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 布局移动康复车,「灵动曲线」获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日,36氪获悉,主打移动式数字化康复服务的北京灵动曲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动曲线”)获得近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由A股上市公司四维图新创始人,前任CEO孙玉国博士领投。

近日,36氪获悉,主打移动式数字化康复服务的北京灵动曲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动曲线”)获得近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由A股上市公司四维图新创始人,前任CEO孙玉国博士领投。

灵动曲线创始人兼CEO张石曾先后任职于德国宝马及奔驰公司负责数字化产品研发,也是重度运动爱好者,创业的火花正是源自其两次运动受伤后的康复体验。在2021年初,张石创建了灵动曲线,公司想以运动医学专业理论和设备为基础,通过创新的移动化和数字化产品体系,打造全新的运动康复服务形态。

运动康复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太热门的概念,按照“伤筋动骨一百天”的传统思维,运动和康复是矛盾和对立的,但在运动医学发展较成熟的欧美国家,专业的运动康复训练,不仅用于运动伤病防治、机体疲劳消除及运动损伤恢复,还能针对不同类别的运动需求,实现精准高效的机能提升。

及时、适度、周期性的专业运动康复训练,将大大提高骨科术后患者的机体恢复效率和水平,对于运动损伤人群也大有裨益。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孕产人群,尽可能躺着不动的坐月子,作为一个传统习惯,也正被现代医学观念悄然改变。已知的临床案例表明,无论是备孕、产前还是产后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医学训练,能给产妇带来显而易见的帮助。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和全民运动健身普及的大背景下,目标人群的康复需求快速增长,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供给端的巨大缺口。中国运动康复产业联盟2020年发布的《中国运动康复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美国的社会康复服务机构密度为每8400人1家,而中国已知的康复机构为370家,密度仅为每381万人1家,相比之下差距为453倍。

传统的运动康复需求主要落在公立医院和康复诊所等场景里,行业里存在着⽤户分布随机分散、获客⽅式有限、极少数医院有专业设备、用户缺少完整周期性服务及评估等痛点。

目前灵动曲线正在打造的核心产品是一款移动康复车,车上除了放有专业的运动康复设备外,还运用了5G+物联⽹技术,在将运动康复的方案和内容模块化以后,让服务流程也得以数字化,这样就能把控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据悉,灵动曲线整体服务产品体系已基本开发完成,计划于2021年底在北京上线运营。在未来的获客上,公司想先聚焦青少年运动团体和孕产期女性两个目标群体。

在行业竞争上,这一领域存在玩家的主要业务是“夫妻店”、“专业人开的专业店”,门店辐射范围有限,行业格局分散。近年来,有优复门诊等新兴玩家获得过融资。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341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