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推动的城市化结束了吗?三个“人口高峰”来了,居民存款动了。

城镇化,棋至中盘。

城市化,棋到中盘。

《经济日报》 11月16日,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主任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一组数据:

2012年至2020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7.1亿增加到9亿,年均增加2100万。

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1万亿元增加到39万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7万亿元增加到52万亿元。

也就是说,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加约1.7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约1.5万亿元。

消费、投资、道路建设、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千人就业,都与“农村人口进城”息息相关。

丈母娘推动的城镇化结束了?三大“人口峰值”来临,居民存款搬家

城市化是过去十年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美丽数据的背后,是城市化的另一面。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其实,婆婆在推动城镇化。农村适婚年龄的年轻人必须在城市买一套房,至少在城镇和县。这有多强?基本上,70%的已婚农村青年都搬到了城市。”

我在《中国经营报》看了一篇报道。如今村里的彩礼越来越高,与各种彩礼相关的支出已经涨到十几万。

但这几十万块钱想发都发不出去,还有个硬门槛叫“别动”。

搬家意味着有车,而留下来意味着在村里建套房,在城里买套房。没有这些,媒人连房子都进不去。

县城一套5000平米的房子就要五六十万元,再加上买十万元的车、宴席、家具家电等费用。结婚的成本可能高达七八十万元。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农村长期存在的重男轻女思想,加上大量人口进城后年轻留守妇女数量锐减,被村里冷落了几天的离婚妇女如今抱着孩子回家,求婚的人络绎不绝。

已经完全掌握主动权的婆婆,要求更高的条件。

“婚姻伴侣”被视为稀缺资源,庞大的劳动力成为丛林中激烈争夺“猎物”的族群。

在这场看不到硝烟的“剩男争夺战”中,随着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涌向头部的几个大城市,间接加剧了其他地区的择偶难度。

事实上,依靠农村人口在城市买房实现的城市化,恰恰处于我国人口红利大规模释放的阶段。

1996年前后,中国的生产者/消费者比率开始超过2,生产人口比例上升,进入人口统计窗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商品房时代的开始,房价十倍的城市比比皆是,居民、房企和地方财政大规模增加杠杆。

一旦劳动力人口逐年下降,婆婆带动的城市化必然结束。

丈母娘推动的城镇化结束了?三大“人口峰值”来临,居民存款搬家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尹剑锋指出,三个“人口高峰”即将到来。

1.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到峰值。

2.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顶峰。

3.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第三次人口高峰。根据《联合国2019年全球人口展望报告》,预计2027年中国总人口将达到峰值。

鉴于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如果不能提振生育率,人口负增长将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供需双方都会下行,房地产首当其冲。

从供给侧看,经济增长有三大驱动力:技术进步、劳动力和资本积累。没有中青年劳动力,就没有投资和资本积累。

从需求端看,“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没有投资,总需求会直接受到影响。

提到日本国家执行

track="32">也就是说,2008年买了房,现在房价还是跌的,这还没算房屋的折旧。

其次,居民存款搬家是大势所趋。

殷剑锋认为,随着三个“人达峰”的到来,居民资产配置将逐步从房地产中剥离。

近期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其他金融性公司,比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在银行的存款占比增长非常快,对银行负债的贡献差不多在10%。

上次出现这种现象还是2015年,再往前是2007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存款搬家”。

这个观点,和经济学家邵宇的看法是一致的。

邵宇认为,在居民资产配置中,房地产占比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呈正相关关系。

从国外居民部门房地产配置结构来看,日本居民配置房地产的比重约在32%,美国的比重约为24%,德国为41%,英国为37%左右。

丈母娘推动的城镇化结束了?三大“人口峰值”来临,居民存款搬家

我国居民的地产配置明显偏高,以房地产配置比重由70.71%降至50%为标准进行估算(这个标准已经很高了),普通中国家庭总资产中的20%,约23.7万元需要从房地产市场中剥离进行再配置。

七普数据中国共有家庭49416万户,加总至宏观层面,意味着全国当下共有约117.12万亿元的资产,在未来十年内需进行再配置,否则将可能面临资产消融的可能。

有人说,过去的黄金十年,是宋朝以来几百年时间里最好的十年。

加入WTO后快速工业化,农村人口进城带来的快速城镇化,投资、消费、出口无一不旺盛,十几亿人口的消费能力被彻底激发,楼市的表现,也堪称如梦似幻。

但未来10年-30年,“人达峰”来临后,靠丈母娘推动的城镇化,大概率会告一段落。

搞清楚了这个大前提,就不难明白,在七普数据公布之后,为什么要放开三胎?为什么要大力推动教育双减?为什么要对房地产祭出三道红线和限贷令?

原因只有一个:年轻人,劳动力,才是中流砥柱。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3127.html

(0)

相关推荐

  • 两岁宝宝生长发育迟缓怎么办,二岁半宝宝发育迟缓怎么办

    宝宝的到来,总能给一个家庭带来无尽的快乐与希望,但广大家长朋友也要注意,当2岁前的宝宝出现以下这些问题时,千万别大意!

    生活 2021年10月22日
  • 售后:比亚迪五菱特斯拉三足传统车企退出新能源。

    这个月开始,我会重拾入行之初每个月都会写的销量分析贴。栏目名字也要改改,就叫做销量马后炮吧,以前广东台有一档节目就叫马后炮,观点犀利我非常喜欢,我尽力学习。

    科技 2021年10月24日
  • 体寒、饮食不入,《黄帝内经》说:五虚之人,阳气就会严重亏虚

    在《景岳全书》里有记载: “天之大宝,只此一轮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就是在强调阳气对我们人体的重要性。阳气,可以说是我们生命得以延续的最根本的保证,也是鼓舞我们身体不停运转的源动力。

    生活 2021年9月13日
  • 苹果13Promax是否值得购买?看完实际测评你就知道了

    2021年9月份苹果公司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一款名为苹果13 pro Max的手机机型,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入手了这款手机。那么问题来了,苹果13 pro Max这款手机的实际体验怎么样呢?是否值得购买呢?关于这些问题,接下来小芳就给大家说一下我的实际体验情况,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手机尺寸与重量:苹果13 pro Max这款手机的厚度为7.65毫米,重量为234 8克,这和苹果13相比较重了65克,手来久了是会酸的。另外苹果13 pro Max这款手机的厚度和上一代相比较也是有所增加,但是不会影响到实际体验就是了。配色方面:小芳我所购买的苹果13 Pro Max是远峰蓝色版,这个配色据说灵感来自于在长城上远望远处的高峰所能够看到的那种蓝色。整体给我的感觉是非常淡雅的,特别适合小芳这种小仙女。屏幕方面:这一次的苹果13 Pro Max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一次的苹果13 Pro Max这款手机采用的是120赫兹刷新频率O LED材质知识刘海屏。另外小芳想要强调的是这块屏幕是支持自适应动态帧率的,而且最大亮度可以达到1000尼特。说句实话,这块屏幕的体验,确实是会比苹果12系列、苹果13迷你和苹果13等多款机型会更好,即使我们在户外的阳光下,也是能够清楚地看到屏幕的内容的。可能小芳这么说,大家觉得无法直观的感受到这款手机屏幕的强大。小芳还是公布一下DXOMARK屏幕评测分吧,这块屏幕的总得分为99分,在屏幕排行榜中是第一名。性能方面:苹果13Promax这款手机采用的是苹果A15处理器,整体性能是非常不错的。小芳我用这款手机在安兔兔上进行的跑分测试跑分成绩为7778113分,完全是能够满足大多数人日常使用手机的需求的。拍照能力方面:苹果13Promax这款手机采用了全新的“1200万广角镜头+1200万超广角镜头+1200万长焦镜头”相机组合,整体成像效果不错。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次的苹果13 Pro Max采用了全新设计的光学镜头模组和新版的主摄传感器,能够让苹果13 Pro Max这款手机在不同焦段的成像效果有了较大的提升。可能小芳这么说,大家无法直观的感觉到这款手机的拍照能力,小芳还是给大家提供几张样张吧!主摄样张长焦样张主摄夜拍样张长焦夜拍样张续航能力方面:苹果13Promax这款手机所搭载的电池容量为4352毫安,最大可支持27瓦的有线快充。经实测这款手机充电30分钟,可以充满53%的电量。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在日常使用苹果13Promax这这款手机的时候,完全是可以做到一天一充的。这款手机的核心配置情况,大家可以参考下图。

    科技 2021年11月5日
  • 他从停电中找到了新的机会。

    9月底,席卷多个省份的停电潮让人们大吃一惊。有些人认为在这些领域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会影响经济发展。然而,重庆比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电动车尴尬仍未解决 ...

    生活 2021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