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阳市北关区,有一条著名的老街——铸钟街,老安阳话习惯称做“铸(改读jù音)钟街”。该街位于红星路基督教堂南边明义士故居对面,新市民街的南侧,是一条东西走向街巷,东临傅家庄,西至红星路。1994年按城市规划,原址上建康乐花园住宅小区,老街消失。二十多年了,老城人聊起来,还念念不忘铸钟街的故事。
铸钟街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安阳北关区志》记载:铸钟街很早以前叫宋家小庄,也叫过宋家清流,宋家口。居住着几户宋姓人家,以铸铁为生。后来这里发现大量炉渣,人们又称为“焦渣岭”。早在明代洪熙、宣德年间,这里就为官府和赵王府铸造铠甲、兵器。为民间铸造农具、灶台、大钟等器物,尤以大钟铸造工艺闻名,能够铸造重达500公斤的大钟,故名铸钟街。
民国时期,铸钟街开办的铸匠炉有20多家,其中由宋姓和董姓掌门的“永盛炉”、“安盛炉”、“福盛炉”、“林盛炉”、“全盛炉”,因生产的铸铁制品工艺精良,经久耐用,闻名遐迩。
1916年曾为安阳县西夏寒村铸造的一口六角大钟重900多斤。1934年为黄河南岸邙山头铸造的一口八角大钟重达千斤。解放初期安阳一些工厂的铸造师傅,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铸钟街的铸造作坊。
铸钟街以前春节“打铁梨花”很出名。在北门里长大的杨少春老人说起来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他说正月十六那天,人们白天去安阳桥赶庙会,晚上还有节目——去北关铸钟街看打铁梨花。北关铸钟街过年搭起高大的牌坊,牌坊上摆满了装满火药的礼花弹(安阳人叫“泥窝子”)和两响炮。旁边有一个炼铁炉,表演者用一把特制的铁锨,铲起火红的铁水,往上一扬,铁锨朝落下的铁水一打,火星乱飞,火星碰到牌坊上的泥窝子,顿时炮声齐鸣,喷发出五彩缤纷的礼花,十分好看,引得游人连连叫好。
铸钟街西端,是加拿大牧师古约翰1895年在铸钟街,向当地居民罗荣买了十一亩半的土地,兴建的耶稣教堂。铸钟街没有了,教堂还在。有空儿可以去看看。
听着老人儿时的回忆,生活在城市水泥楼群里人们,看腻了电视里那虚假的电子声光,厌倦了荧屏上那煽情做作的表演,真想穿越一次,去看看那回归自然,原滋原味的传统节日盛况。可惜,这一切都看不到了。
【安阳老城钟楼内悬挂明代一大铜钟,重860公斤,系铜掺银而铸。每逢佳节盛典,击而鸣之,惊天动地,鼓励人们振作精神。——摄影:中立堂】
参考文献《安阳市北关区志》《安阳市郊区志》《安阳市东郊乡志》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