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节选)》是一篇感情充沛,句式整齐,积极昂扬,爱国情怀溢满词句,对学生有很强激励作用的文章,让朗读者心潮澎湃,豪情万丈。这篇经典,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对学生语感觉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本文生僻字多,古文格式,象征用典,理解起来不容易,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尤其重要。
一、本单元一个训练重点,是会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学习本课,要了解这篇文章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知道晚清政府统治下,中国的现实状况。
梁启超: 自四岁起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在早年所接受的启蒙教育中,梁启超不仅学到了不少传统的文史知识,而且还听到了许多悲壮激昂的爱国故事。祖父经常给他讲述“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朗诵激动人心的诗歌篇章。这种带有爱国情感和思想倾向的课外教育,对梁启超有着重要影响。历代杰出人物忧国忧民的风范、舍生忘死的品格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梁启超擅长用浅显流畅的文字来阐述重大的时事问题和深刻的道理,文章常带感情,有很强的鼓动性。他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大胆抨击,他看到清政府的腐败,决心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撰文演说,呼吁要使全国民众“咸知吾国处必亡之势,而必欲厝之于不亡之域,各尽其聪明才力之所能及者,以行其分内所得行之事”。梁启超反复强调,只有如此,才能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梁启超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当时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在国内,一些无知的卖国求荣者叫嚷”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为了驳斥,激励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甘为亡国奴的心理,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激励中国少年发奋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晚清时期中国状况: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非常险恶的局势。清廷的腐败和无能,通过这次战争暴露无遗。帝国主义各国趁火打劫,力图扩大自己在华的势力范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愈趋尖锐。
二、读准生字,字形与字义相结合理解,书写正确规范
本文的生字冷僻,平时学生接触不多,在预习时,孩子们要多联系四字词组,反复读,借助拼音读准,”鳞”读前鼻音“lín”, “潜”读“qián”,矞矞 (yù yù)皇皇 ;干将(gān jiàng )发硎(xíng ),”哉”读平舌音“zāi”。“履”读边音“lǚ”。
识记字形时,与字义结合。如“泻”,三点水表示意义,指液体很快地流出。“惶”是竖心旁,说明这字和心情有关,表示惊惶。在词组中是百兽感到惊惶害怕。“疆”,字的偏旁与字义有联系,用弓箭保卫国土,一块田一寸地都要抱在祖国怀抱。“地履其黄”中“履“字学生少见,出示成语帮助记忆,”如履薄冰,如履平地“,学生在成语中理解到,这是踩和踏的意思。
观察字形,左右结构的哪些是左窄右宽,哪些是左宽右窄。“试”字不能多一撇,“潜”字第一个夫的最后一笔捺要写成点。“疆”,弓里的土,变成提土旁。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自己能做到规范地书写。
三、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资料后,把握 文章感情基调,练习感情朗读
初读课文,放慢速度,读正确。再读,注意停顿,要有节奏,了解课文大意。接着读,读好长句子,不破句,流畅,知道关键词要读得突出,如: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
四、预习互动,促进孩子预习积极性
孩子可以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家长给孩子录音,再放 给孩子听,或者,家长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诵这种经典作品。这样更利于提高孩子预习的积极,有利于孩子朗诵水平的提高。
五、课后作业,收集杰出人物事迹表。
参考资料:
邓稼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袁隆平: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
华罗庚: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并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成果丰硕,实绩突出。今年抗疫中,他冲在第一线,为许多患者带去生的希望。被祖国授予“共和国勋章”。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