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来两次月经是怎么回事,间隔15天又来月经是怎么回事

一个月来两次月经是怎么回事,间隔15天又来月经是怎么回事案 曰 韦某,女,33岁,已婚,教师。1984年6月5日初诊。一年来经行周期正常,量多,色红,持续一周左右干净。每于经净后 10~ 15天,阴道即有少量出血,色红,

案 曰 韦某,女,33岁,已婚,教师。1984年6月5日初诊。一年来经行周期正常,量多,色红,持续一周左右干净。每于经净后 10~ 15天,阴道即有少量出血,色红,持续3~4天自止。现值经后12天,心烦易燥,夜寐欠佳,腰膝酸软。今早阴道少量出血,色红,无血块,无腹痛,舌苔薄白,舌质边尖红,脉象细数。证属氙氲期,由于肾阴不足,相火内动,以致冲任不固而出血。治宜滋阴壮水以制火。

  初诊后处方:生地黄 18克,地骨皮9克,麦冬12克,玄参 15克,旱莲草 10 克,女贞子 10克,山英肉9克,怀山药 15克,藕节 20克,苎麻根 10克,何首乌 15克,生甘草5克。每日清水煎服 1剂,连服3剂。

  6月 10日二诊,上方服后,阴道出血即止。仍以滋养肾阴之法,以善其后。

  二诊后处方:生地黄15克,山萸肉9克,麦门冬9克,玄参15克,北沙参10克,杭白菊6克,怀山药15克,女贞子9克。每天清水煎服1剂,连服3剂并嘱以后在经净之后 10天,即连服本方3~6剂。

  10月5日三诊,服药3个月来无经间出血,连服上剂。

  -《名医临证经验(专科专病)丛书》班秀文诊治经验

  月经有四期

  月经,是指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造成的子宫出血,并由阴道排出体外的生理现象,是女性特殊的生理现象,中医学称之为“月事”“月汛”“月候”“经候”“经事”等。月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平均月经间隔约为 28 天。月经的成分主要是血,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子宫颈黏液及阴道上皮细胞等。

  月经既有周期性,又有规律性,如月之盈亏,如潮之起落,依赖卵巢正常生理变化的支配而变化。每个月子宫内膜都会发生周期变化,一般可分为四期。

  增生期 又称经后期,在月经干净后 5 ~14 天。此时卵巢内卵泡生长成熟,并分泌雌激素,促进曾发生脱落的子宫内膜修复、增生、增厚,使腺体增生、血管增多,为卵巢排卵做准备。

  分泌期 又称经前期,在月经周期第15 ~24 天。此时卵泡的黄体成熟,分泌孕酮、雌激素,子宫内膜增厚、柔软,腺体增长弯曲,血管丰富、迂曲,为受精卵植入储备营养。

  月经前期 在月经周期第 25 ~ 28 天。此时如未受孕

  卵巢内黄体、孕激素、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子宫内膜腺体变性,内膜血管收缩,内膜缺血,组织坏死而脱落。

  月经期 在月经来潮至干净后 4 ~ 6 天。此时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减少,血管收缩,内膜缺血、坏死、脱落并排出阴道。

  “经间期出血”是咋回事

  下丘脑一垂体-卵巢-子宫,形成了一条连锁反应的“轴”,医学上称之为“性轴”。重体分泌激素影响了那梁周期性变化,卵巢分泌又影响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调节和维护着正常的月经周期。

  正常的女性月经周期为每个月来潮一次,但有一些女性却每月出现两次月经,间隔 12~ 14 天。这是怎么回事?实际上,有一次是排那期出血,而非生理性月经。有些女性排卵前期分泌的雌激素量不稳定,致血管通透性改变而红细渗出血管,雌激素水平较低致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脱落,从而出现“假性月经”。上文的医案中即为女性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证。

  凡在两次月经中间“必有一日氤氲之候”,即西医妇科学所谓之“排卵期”。此时可见带下增多、色白,质黏腻如蛋清,宫颈黏液呈典型的羊齿状,基础体温可见低温相与高温相交替,中医又称为“经间期”。经间期可见出血,持续2~7天且呈周期性发作,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氤氲期出血”。

  西医妇科学将此归入“排卵期子宫出血病”,认为此病原因与排卵时卵泡破裂,血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中医妇科学则认为,经净后半月左右,阴精逐渐充盛,精化为气,阴转为阳,阳气骤盛呈氤氲之状,预示排卵的到来。但若见转化不顺利则可能导致经间期出血,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况。

  1.阴精不足,肾虚血少、阴阳转化不顺,氙氲获加剧,不能涵养子宫冲任,络脉失养,血海固藏不力以致出血;肾阳虚摄血乏力而出血

  2.心肝郁火,阳气内动,火旺迫血伤络,血海不固,若不及时治疗纠正,日久阳虚不司统摄固藏而致经间前期、中期、后期均可见出血

  3.湿热内蕴,氙氲阳动,损伤冲任子宫,而见出血。

  4.阴虚而瘀阻胞络,氙氲时,瘀血随阳气内动而损伤胞络,亦可导致出血。

  基于以上诸因,老中医哈荔田在《哈荔田女科医案医话选》中即曰:“发病具体原因,则或因阴虚火伏,或因肝经郁热,或因湿热蕴积,困扰血海,加以月经中期时冲任二脉之气逐渐旺盛,激动脉络,以致血不循经。”

  辨证分型治“经间期出血”

  根据以上论述,本病症一般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血瘀和湿热四型论治。

  肾阴虚 是主要原因。排卵后,阴分不足,不能重阴转阳,使血海失宁而导致出血。排卵期,肾气充足,促进生殖之物质--天癸成熟,冲任阴血充盈,相火内动,肾阳开泄旺盛。但若阴精不足,阴不制阳,水亏火旺,虚火内动扰灼冲任,损及胞宫孙络之脉,动血而出于阴道。

  治疗:滋阴益肾,兼火旺,滋阴清热。可用六味地黄丸(火旺则用知柏地黄九)合二至九(即由女贞子、旱莲草组成);或养阴清营宁冲汤(即由生地黄、白芍、女贞子、旱莲草、炒黄苓、炒黄柏、地骨皮、大黄发组成)加减;或可用乌鸡白风丸(即由净乌鸡、熟地黄、当归、人参、鹿角胶、白方香附、山药、丹参、炎鳖甲、天门冬、川芎、芙实、桑场销煅牡蛎、鹿角霜、黄芪、甘草、银柴胡组成)

  肾阳虚 阳虚摄血无力。排卵后重阴转阳,阳气当盛不盛,导致经间期出血。

  治疗:益肾温阳,可略加调气活血之品。比如,附桂八味汤(即由六味地黄九加附片、肉桂组成)补肾促排卯汤(即由当归、赤白芍、怀山药、干地黄、炒丹皮、茯苓、山萸肉川续断、菟丝子、鹿角片、五灵脂、荔草,或加红花组成)加鹿角霜等。

  湿 热 经间期重阴转阳,若湿浊停滞,影响气血运行,又湿蕴化热,皆可损伤血海脉络而致出血。

  治疗:清利湿热,可用清肝止淋汤(即由白芍药、当归生地黄、阿胶、丹皮、黄柏、牛膝、香附、大枣、黑小豆组成),加程麦、木通、猪苓等,可清利止血。也可用又荆芥穗,可清血中伏热以止血

  血 瘀多兼有慢性盆腔炎、附件炎者,血络受损而致出血,多伴有经间期腹痛者。

  治疗:消炎活血,可用逐瘀止血汤(即由生地黄、大黄、赤芍药、炙龟板、丹皮、积壳、当归尾、炒桃仁组成)加败酱草忍冬藤、连翘、香附、牛膝、益母草、赤芍等。若兼肝经郁热,胞脉血瘀,宜用宣郁通经汤(即由白芍、当归、丹皮山栀、白芥子、柴胡、香附、川郁金、黄苓、生甘草组成)或丹栀逍遥散(即由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获茶、甘草、薄荷组成),酌加蒲黄炭、山楂炭,行中有止,无太过不及之虞

  推荐 3 则食疗方

  排卵期(经间期)出血,亦可配合采用简单食疗方。

  1.黑木耳 30 克,微火炒香,加两碗水煮熟,加冰糖适量每天食用。

  功放:凉血止血,助牌气、益肝肾

  2.藕节 5 ~ 6 个,切碎,加水、适量红糖煎服。功放:活血散瘀、止血

  3.木贼草 9 克,烧灼干,研末,水、酒各半冲服。功放:清肝止血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463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