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0余年致力于网络金融安全研究,攻克了系统风险防控瞬时精准辨识的重大技术难题,主持建立了我国首个网络交易风险防控体系、系统及标准,为我国在该领域成为国际“领跑者”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体量跃升全球第一提供了“安全保护伞”。
他,就是今年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蒋昌俊。
【“从无到有”建首个风险防控系统】
1682亿元,2135亿元,2684亿元,4982亿元……这是过去四年天猫“双十一”的成交额。在今年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中,天猫成交额以5403亿元再创新高。庞大的交易数据背后,是蒋昌俊和他的团队所研发的风险防控技术在保驾护航。
如何使电子支付平台既能处理洪峰般的交易,又能瞬时辨识出盗用他人账号和密码的“幕后黑手”?2006年,支付宝公司带着这一技术难题,找到了蒋昌俊。
“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我们责无旁贷。”蒋昌俊说。“难点在于,一方面,以前的风控,是以身份认证为核心,很难甄别身份盗用和交易欺诈;另一方面,交易欺诈呈现高隐匿多变性增长趋势,面向特定场景的风控技术,难以应对各种网络交易跨行业组合欺诈,缺乏普适性和系统性。”
在国内外并无成功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蒋昌俊带领团队以“行为认证”为核心,从无到有构建起了网络交易的第一个风险防控系统——在行为识别基础上,精准判定和瞬时识别交易欺诈,实时阻止欺诈交易。
“网络上,任何一个细小行为都会留下‘痕迹’,使用的设备、时长、频率……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蒋昌俊介绍,“这种习惯如同指纹一样难以复制,具有比密码更复杂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对网络交易支付用户进行瞬时精准识别。”蒋昌俊团队通过采集和分析用户在系统中留下的碎片化数据,构建了反映用户行为纹理的表征模型。尽管欺诈行为手段多变,但其难以匹配合法用户不变的行为纹理,以此实现交易真伪辨识。
【行为认证技术突破源于基础研究】
“要破解网络交易安全难题,构建一套新的安全保护伞,涉及很基础的理论问题。”当初接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蒋昌俊着实思考了不少时间。
“实际上,我们要解决的不仅是交易欺诈,还有洪峰般涌来的在线交易。”比如2020年天猫“双十一”的订单创建峰值达到58.3万笔/秒,为全球最大规模流量洪峰。蒋昌俊告诉记者,互联网应用业务爆发式增长,瞬间巨量访问容易导致系统瘫痪,亚马逊、谷歌、12306等都曾发生过这类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影响。
“要破题,创建应变适配、实时高效的并发计算技术刻不容缓。”由此,蒋昌俊想到了自己在中科院的博士论文和博士后报告。在他的博士论文里,他建立了网络并发系统的PN机行为理论,后来,博士后研究期间,基于PN机行为理论他又提出了并发程序验证方法。找到了突破口和方向,蒋昌俊带领团队全力投入科研攻关,不断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网络交易风险防控的行为认证方法,克服了身份盗用和欺诈甄别难题;首创“设备、行为、业务”三位一体的分层风险防控机制,研制了多队列实时并发风控专用设备及系统;等等。
丰硕的原创成果赢得业内一致认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阿索克·南迪(Asoke Nandi)评价成果“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网络交易风险防控的行为认证理论和技术”。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普拉萨德教授(R. Prasad)评价称“利用空间关联性研究聚合吞吐量与聚合效率间的最优权衡”。成果入围2019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成果案例集,陆续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一等奖以及多项国际奖。
【为网络金融安全铸造中国之盾】
如今,支付宝的智能实时风控系统已升级至第五代,帮助天猫平稳度过诸多如“双十一”的交易高峰。至今为止支付宝从未出现过大规模的宕机、崩溃事件,对于一个年交易额数万亿的支付平台来说,十分不易。
这组数据颇具有说服力:美国最大在线支付平台——Paypal的交易资损率为千分之1.9,而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9亿多实名用户提供网络支付服务的支付宝,应用他们的成果后,交易资损率降低到百万分之5,风控系统对可信交易的直接放行率提高到96.91%,交易风险识别的平均响应时间仅为44.14毫秒。
“科研的价值在于造福于民。”是蒋昌俊一直倡导并坚守的科研追求。在他看来,最能证明自己研究价值的不仅仅是论文,而是更多的领域能直接应用相关成果。确实,受惠的不仅仅是支付宝和网购大军。截至目前,这一成果服务于国家反金融欺诈,为金融、贸易、电商、银行、保险等行业保驾护航。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李蕾 魏丹 题图来源:受访者供图
来源:作者:李蕾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