49 岁求职者同比增长 13.5%,50 岁及以上求职者同比增长 32.4%。

2018年,年近50的刘鹏回到鄂尔多斯再就业。新的企业,对他当时那个年龄段的人要求是很苛刻的,想要就业,就得为公司带来效益,否则很难顺利就业。

刘鹏是做管理出身,以前别人都会叫自己“刘总”是自己使唤别人做事。但是回来鄂尔多斯工作后,不仅薪酬上少了一大截,自己的称呼也成了“刘经理”要被人使唤来使唤去的,这个年纪再去经历这些,内心的落差很大。

刘鹏说那几年经常失眠,甚至觉得身体也不如以前,自己曾经在亲友眼中也是个小有成就的成功人士,但是后来最怕亲友见面再问起自己的工作,每次都觉得很尴尬。在那2年,刘鹏觉得自己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遭受着严重摧残。

当然,刘鹏的经历在当今中年人这一群体中不是普遍存在。

中年人是一个群体,不可能靠努力人人都变成高管,从普通人到高管是一个金字塔结构,高管只是金字塔顶的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再怎么努力也成不了高管,普工、妇女、等各类中年人重新就业,各地应出台政策,进行创新实践。

劳动法虽然指出了“就业歧视”问题,但只有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原则性条款,没有禁止年龄歧视的具体规定。因此,首先要在法律和政策上关注这一群体的利益,给予一定的倾斜性保护。

而中年人自身也要认识到,以前的经验再丰富,在新的职业和岗位上也有很多需要学习之处;同时,中年人要保持持续的学习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职场上比拼的不是年龄而是学习能力。只有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保持不断学习进取的状态,才能不被时代淘汰,迅速适应时代和职场所需。

当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热门岗位也为数不少,像跨境电商、直播电商、智能制造、数控编程、创业培训等岗位受到普遍的欢迎。求职者应加强学习,要能够“以新换旧”掌握新技能。

最后,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就步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坎:上有老、下有小,还面临着工作的各种危机。为了养家糊口,中年人不得不如履薄冰、日夜辛勤地工作着。即便如此,仍面临着被企业辞退的风险。不论是高学历、高技能的“双高人群”还是缺乏一技之长的普工,再就业的路上都有各自的艰辛。

以“企业文化”为名压缩员工合法权益、制造“社畜”,是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在“35岁现象”和中年人“被离职”现象的背后,都突显出过去那个时代,企业在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方面的缺失,然而“血汗工厂”的时代毕竟已经远去,一个更好的时代已经到来。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1071.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