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姓源韵谱》记载:“邵姓,周公召奭(shi)。”又据《史记 燕召公世家》云:“召公奭氏西周初大臣,与周同姓。姓姬姓,为周之支族,因采邑在召(今山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邵姓在中国当代新百家姓中排行八十三。邵姓在华东沿海地区和甘肃河西走廊一带人口较多。邵姓名人多学者,为中国文化的贡献巨大。历史上的邵姓名人,多出在宋代以后。
邵姓的姓氏起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姬姓的改姓,商末周文王封其子于召(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召陈),史称召公,周武王灭商后,移封召国于河南济源西召亭,于周公旦诸子凡、茅、蒋、邢、蔡、卫以及郑等国一起,环绕古商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遗民。召公的长子转封于南燕,居于济源的次子仍称召公,三子则南迁伏牛山东端南麓的南召,以不同于济源的北召,入春秋以后,南召被楚国吞并,陕西的召地也被秦吞并。公元前513年,召简公盈因为卷入周王室王位之争被杀,召国灭亡,子孙四散。其中有北上山西垣曲东的召原,在入河北易县北的古涞水城,又迁往山东惠民的邵城,后成为望族,姬姓邵氏也有3100多年的历史。
2、出自召方,召方原是商朝时代活跃在河南鄢城东召陵一带的部落。大约商王武丁时期,召方屡次遭到商朝的征伐,就向西迁移到渭河和泾水之间(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召陈)。商末周国兴起,周文王封其子奭于召,史称召公奭,召族人归顺于周。召、邵原为同一姓氏。这支原始部落起源的邵姓已经有3200多年。
少数民族的改姓。邵姓中融入少数民族的基因较少,仅仅在清朝时期满族乌雅氏在改汉姓时,一部分人改为邵姓。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