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笔记之05(第十六章~第十八章)
第十六章 归根
至虚 极也 守静 督也 万物旁作 吾以观其复也 天物云云 各复归于其根
曰静 静是谓复命 复命常也 知常明也 不知常 茫茫作凶
知常容 容乃公 公乃王 王乃天 天乃道 道乃久 殁(mò)身不殆
虚到极致(更甚于心无旁骛)坚守静观(督:形声。从目,叔声。本义:察看督促,监督),既
心无杂念、安静观察、万物的旁观者,我可以观察到万物的反复变化,天物缤纷繁杂,都终要回归其根,这称之为静。
静就是复命。
复: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不断地行走。
命: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命运,天命。
复命:重复不断的命运;
复命是常理(或真理),知常理者明(智之人),不知常理容易招灾,就会坏事茫茫。
要知道普遍规律的现象,容:仪容;容貌,容颜
知常容 容乃公 公乃王 王乃天 天乃道 道乃久 殁(mò)身不殆
容:会意兼形声。小 徐本“从宀,谷( gǔ)。”大 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明白普遍规律,就会有容,可以容纳天地万物。
容就是公理,公理就是王道,王道即天理,天理就是道,道是永恒的,死了道还是在。
很多人把“殁身不殆”解释为终生无忧、即便突然身死也不会灭亡等、不会遇到什么灾难而危害自身等,但这没道理。
殁,意思是终,殁身就是身终,就是死亡,已经死了。
殆 dài:形声。从歹( è),台声。本义:危险;不殆既不危险。
字面理解是:身死不危险,可以理解为已经死的人不会再有什么危险,这样与“吾无身 有何患”非常符合。
纵观全文,讲的是万物都回归到其开始之处,既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这是常态,人生的最终归宿是无,即死亡,死了以后就没有什么问题会困扰。
第十七章 知有
大上 下知有之 其次亲誉之 其次畏之 其下侮之
信不足 案有不信 犹呵 其贵言也 成功遂事 而百姓谓我自然
最好的是只是让人知道有,第二等是让人亲近称赞,第三等是让人害怕,最差的是让人瞧不起。
诚信不足,白纸黑字也没人相信。
犹呵,要深思熟虑,珍惜自己的言语,做好事情,这样百姓会说我自然。
这一章指出了人的行为准则,组织的最高领导一般员工只是知道有这样的人,要有信用,说到做到,话不要多,要说就要说珍贵有用的话,做事就要成功。
第十八章 四有
故大道废 案有仁义
知快出 案有大伪
六亲不和 案有畜慈
邦家乱 案有贞臣
废弃大道,才有仁义;
脑子急转弯,才有大伪;
六亲不和,才觉家狗(畜)比人更亲近;
国家乱,才有所谓的贞(忠)臣。
道是最大的道理,如果人们不守大道,丢弃大道,人与人之间只能是弱肉强食,为了避免人间惨剧,需要约束百姓的工具,这就是仁义。
整章内容就是对现实社会的写照。
有意思的是:仁义是没有大道才提出来的对策方案,儒家把仁义看得很重,但道家认为仁义并不是大道,可能是小道吧^_^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