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家长一味追求明确的奖惩,不一定正确。

去朋友家做客,正赶上她教训完孩子,在生闷气。

拜访朋友家,正好赶上她教完孩子,生闷气。

原来她姐姐和哥哥不知道是谁把她刚铺好的透明桌布剪了一个小角落,这让朋友们很生气。

孩子们做了错事,家长一味地追求赏罚分明,不一定是正确的

一个朋友把两个孩子叫到一起,问他们是谁干的。只要他们诚实回答,她就不会惩罚他们。

没人承认。

“你们两个中的一个肯定在撒谎。别让我知道是谁干的。是谁干的?”

孩子们保持沉默。

朋友生气地让两个孩子去墙边思考,说两天不看电视,不吃零食,应该受到惩罚。

这时姐姐怯生生地说,其实是弟弟,不是她。

弟弟看了妹妹一眼,眼神里有抱怨,但也承认是自己做的。

我朋友的怒气大多平息了,但他还是批评了儿子。

“每次都是这样。如果你不惩罚他们,你就不会说实话。真的不用担心。”朋友叹了口气。

孩子们做了错事,家长一味地追求赏罚分明,不一定是正确的

我问她,在这种情况下,你只惩罚了你的儿子。你女儿呢?

朋友愣了一下,说这个错误是他儿子犯的,跟他女儿没关系。自然,没有理由惩罚她。你不是说赏罚分明吗?

曾经和她一样,我也认为养孩子要有明确的奖惩区分。

尤其是有了这两件宝物,如果姐妹们做错了什么,我一定会查出是谁做的,该罚的就罚,不冤枉好人,不放过闹事的人。

但我也发现,这样的奖惩是明确的。虽然它们看起来公平公正,但也有缺点。

孩子们做了错事,家长一味地追求赏罚分明,不一定是正确的

第一,孩子们会联合起来和家长对抗。

和朋友的孩子一样,姐姐们也做了错事,一开始她们不肯承认,保持沉默。

事实上,这很人性化,因为在群体中,没有人会喜欢告状者,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鄙视告状者。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两姐妹会始终如一,用自己的方式对抗我们。

《父母爱情》里有一段,亚菲和亚宁姐妹要趁大人不在,去偷柜子里的桃酥。

不想被伟民看到,伟民吵着要告诉妈妈,于是姐妹俩联手制服伟民,说服他一起偷菜,伟民同意了。

孩子们做了错事,家长一味地追求赏罚分明,不一定是正确的

然而,当雅菲打开柜子拿出一块桃酥给亚宁(亚宁最小)时,桃酥不见了,这意味着雅菲和卫民吃不下了。

韦敏很着急,说他要告诉他妈妈。姐妹俩自然拒绝了。争执中,他的母亲安吉尔回来了。

姐妹俩躲了起来,韦敏跑去告诉安杰,桃酥被她们偷了。

安吉很生气,生卫民的气,说他是小偷。卫民被冤枉了,说他不是贼,亚非亚宁才是。

没想到,安吉更生气了,说是他投诉的。

明明是雅菲和亚宁偷了桃酥,卫民去揭发,被他妈骂了,因为他成了投诉人,不和姐姐们站在一起。

因此,当不良行为发生时,孩子们通常会团结起来,以自己的方式与成年人斗争,因为没有人喜欢成为投诉者。

孩子们做了错事,家长一味地追求赏罚分明,不一定是正确的

第二,会加剧孩子们之间的竞争,不利于

团结合作。

比如朋友家两孩子,当姐姐向妈妈揭发弟弟那一刻,其实姐姐就已经和弟弟站在了对立面,和弟弟形成了竞争关系。

姐姐认为,揭发弟弟,她既能免于被责骂,又能得到妈妈的夸奖,一举两得。

只是,这无形中就让姐弟俩对立了起来,很不利于他们之间的团结。

孩子们做了错事,家长一味地追求赏罚分明,不一定是正确的

既然赏罚分明有以上弊端,那孩子们做了错事,家长该如何做呢?

答案是一视同仁。

《孩子:挑战》中指出,如果我们把孩子们当成一个群体对待,也就是说一视同仁,就能规避没必要的竞争以及竞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八岁的查尔斯是三个孩子中的老二,他的哥哥很能干,妹妹很乖巧,只有他是个“小魔王”,说谎、故意捣蛋,最喜欢在墙上乱写乱画。

妈妈用尽各种办法都阻止不了他。

后来妈妈得到一个建议,把孩子们当作一个整体,一视同仁,让三个孩子一起为查尔斯的行为负责。

而此前,妈妈的做法完全相反,她一直是责备查尔斯,表扬哥哥和妹妹。

孩子们做了错事,家长一味地追求赏罚分明,不一定是正确的

效果很不错,查尔斯的不良行为已经消失了。有一次他又在墙上乱画,妈妈请三个孩子一起清理,查尔斯并没有参加,哥哥和妹妹把墙清理干净了。但后来,查尔斯再没有乱画过。

妈妈问他为什么不乱画时,他回答,不好玩了,其他人要把它弄干净。

让孩子们共同承担责任后,这对查尔斯来说,他的行为已经不能激起妈妈的愤怒,引起大家的关注,他觉得没有了意义,就不再捣乱了。

孩子们做了错事,家长一味地追求赏罚分明,不一定是正确的

当初看电视剧《知否》时,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孔嬷嬷来教盛家三姐妹一些宫中礼仪,墨兰和如兰斗嘴,吵得很厉害,惊动了孔嬷嬷和盛家长辈。

两个姐姐在争吵时,懂事的明兰并未加入,相反她一直在劝解。

但孔嬷嬷最后决判时,却是主张三姐妹要一起挨罚,因为她们是一家人,要同气连枝,共荣共损。

她说,若单饶了明兰,日后岂不助长了其他兄弟姐妹们置身事外的风气。

孔嬷嬷高明,对三姐妹一视同仁,这避免了她们之间再次引发争执,也强调她们是一家人,要团结合作,才能给家族争光。

孩子们做了错事,家长一味地追求赏罚分明,不一定是正确的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们之间起了争执,或者一起玩时做了错事,未必只是一个孩子的错,很可能大家都有过失。

所以说,父母与其追求赏罚分明,不如一视同仁,将孩子们看成一个整体,让他们共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孩子们也会意识到,他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才能玩得更开心。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620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