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球一条“绿色”丝带——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题: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在地球系统系上一条“绿色”丝带——,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新华社记者陈革张忠霞罗国芳

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2019年12月20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这次任务还携带了8颗卫星,包括中国的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号埃塞俄比亚微型卫星和秦天一号技术测试卫星。新华社发(郑逸摄)

一颗“星”,在“咖啡之乡”预警气候大灾难。

一座积聚造福沙漠百姓能量的“孤岛”。

热带雨林中传输清洁电力的“道路”。

……

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这是2019年12月13日拍摄的肯尼亚加里萨50兆瓦光伏电站的太阳能电池板。中国企业承建的东非最大光伏电站——肯尼亚加里萨50兆瓦光伏电站当天正式投产。新华社记者谢晗摄

面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与合作伙伴携手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一个又一个绿色项目助力地方发展,为全球环境治理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为美丽的地球家园系上了一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绿色”丝带。

林地沙漠见绿效

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2021年1月23日,施工人员在泰国乌木市诗琳通大坝综合漂浮光伏项目检查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情况。新华社(图片由泰国国家电力局项目组提供)

位于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阳光强烈,气候炎热。在离地面600多公里的太空轨道上,中国援助的气候遥感卫星默默守护着咖啡之乡埃塞俄比亚。

咖啡种植是埃塞俄比亚许多家庭的经济支柱。英国杂志《自然植物》发表的一篇科学家论文警告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埃塞俄比亚现有种植面积的39%至59%将不再适合种植咖啡。但是,如果能够尽早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当地适合种植咖啡的面积至少可以增加四倍。

对埃塞俄比亚来说,应对气候变化关系到人民的生计和福祉。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项目,2019年12月,中国成功发射了一颗免费微型卫星,用于获取农业、林业、水利、防灾减灾、气候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多光谱遥感数据。

这颗“星”帮助埃塞俄比亚在应对气候变化时趋利避害,发挥“先行者”,也为埃塞俄比亚咖啡种植“未雨绸缪”。

天上有“星星”,地上有“岛屿”。

在肯尼亚东北部,位于沙漠中的加里萨县,整齐密集的太阳能电池板就像深蓝色的“能源岛”,这里积累的太阳能惠及千家万户。这是东非最大的光伏电站,是中国企业在肯尼亚加里萨建设的50兆瓦光伏电站,有效缓解了肯尼亚的“电力短缺”。

泰国乌文省诗琳通水库也有这样一个深蓝色的“岛”漂浮着。是中泰联合承担的诗琳通大坝综合漂浮光伏项目,实现漂浮光伏与水电设备交替或同时发电,使可再生能源成功避开天气的不确定性,长时间持续发电,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4.7万吨。

它们是一带一路合作低碳能源项目的缩影。

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绿色是发展的重要方向。“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中国理念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始终贯彻,为中国如何兼顾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亚马逊河为巴西提供了巨大的能源,但热带雨林

作为一个掌握了整套UHV输电技术和设备制造的国家,中国和巴西共同打造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能源高速公路”:巴西梅里山水电站UHV DC输电一、二期工程建成投产,里程超过4500公里,沿途损耗极低,解决了巴西能源资源和需求逆向分布的困境。

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2018年8月7日,在巴西东南部的阿尔科斯市附近,工人们在巴西梅里山水电站UHV DC输变电二期工程现场工作。新华社记者李明社

分享先进技术,中国展现最大诚意;守护“绿心”,中国以最真的善意回应。美丽山区项目的第二阶段跨越巴西5个州的81个城市。为避开自然保护区,仅塔址变更就有161处,异地恢复植被1100公顷。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2011年以来,中国已累计安排约12亿元,与35个国家签署40份合作文件,还为近120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约2000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以诚意和善意“授人以渔”,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中国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可持续发展模式持续造福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

山川河谷添绿意

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2020年6月6日,一批比亚迪纯电动大巴从智利圣安东尼奥港驶往首都圣地亚哥。新华社发(Enel公司供图)

坐落在“南美洲脊梁”安第斯山脉与太平洋之间的智利,拥有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因为地形、气候和能源结构等多种因素,这个国家时常遭受雾霾困扰。

2018年底,一抹“中国红”成为首都圣地亚哥街头的独特风景,那是中国企业比亚迪和宇通生产的电动公交车,如今已在当地投放数百辆。智利总统皮涅拉亲自为它代言:“座椅非常舒适,(行驶)非常安静……最重要的是,它不污染环境。”

改善智利空气质量、缓解巴西环境污染、助力西班牙可持续发展、让芬兰居民更好享受绿色出行……从拉美到欧洲,越来越多的城市路面上出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王朝阳说,发展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而中国在技术、产能、制造成本方面的优势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实实在在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能源低碳转型和技术创新。

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斯塔克说,绿色“一带一路”给世界带去的最大好处,就是工业的进步和低碳能源生产成本的降低,整个世界都将从中受益。

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曾经孕育出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两河文明,而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让这片土地逐渐埋没于沙尘。荒漠化是气候变化的直接恶果之一,被称为“地球癌症”。

“我的梦想是把从中国学到的防治荒漠化经验移植到伊拉克,让沙漠变为绿洲。”参加中国防沙治沙国际培训班的伊拉克国家荒漠化防治委员会农业副总工程师萨马德·卡米勒·阿里说。

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这是2021年8月10日在芬兰埃斯波拍摄的即将投入运营的比亚迪电动公交车。新华社发(马蒂·马蒂凯宁 摄)

中国分享技术和经验,与“一带一路”的伙伴们一起守护文明摇篮,也一起“绿富同兴”:中国的节水梯田模式“拷贝”到埃及,在西奈半岛山区涵养水源;非洲“绿色长城”有中国技术支持,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中国绿色化肥试验区促成小麦等农作物最高增产400%……

巴基斯坦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尔·拉迈说,中国正在帮助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动低碳无碳经济转型,且有正确的政策、愿景及项目。

一件件绿色礼物,在山川河谷里装点四季。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自身绿色发展理念的海外实践和主动作为,也使“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转向高质量发展。

冰川地热圆绿梦

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2018年8月11日,伊拉克国家荒漠化防治委员会农业副总工程师萨马德·卡米勒·阿里(右)站在巴格达东南部防治荒漠化育林中心内。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远隔万里,靠近南极洲,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这个困扰阿根廷人何塞·卡斯特罗许久的问题,在莫雷诺冰川脚下找到答案。

冰川是气候的产物,也指示着气候的变化。莫雷诺冰川是世界上仅有的3个总面积仍在增长的冰川之一,融水汇成圣克鲁斯河,一路从巴塔哥尼亚高原流向大西洋。

在圣克鲁斯河建造“世界最南端”的水电站,是阿根廷人半个世纪以来的梦想。2013年,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牵头组建的联营体中标“基塞”水电站项目,何塞·卡斯特罗就在这里与中国同事携起手来。

实现梦想并不容易。项目现场终年寒冷,狂风不止,施工人员需要“全副武装”,甚至张口说话都会让嘴里灌进砂粒。项目设计和实施中处处保护着冰川和周边生态环境,大坝蓄水高度比原计划降低2.4米,水电站设计了鱼道、生态放水底孔……

“基塞”水电站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49.5亿千瓦时,满足150万家庭日常用电,每年为阿根廷节省近11亿美元油气进口开支,还可以向邻国出口电力。

越靠近两极,气候越发寒冷,“一带一路”合作依然火热。

冰岛,这个欧洲最西北角大洋上的国家,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拥有独特的能源:地热能。这是一种蕴藏在地壳之下的可再生能源,清洁低碳、分布广泛。

冰岛对地热的利用已有近百年历史,而中国也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中国给冰岛提供了市场、资金和平台,让地热能的应用延伸到世界更多地方,两国也开展地热培训项目为国际社会培育专业人才……地热合作,已成为冰岛和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项目之一。

从技术交流到项目开发,中国与各国在“一带一路”中持续互学互鉴,不断分享先进技术和方案,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思路。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加紧密:中国与28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合作的绿色底色也越发鲜明。

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这是2021年8月26日拍摄的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阿根廷“基塞”水电站项目部供图)

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无序排放,是地球气候恶化的最主要原因。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和谐共生,绿色永续。“绿”丝带跨越山海,与世界共凉热,为全球环境治理传递希望。(参与记者:彭茜、郭爽、张代蕾、宋宇、周盛平、易爱军、倪瑞捷、陈威华、陈瑶、党琦、吴丹妮、蒋超、张淼)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6357.html

(0)

相关推荐

  • 中国物流集团和中国稀土集团揭牌。未来还有哪些央企或“巨无霸”要重组?

    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物流集团”)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国以综合物流作为第一主业的新央企。

    生活 2021年12月7日
  • 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一招教你解决牙疼问题

    牙齿健康一直是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有句俗话说”人老先老牙”,可见牙齿是身体健康的显著指标之一如果平时你没太注意,牙疼起来 用一下小妙招来缓解牙痛吧牙痛:艾灸身体侧躺,耳孔要朝上,把点燃的艾条,放在离耳孔3厘米的地方并点燃,然后将燃烧的热气灌入耳孔,至耳内温热,即可,一般为4分钟左右。记住,左熏右,右熏左,两边疼,熏双耳。中老年虫牙引起的牙疼也很有效哦

    生活 2021年10月3日
  • 虎牙Q3财报详解:电竞与虚拟人风口加身,游戏直播危中寻机

    ©️深响原创 · 作者|李婷婷 不破不立,这是为中国LPL赛区战队EDG抢下S11总冠军而写下的注脚,也是国内动荡不安的游戏市场的写照。 对因“未成年禁令”、“版权寒冬”、电竞被误...

    科技 2021年11月9日
  • 中国一共有多少股民,全国股民人数

    股民人数越来越多,已达1.89亿。这说明:第一,老百姓富裕了,手里面有闲钱可以投资了。原来老百姓为了稳妥,一般只把余钱存在银行或者应付生计,包括支出在教育、医疗和房子,几乎没有余钱,现在如此多的人能入股市,说明大家有余钱搞投资了。第二,老百姓有投资需求。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通胀一直比较温和,但是通胀也一直在侵蚀每个人的财富,所以大家都有投资需求。包括银行利息、国债、基金等等已经不能满足全部需求。按照一般发达国家家庭投资配置上来说,会有超过50%以上的家庭资产配置在股票、债券等等方面。这方面由于我国家庭的理财意识逐渐增强,也在逐步自发施行。第三,楼市资金入场股市。由于近些年对房地产“房住不炒”政策的严格执行,很多家庭也在把余钱投入股市。据机构预测,囤积在楼市流动资金高达数万亿,这些资金在政策对楼市的严控之下,已经慢慢开始向价值低估区域转移,目前来看,最好的地方当然还是股市,如果能够吸纳这笔资金入场,那么股市必然将创出新高。第四,大家对股市越来越有信心。虽然说前些年,大盘忽涨忽跌,牛市熊市频出,大盘走势经常上蹿下跳,散户在股市真正是“七赔二平一赚”,但是这些年来,市场越来越规范。而且从2015年创出阶段性高点以来,股市一直都在震荡盘整,阶段性底部已经出现,再加上疫情之下,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发展一片看好,所以大家对股市也十分看好。

    生活 2021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