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一篇“ 先进篇 ”,本篇主要阐述了孔子对学生们的教诲之词和相关事件。
在上文品读了“《论语》:孔子悲叹颜回的去世 ”,谈到了颜回去世后,他父亲颜路来请求孔子卖掉马车,给颜回买棺椁。
因为颜回家里非常穷,去世后买不起棺椁,他父亲就对孔子说,能不能把他的马车卖了,给颜回做个棺椁。
然而孔子却拒绝了这个请求,并且说自己的孩子当时也是只有“棺”,没有“椁”。
孔子拒绝这个请求,主要的原因是不想违背礼制,虽说死者为大,马车并不值几个钱。
但在孔子的眼里,礼仪制度是不能违背的。孔子以前做过大夫,虽然现在没有做了,但也是有大夫身份的人,根据礼制,大夫出门的时候必须要坐车的。
这是孔子的底线,孔子的态度,在任何时候,也不能违背了礼仪制度。其次也是不想颜回死后还违背礼制。
后面读到,颜回去世后,孔子悲痛不已,发出了“天要亡我、天要亡我”这样的悲叹!
孔子对颜回特别器重,可以说是孔子的衣钵传人,是他最得意的学生,并且把推行仁政的希望寄托在颜回身上。
可是不幸的是,现在颜回死了,自己又年老体衰了,传道的使命却未完成。
继续下章,还是孔子因颜回去世而悲痛。
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恸( tòng):极度悲伤。
夫( fú):指示代词,此处指颜渊。指这个人的意思。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
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
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
从上两章到后几章,都是颜回死后这几天里的事情。
颜渊死,子哭之恸。
这个“恸”,比哀伤的级别更高,是那种达到放声大哭且捶胸顿足的程度,可见孔子有多么的悲痛。
从者曰:“子恸矣!”
从者,就是跟着孔子的那些人,说孔子难过得有点厉害了,太悲伤过度了。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孔子就说:“真的是悲伤过度了吗?不为这样的人难过,还要为谁难过呢?”
颜回是孔门弟子中最好学也最善学的一个,并且他对老师毕恭毕敬。
在好学和尊师方面,颜回在同门弟子中起到了榜样作用。
孔子把传道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是没想到颜渊竟然早孔子一步先离开人世。
孔子一句坎坷都没怎么哭过,自己的儿子死都没那么悲痛过,唯独颜回去世了才放声大哭。
从孔子悲恸的热泪中,我们看到了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也看到了孔子对学生们“为师如为父”的大爱精神。
接下来,谈到了孔子的学生要厚葬颜回。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厚葬他。
孔子说:“不可以。”
学生们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一样看待他。这不是我的意思呀,是那些学生们要这样办。””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在颜回去世时,他的同学们基本是有钱有势了,这些同学希望厚葬颜回。
但孔子说不可,不能这么做。因为颜回家境贫穷并且社会地位也低下,不具备厚葬的条件。
门人厚葬之。
虽然孔子不同意,但是那些学生还是把这件事办了。
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孔子接着就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一样看待他。这不是我的意思呀,是那些学生们要这样办呀。
这句话是孔子对着颜回说的,一种含泪哭诉的言语。
意思是,孔子希望把颜回当自己的孩子一样送葬,这样才会合乎礼仪。
孔子亲生儿子孔鲤去世的时候,也只有内棺而没有外棺材,现在埋葬颜渊要跟孔鲤一样的待遇,才能表现出自己视颜渊如孔鲤一样。
可是这些事被那些学生办了,并非自己的意愿呀。
孔子虽然这样哭诉,但内心也可能是欣慰的,只是不合乎礼仪。所以,孔子发出了如此慨叹。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7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