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21年11月19日,广州车展开幕,各车企纷纷发布重要战略及车型,从中可以看出,电动车再次成为行业焦点。
2020年我国宣布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2021年则是国家双碳战略提速的一年,汽车产业也迎来百年未有之变局。各车企积极落实双碳战略,更全面加速推进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不过,如果单纯追求低碳,有可能陷入“以减少生产进而减少碳排放”的误区。双碳之所以成为国家至上而下都高度关注的战略,“高质量发展”才是支撑战略走向深远的重要路径。没有高质量的发展,最终也很难真正实现双碳。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需求也变得愈发挑剔,在顶层战略落地与行业浪潮汹涌的大背景之下,因此如何既能完成双碳,又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将成为车企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渗透 全链条环节减碳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13%,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具体表现在销量上,今年1-10月,国内汽车累计零售量达1622.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213.9万辆,同比暴增191.9%。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其中有区别于燃油车时代的新“头部车企”开始涌现,以较具代表性的广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埃安为例,因其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甚至被业界称为“埃安现象”。据官方之前的数据显示,自2019年至2021年广汽埃安年均销量复合增速高达128.9%。广汽埃安1-10月累计销量90,826辆,同比大涨112%,而且10月份订单量超过23000辆,再次与新势力拉开距离。行业排名也从2019年的第7名一举跃升至主流消费市场前3位置。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埃安的发展路径尤具参考价值。
据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35年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为25%。然而,蔚来汽车CEO李斌今年早些时候更预测称,2022年或即可实现20%的目标。在双碳战略之下,新能源汽车正在大规模地渗透,以更快的速度侵蚀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生产的汽车,还包括零碳工厂、能源生态全链环节的减碳。广汽埃安企业品牌总监沈向阳表示,埃安工厂采用了高效的光伏系统,总装机量达到了17.1兆瓦,每年大概能够发电1600万度,基本达整个工厂耗电量的25%,相当于每年能减少碳排放5000吨。同时,埃安自建动力电池储能场,结合动力电池回收后梯次利用,存储富余电能,一期储能能力达1000千瓦时,可以对电网负荷做到削峰填谷,实现电能高效利用。
“干掉”制约电动车发展的诸多“老大难”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电动车续航里程焦虑、自燃、充电难等诸多痛点也逐渐浮出水面。2021年,有关电动车自燃、节假日高速路充电服务区大排长龙等暴露出的问题,也把新能源汽车推上了舆论风口浪尖。“干掉”制约电动车发展的诸多痛点,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老大难”,也成为考验车企是否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验金石。
尤其是面对充电难,除了蔚来等少数企业采取换电模式外,更多的车企则瞄准了大功率的超充技术方案。其中,特斯拉的超级快充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其V3超级充电桩可支持高达250kW的峰值充电功率。业内最先量产800V高电压平台的保时捷Taycan,已经将最大充电功率提升到了350kW,可在22.5分钟内将动力电池从5%充至80%。广汽埃安更进一步,打造了业内最为领先的高压平台,最高工作电压可达880V、最大充电功率达到了480kW,通过其“超倍速电池技术”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广汽一方面采用了高孔隙涂覆陶瓷隔膜、新型低粘度高功率电解液、特有的软碳/硬碳/石墨烯包覆改性技术等新型技术及材料,最终实现了在迁移速率、嵌入速度和导电能力上的全面提升,让锂离子迁移过程极大加速,从而实现超倍速充电。其中,作为导电剂的石墨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石墨烯虽然是一种革命性材料,但要掌握其制备技术难度其实非常大。目前常见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普遍需要严密的实验室环境做支持,且只能小规模提取。而作为国内最早进行石墨烯商业化研发的企业之一,广汽掌握了自主研发的三维结构石墨烯(3DG)制备技术。目前,广汽三维石墨烯材料已实现稳定量产、成本可控,从而助推超倍速电池技术的量产落地。埃安还将在全国范围快速布局建设品牌超充站,让新能源车充电体验与燃油车加油划上等号。预计到2025年,将会在全国300个城市建设2000座超充站,渗透至地级市,实现全覆盖。
另一方面,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也在全面“走高”,各新能源车企在今年年初争先发布1000公里超长续航的“期货技术”产品,比如蔚来、智己、埃安等。不过,目前唯一达成年初flag的仅有埃安一家。11月初,首款续航超1000km的纯电车型AION LX登上工信部目录,已引发广泛关注。日前2021广州车展,采用自研“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的AION LX Plus正式亮相,将于2022年上市,埃安也将成为全球首个实现1000公里续航技术量产搭载的品牌。
在电池安全领域,各车企也在持续发力。当中埃安自研的弹匣电池首次实现了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重新定义了三元锂电池安全标准,更刷新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新高度。再加上埃安全新的GEP2.0铝合金纯电专属平台 ,以“电池+电驱”为中心布局,不仅提升了车辆的空间优势,而且电池布置在最中心的位置,减少碰撞对电池的影响,充分提升了安全性。
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动车的“充电、续航、安全”痛点被攻克之后,用户一旦接受,普及将会非常快。
智能化将成为另一大“主战场”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直言,“15万元是智能汽车基础分水岭。如果没有15万元不可能真正把智能做好。”
暂不论15万元以内是否可以造出智能电动车,足可见“智能化”水平的高低成为未来电动车另一大主战场已是不争的事实。业内也基本形成共识,电动车行业已进入了智能驾驶下半场的角逐。广汽埃安也在全面发力其“智能化”水平。2020年,埃安量产交付了首批L3级智能驾驶车辆,实现了高精地图全路段全速域自动辅助驾驶。
广汽埃安AION LX Plus(图片来自官方)
如今刚于广州车展发布的AION LX Plus则全球首发应用了第二代可变焦激光雷达,可通过智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高精地图+激光雷达全新升级为四重感知,可实现高速+城市NDA领航辅助驾驶。在车展众多品牌宣布搭载第一代激光雷达时,埃安又再次如同在电池领域的表现一样,再次实现领先采用第二代技术,这将促使整个行业智能驾驶的加速迭代。另悉,埃安也计划在明年量产投放自研L4车型。
在智能电动车井喷以及双碳战略之下,各车企竞争呈现“百舸争流、勇立潮头”。 我们可以看见,虽然刚刚品牌独立运营仅一年,埃安已经为贡献独特解题思路:通过各种科技创新实现碳节约的同时,又实现了用户体验的提升,于行业内提供了一套高质量的“埃安方案”,实现了从“埃安现象”到“埃安方案”的进阶。高质量发展“只争朝夕”。也可以看到,埃安等头部新能源品牌通过科技创新,在不断提升智能电动车体验的同时,实现了双碳和高质量兼得。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5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