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神奇又有趣的诗体,例如“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顺着倒着读都能成诗。
宋人李禺的《两相思》,正着读是“夫忆妻”,倒着读是“妻忆夫”。
还有苏轼的《题金山寺》,正读是“月夜到破晓”,倒着读却是“黎明到黄昏”。
而最经典的回文诗当属魏晋才女苏蕙的《璇玑图》,可以解读出七千九百多首诗,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一种诗体叫“神智体”,是一种类似于谜语的诗歌体裁,传闻是苏轼创造的。
这种诗体主要依靠字体的变化,例如粗细、大小、颠倒、长短等等,来组成一首诗。
传说宋神宗时期,派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使者出使大宋。
这个使者到了宋朝后,经常拿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到翰林院名为讨教实际为难诸学士。
宋神宗便让苏轼出面对付辽国使者。
当时苏轼写了一幅12字的《晚眺》让辽国使者解读。
辽国使者看了半天,不知所云。
这首《晚眺诗》写得很是巧妙,只有12字,但是却能解读出28字的绝句。
画中的“亭”是长的,“景”是短的,繁体字“画”少了个人,“拖”字是横着写,“筇”字的竹字头写得很细,“首”字是反着写,繁体字“云”的上下是分开的,“暮”底部的“日”是斜着的,“江”字是曲着写,“蘸”字是倒着写,“峰”字的偏旁山偏向一边。
所以整首诗解读出来就是“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汉语的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见。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首奇诗,也是苏轼写的,能一口气读完的都是神人。
这首诗名为《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
江干高居坚关扃([jiōng),犍(jiān)耕躬稼角挂经。
篙(gāo)竿系舸(gě)菰(gū)交隔,笳(jiā)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景各箕踞([jī jù),击剑赓(gēng)歌几举觥(gōng)。
荆笄(jī)供脍(kuài)愧搅聒(guō),乾(gān)锅更戛(gā)甘瓜羹。
这是一首“口吃诗”,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绕口令。
“口吃诗”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传闻王融的《双声诗》就是第一首“口吃诗”。
而苏轼的这首《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是他被贬黄州时所作。
当时他和友人同游西山九曲亭,亭上有诗云“玄鸿横号黄槲岘”。
亭子旁边是元结陂湖,湖上开满了荷花,苏轼戏言道“皓鹤下浴红荷湖”。
同行的友人听后皆抚掌大笑,苏轼见此兴致更高,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口吃诗”。
这首奇诗,能一口气读完的,都是神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这首诗,一眼看过去,就有好几个生僻字,例如扃、犍、赓,有些人可能平时见都没见过,有些人可能见过,但是却无法准确读出来。
除了生僻字,还有多音字,例如乾、戛。
所以要想将其准确地读出来,没有一点功底,还真做不到。
其次,前面我们说过,“口吃诗”就像“绕口令”,也就是说就算我们都能读准这些音,但是要将其连贯地念出来也是有一定的难度。
最后,一般而言,要想流利地念出一首诗,你得弄明白诗歌的意思,而苏轼的这首词中很多字我们根本就不认识,更不用说去理解它。
所以说能将这首诗一口气读完的,都是神人。
不知你能否做到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就点个哦。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7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