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大组件企业晶澳科技、阿特斯分别对聚晟科技进行战略投资,具体入股比例暂未得知。
此举不免让人联想到近年来光伏企业一直在强调的垂直一体化。我国光伏企业早期多以光伏组件为切入点,在我国尚未掌握上游硅料及电池片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当然这也造成了我国光伏企业大多利润微薄。
但在度过2011年前后的“光伏寒冬”后,我国光伏企业不断向上游延伸,才将光伏打造了我国优势产业。
处于下游的组件企业,也吸取了过去被上游“掐住脖子”的教训,开始布局生产硅片和电池片,不仅可以减缓上游价格波动造成的成本上升,而且可以更好的优化封装工艺提高组件效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光伏垂直一体化。
但正如上文所说,光伏垂直一体化一般只涉及硅片和电池片,如今晶澳科技和阿特斯却已延伸到光伏支架,这究竟是内卷还是追求垂直一体化的极致?
领军企业的垂直一体化之路
在垂直一体化的思路之下,领军企业纷纷展开布局,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企业先后建设投产硅片和电池片基地。
这其中也有例外,隆基股份并非从组件向上延伸,而是从硅片龙头“顺流而下”,变成了如今的硅片和组件冠军。通威股份是从硅料向下延伸,在成为电池片龙头后才开始布局组件生产。
天合光能很早就开始致力于高效电池片的研发,但其并未布局硅片生产,而是通过收购西班牙光伏跟踪支架企业NclaveRenewable S.L,率先在光伏支架领域进行布局。
由此可见,硅片电池组件的垂直一体化并未所有光伏企业的共同答案,每个领军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在不同领域展开布局。晶澳科技和阿特斯也并非首个进军光伏支架的组件企业。
当然,在今年光伏硅料大涨的背景下,很多光伏企业已将垂直一体化布局到了硅料环节。但硅料企业基本都是“一方诸侯”,组件企业只能通过参股方式进行布局。
为何是光伏支架
光伏支架和组件生产联系并不紧密,且同属于产业链中下游,晶澳科技和阿特斯作为组件企业,为何会在此时选择战略投资光伏支架?
光伏支架分为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两种,前者结构简单,成本也较为低廉,是光伏发展初期的首选。随着产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同样情况下能获得更高发电量的跟踪支架逐渐被市场所重视。
我国虽然是光伏总装机量和新增装机量最高的国家,但对于跟踪支架的热情不高。而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需要通过产业链的所有环节提高发电量,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光伏发电竞争力。数据显示,优秀的跟踪支架在出色的软硬件系统结合下,可将发电量提高10%左右。
按照规划,我国未来将建设多个遍布全国的大型风光基地,所涉及地形条件也各不相同,包含平原、丘陵、山地等。需要在跟踪支架的支持下,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发电量。因此,晶澳科技和阿特斯才会选择入股光伏支架企业。
为什么是聚晟科技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独步全球,但在跟踪支架企业上,却并非如此。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光伏跟踪支架市场及企业排行情况中,中国光伏企业仅有中信博、天合跟踪支架分别以第四、第八的成绩上榜。
其中,中信博于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截至今日市值已达289.21亿元,想要拿到话语权,显然需要付出不菲的资金。天河跟踪支架则是天合光能的业务,显然也不具备操作空间。
资料显示,聚晟科技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由美国海归团队与本土优秀人才共同创立的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新能源领域内的高科技、国际化公司,已自主研发并推出了包括适用于山地、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杂地形下的多系列跟踪系统产品。实力不容小觑。
更为重要的是,聚晟科技曾登陆新三板,但已在2020年退市。在当下我国光伏跟踪支架格局尚未明朗的环境下,需要资金支持获得快速成长。当然,聚晟科技的需求也不仅限于资金支持,还有预期市场。
晶澳科技和阿特斯是全球出货量前五的组件企业,急需通过打通跟踪支架这一环节提高竞争力,大量中标项目本就搭配光伏支架进行建设,阿特斯还手握诸多自建光伏电站项目,跟聚晟科技的需求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本次晶澳科技和阿特斯战略投资聚晟科技,并非内卷,而是力求在光伏产业链一体化上做到极致,帮助我国尽快实现“双碳”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维科网光伏,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号立场。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