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感”是重点,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发的思考,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发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第一步:写好“引子”
“引子”在这里是“引出话题”的意思,可以是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缘由。也可以直接表达读后的感受……
1.以心理感受作为“引子”
例如:我满怀好奇的心,翻开《孤儿的新生—狼国故事》这本书的时候。或许上天早就注定了我与这本书的不解之缘,合上书时,我的脸上早已泪流满面。
2.以事情的缘起作为“引子”
例如:我从小就喜欢集邮,邮说、野史、演义、传说,都是我的最爱。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套《邮说:中国世界遗产》,拿到书后,我就像饥汉看见了面包一样扑了上去……
3.以读后的深切感受作为“引子”
例如: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孤猫的战歌》把我带到了一个现实而又充满使命感的世界。它,让我看到一只猫英勇、顽强的一生。
4.以书中的句子(或描写所读之书的外部特征)作为“引子”
例如:我第一次翻开杰克·伦敦的巨著——《野性的呼唤》时,那首凄凉而极富哲理的诗便深深打动了我:“风俗的链条锁不住游牧部落跳跃的古老渴望;寒冬萧索,沉沉睡去,野性将唤醒凄厉的诗行。”
第二步:抓准“感”点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那和开杂货铺就没什么区别了。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感受最深的去写,这样才不会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有“感”而发:
1.抓住原作的中心写
例如: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述——父母因为贫穷外出打工,儿女只能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辈疼爱孩子,但毕竟精力有限,有些观念难免不能与时代同步。于是这种隔代教育直接导致了孩子精神、文化方面的匮乏与父母之爱的缺失。他们的儿女因为这些原因再次贫穷,再次外出打工,这就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选自《改变吧,我们的农村——读〈大地上的亲人〉有感》
2.抓住印象最深的情节写
例如:寂静的告别 寻觅历史深处的枪声与炮火,凝视成长瞬间的眼泪和玫瑰
3.抓住文中的一句话(一个人物)来写
4.抓住能引起读者共鸣的议题(热点话题)写
5.抓住感受最深的体会来写
例如:野生的村庄,孩子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是每天都可以上学,回家全家一起吃晚饭吗?这些渺小的梦想在野生眼里却遥不可及。
例如:阿斗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坚强的毅力。阿斗是只能养来玩的宠物犬猫,并不能唱响自己的“战歌”。但是就是那种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的精神让阿斗成为了一只战猫。如果阿斗没有经过苦难的磨砺,那它生命的价值岂不是很有限?就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它“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离开”。它可能也会和人类一样想,为什么要“白白地走着一遭”!
——选自《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孤猫的战歌〉读后感》
像上面的几个例子,基本上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三步:“联”系实际
“联”就是联系生活具体的事情,来佐证前文提出的观点。生活实际的内容可以具有相同(相似)性,或是相反性,或是相关性、相承性等。
1.相同(相似)性。
例如:有个小读者读了《四叶草的约定》,写《青春如诗忆成殇》这篇读后感时联系生活实际,举了自己与文中“夏影与孙晶晶有了越来越多分歧,渐行渐远”相似的例子,表达了心中无尽的遗憾与对好友的思念,期待着奇迹出现。
2.相反性。
例如:《面对危险要冷静——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小作者在联系生活实际的时候,写自己去爬山遇到危险,如何慌乱应对,以致摔伤的事例。结尾点明中心——要以冷静、勇气和智慧来面对危险,体现了相反性。
“就在这僵持的过程中,忽然下起了雨,雨水落在脸上凉飕飕的,让我更多了几分恐惧!我往下看了看,这一看更使我胆战心惊,陡坡差不多有5米高!我可不想“等死”,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挪动身子,左脚踏着的岩石感觉也快松了,我想借力从这儿蹦上去。果然我往上一蹿,脚下一滑,差点摔下去!我再也不敢妄动了,只好在那儿硬撑着,心里祈祷着快点有人来救我……
摔伤后躺在医院里,我深深体会到自我保护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除此之外,还要学习鲁滨逊的冷静、勇气和智慧。一直以来,我认为像鲁滨逊那样学会生存离我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事情,现在我知道了,危险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自此,我更加敬佩鲁滨逊了”。
【关于写好读后感的温馨提醒】
写读后感时,一定要注意“感”的内容要详写,切忌只是复述所读书籍或文章的内容!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