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睡眠不佳与气血的关系

[db:摘要]

《黄帝内经》:睡眠不佳与气血的关系

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黄帝内经》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景岳全书·血证》又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唯斯而已。”

简单来说,气血就是生命的能量、是生命之本。当身体的气血不足时,就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就会出现失眠、掉发、焦虑、抑郁症等疾病。

老者夜瞑,壮者昼精

《黄帝内经》:睡眠不佳与气血的关系

《黄帝内经》对失眠有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

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

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这段话虽然表面上是在描述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异同。老年人晚上睡眠浅,中青年白天睡眠少,其根本原因就是气血的原因。气血旺盛,流通顺畅,肌肉丰满,运动灵活,营卫相协运行,这些功能正常才是睡眠正常的基础,卫气在白天行于阳分,人处于清醒状态,夜间卫气入于阴分,人就能入睡;反之,则不能安眠。

如何理解气与血的关系

《黄帝内经》:睡眠不佳与气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

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理解,第一,气能促进生血,元气充沛血液才能够调匀,有生成生化的动力源泉;第二,气能够行血,尤其是肝气心气的功能,能够推动血行,促进血液的输布;第三,气能够摄血,能够固摄血液,使之不外溢出脉外。

血为气之母

血不仅是化生气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由于气的活力很强,易于逸脱,所以气必须依附于血和津液,方能存在于体内。若气失去依附,则将浮散无根,易于发生气脱而涣散不收。所以,血虚者,气亦易衰;血脱者,气便随之而脱。

为什么说气血和睡眠的关系十分重要?

《黄帝内经》:睡眠不佳与气血的关系

气血的量、通道、流畅度都深深地影响睡眠。《黄帝内经》载“心藏血,血舍神”,心神主宰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而需要血液的滋养,如果气血不足,心神得不到滋养,便不能“舍神”,心神不能住在心里,便会在夜间妄动,造成睡眠不安,或难以入睡。脾胃主运化,乃气血生化之源。

气与血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如果把人体比作生长植物的话,气就是阳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使其茁壮成长。一旦气血不足,将导致人体机能全面性溃败。

《黄帝内经》:睡眠不佳与气血的关系

气对睡眠的作用

气的充沛为心神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及动力,并保证睡眠活动的正常进行。睡眠由心神所主,故气盛之人,心神充沛,能很好的主司人体寤寐,使人白天精力充沛,夜晚睡眠深沉。

气机的通畅是神气正常输布流行的保证。

神气流行周身,表现在机体各脏腑、经络、组织功能活动中,而这些功能全赖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正常。

如肝脾之气上升、肺胃之气下降,才能使脏腑功能协调,进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同时保证睡眠的正常。

《黄帝内经》云:“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气虚时气的推动力减弱,则血行受阻,各脏腑组织活动衰退,导致心神不能很好的调控睡眠,就会产生睡眠障碍,或失眠、或神疲乏力、或多梦不醒等。

《黄帝内经》:睡眠不佳与气血的关系

血对睡眠的作用

神寓于血,并养于血。心神依附于血而活动,心气充,血脉和利,血运行通畅,则神游行有序,人体睡眠能正常进行。

若气滞血瘀,气血失调,则使血脉运行不畅,血脉瘀堵,影响心神的潜藏,使神不归舍,而影响睡眠的安宁。

血属阴,具宁静之性,可安养心神、魂魄,以助睡眠之安宁。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舍魂,故血与心肝两脏关系尤为密切,心血、肝血为神魂活动之基。

《黄帝内经》:睡眠不佳与气血的关系

血之为病,病因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概而言之,一曰“动”,二曰“损”。

对人的睡眠而言主要有两方面影响:

一、血液匮乏,神失濡养。若血气衰少,则形体不健,脉道不充,神怯不安,可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等。

二、血气失和,神气不宁。血热、血寒、气滞血瘀等因素皆可使血气失和,血行不畅,使神不安,人不寐。

若血热,失去静谧之性,不仅扰乱心神,还使魂魄不安,应静而不静,动荡不安,使人精神活动处于亢奋状态,睡眠的正常周期被打破,出现起卧不安、烦躁失眠、多梦易醒、梦游等。

若血寒,则引起血脉不利,血液循环瘀阻,心神失养,脑气不接,气血不能上荣,则表现为头痛、健忘、失眠、多梦等。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656.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