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国外卖家、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为代表的平台就业的兴起,制造工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丁守海教授17日代表课题组发布的《平台就业的生成机理、风险点及对策分析主报告》显示,平台就业凭借收入优势,给制造业工厂造成了巨大的用工流失压力,主要集中在年轻有能力的劳动力。工人在工厂和互联网就业平台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单向流动意愿。
报告显示,平台从业人员主要有四大来源,按比例排序为:工厂工人(25%)、其他平台员工的工作变动(20%)、服务员(15%)和建筑工人(8%)。可见,传统就业向平台就业的流动是明显的。此外,平台工作之间的职业变动也很频繁。
报告通过对5081名劳动者个人样本和700家制造工厂样本的调查显示,平台员工选择平台就业主要是因为他们挣钱多。他们的月收入平均比工厂工人多1500元,比流动摊贩多500元。平台员工的高收入主要来自两点:一是平均时薪较高,二是工作时间较长。报道称,时间的自由是表象,背后是更难的疲劳。
1月6日,这位外卖小哥穿着保暖的衣服,在北京朝阳区国茂附近骑车。新华社
工人在工厂和互联网就业平台之间单向流动的意愿明显,这使得工厂为了争夺劳动力面临着巨大的工资上涨压力。“估计幅度可能接近3000元/月。对于许多工厂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丁守海说。
报告显示,在疫情冲击、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部分制造企业举步维艰。虽然就业人数没有明显下降,但与2019年相比,工资普遍大幅下降了四分之一。到2021年上半年,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善。持续的低工资和隐性失业加剧了工厂员工的流失。
调查显示,为应对员工离职压力,制造业企业除了加薪外,普遍采用劳务外包解决用工问题,其中最明显的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劳务外包用工比例普遍超过30%,而民营企业仅占20%。此外,企业将通过安装自动化生产设备来缓解就业压力。
当日,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郑江淮在“平台就业的形成机制、风险点及对策分析”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上述报告验证了一个共同的担忧:如果中国制造业不能保持合理的比重,经济增长的基础将受到很大影响。
郑江淮表示,制造业承担着创新领域几乎所有的发明创造、技术推广应用,或者对收入增加的巨大贡献。然而,目前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和技术进步的压力。
他认为,除了服务业对制造业就业的虹吸效应外,制造业本身的产业升级带来的挤出效应也是存在的。“我们可以明显预期,未来制造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这些缺乏低成本、相对完整、相对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应用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破产的风险。一个行业的生产如果能利用好自动化设备,其企业规模和产品市场份额也会越来越大。因此,从长远来看,制造业本身的产业升级也会挤出一部分劳动力,转向服务业。”
郑江淮表示,一方面,中国制造业要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实现快速发展,这是未来的主导产业;另一方面,中低技术产业甚至劳动密集型产业
报告认为,面对平台就业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冲击,政府应该为制造业工厂做好两方面的准备:短期内,通过金融、金融等传统手段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长期来看,应该加快他们的技术进步,摆脱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依赖。在国家战略层面,基于未来主导产业规划,绘制与之匹配的劳动力流动路径图,使平台就业和制造业就业在产业演进中有序推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劳动力应该向哪个方向流动?这是一个值得仔细规划的问题。”丁守海说。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