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
咦,入场费多少钱(最新2021)
出色的回答:
零售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日本“新商业之神”铃木文敏曾写道:“不断提高实体店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价值,因为这是零售业的根本。”
如今,消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茶饮到餐饮,从零食到零售,一批新的代表性消费品牌正在强势崛起。
究其根源,无论如何变化,消费模式的核心基本都是“永不变”,产品和服务永远是决定消费品牌能否生存的基础。
名优产品可以算是数一数二的。依托“极致性价比”的销售模式,名优产品一度年销90亿元,7年最高市值700亿元,近5000家门店。
然而,近年来,名优产品却逐渐呈现下滑趋势。2019财年至2021财年,明创优品连续三年陷入亏损状态,股价也以跳水的方式持续下跌,只剩下不到最高点的一半。
在这种下行趋势下,名品正在寻找扭转危机的方法。近日,名创优品副总裁黄征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将利用美国租金下降的机会,在美国开设更多门店。
但是,出海真的能成为名品重回巅峰的新机会吗?
从1元店到X元店,低价零售巨头的崛起之路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1元店”出现在很多年前。在大街小巷,1元店因为价格低廉,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欢迎。
于是,2004年,不甘心只做一个“推销员”,决定自己当老板,从钢管厂出走多年,与熟悉化妆品销售的妻子杨一起开了一家小珠宝店,旨在给女性珠宝市场定价。
依托特许经营模式和面向低消费市场的策略,叶国富的“唉!”连锁珠宝店在中国迅速扩张。公开资料显示,在巅峰时期,“唉!”达到全国3000多家门店,全年零售总额突破12亿元。
但是伴随着“唉!”,还有就是阿里巴巴的淘宝。淘宝。成立于2003年的com取得了惊人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唉!”2006年,淘宝成为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每天有近900万人访问淘宝。
2010年,淘宝总收入约50亿元,平台总交易额超过4000亿元。电商的兴起对“雅雅”等一批线下零售品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电商模式带来大量款式丰富、价格低廉的配件,令人“唉!”失去了低价优势,叶国富上市的梦想也破灭了。
然而,上帝似乎偏爱叶国富。2011年左右,极简主义开始在中国盛行。以极简主义为代表的日本无印良品和瑞典宜家,在消费者中非常受欢迎。
因此,2013年,叶国富与日本设计师三宅顺也合作打造“名优产品”,核心理念是“极致性价比”。
凭借“唉”积累的供应链优势,名创优品以杂货零售赛道为切入点,迅速确立了在国内市场的头部地位,并于2020年成功登陆纽交所。
还有,依靠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名创优品7年间开了近5000家门店,不仅覆盖了国内市场,还从2015年开始进入东南亚、美洲、欧洲等国际市场。
除了低价策略,名创优品的成功逻辑是什么?
名优产品的成功在于抓住消费者的痒点和高效的商业模式。
消费新时代,消费者消费的不再是商品的原始价值,购物环境、售后服务、营销方式、体验等附加的消费体验感才是吸引消费者的核心。
无印良品、优衣库等日本极简风格之所以能够受到国内消费者的追捧,不仅仅是简单的性价比,还有极简明亮的装修风格和产品设计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视觉感受。
从logo设计、店铺布局、产品外观来看,名品都接近无印良品,甚至到现在,还有大量消费者甚至认为名品是日本品牌。正是凭借这种“真假难辨”的日系设计风格,名优产品才被大量消费者所包围。
名优产品极快的开业速度主要得益于“投资式加盟”模式3354,加盟商承担品牌使用费、店铺租金、装修费和首批商品的支付,名优产品则负责店铺运营、员工招聘和商品配送。这种模式通过开设名品商店节省了大量成本。
在商业模式上,名优产品主要得益于其高效的零售模式。招股书中提到,动态的产品开发、品牌合作和高效的供应链是其成功的关键。
一是动态的产品开发,其关键是能够高效、大规模地推出新产品;二是品牌合作,通过与授权品牌方合作,在产品中加入影响力高的元素,增加产品的多样性;三是高效供应链,借助中国庞大完善的国内供应链优势,可以满足名优产品复杂大规模的需求,其庞大的采购规模进一步降低了采购成本。
基于这三点,著名的优秀产品已经完成了对竞争对手的领先。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此外,名优产品的零售合作伙伴模式是其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招股书中,名创优品对于这种加盟模式的解释是:“加盟方自主选择开店地点,并承担资本支出和运营费用;名优产品授权品牌并给予运营指导,以换取店内部分销售。”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让名优产品以轻资产快速开店。至关重要的是,因为货物会先交付给加盟商,这意味着门店的亏损不会影响母公司的财务报表。
依靠上述商业模式,名优产品可以实现快速扩张,并以自身的供应链、产品开发和高效运营压低成本;同时,依托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定位和简约的日系设计风格,切掉了消费者的痒处。
随着最近全球疫情的加剧,消费者对
平价产品的关注度再度上升。但与这种趋势相反,名创优品反而显现出了后继乏力的趋势。
困于低价后,出海能否一帆风顺?
从成立至今,名创优品的绝招就是“极致性价比”。直到目前,名创优品门店当中95%以上的产品价格仍然维持在50元以内,也因此号称“最牛十元店”。
但这种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正如“哎呀呀”因为电商的崛起而逐渐落寞,名创优品似乎也正在重蹈覆辙。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发现电商平台也在走低价路线。淘特、1688、拼多多、京喜……电商平台们正在从线上向着名创优品发起冲击。
另一方面,凭借电商业务所建立起来的渠道优势,阿里已经开始布局线下。2020年10月,还未更名为淘特的淘宝特价版在上海推出售价“1元更香体验店”,与名创优品形成正面竞争。
当国内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时,名创优品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放向海外市场。
此前,名创优品曾提出“百国千亿万店”的计划,即在2022年前进入100个国家或地区、年营收达到1000亿、全球门店达到1万家。
然而时间已至2021年,距离这一目标的达成却仍然遥遥无期。
根据名创优品最新的财报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6月30日,名创优品截至2021年6月30日,名创优品全球门店数量达4749家,其中国内门店2939家,海外门店数1810家,分别占总门店数的62%和38%。
但从两块地区的营收对比看,国内业务的营收约是国际业务的四倍。很显然,名创优品在海外的表现并不佳。
与此同时,由于低价,导致名创优品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想要实现整体盈利的快速增长只能是不断开店,随着国内市场逐步逼近饱和状态,让名创优品不得不选择扩张海外市场。
但事实上,名创优品2021财年的业绩颓势与海外业务遇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原因在于,对于名创优品来说,其大量的低价商品均得益于国内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前往国外发展,将面临运输成本的大幅提升以及关税成本。这些都将导致其海外门店的盈利能力难以达到国内门店的水平,也意味着其海外扩张战略可能短期内难以缓解其营收增速下滑的压力。
目前而言,名创优品海外业务显然难以解决其困境。但在国内跑通的模式放在国外反而有些“失灵”后,想要寻求进一步增长的名创优品,可能得寻找其他方法。
想求变,还能如何变?
名创优品的问题究竟出在哪?
事实上,名创优品的低价策略正在越来越难以吸引消费者,尤其是市场上的竞品正在削弱名创优品的竞争力。
此外,这种赚取差价的模式存在明显上限,这意味着名创优品只能做更多的产品、开更多的店去吸引消费者,加速库存的周转与销量的上升。
“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虽成就了名创优品,但是随着其自身的规模越来越大,局限性也在不断放大。
于是,名创优品开始挖掘新的业务。
在名创优品上市2个月后,“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在港交所上市。同样是那一年的12月,名创优品公布了旗下首个独立运营的潮玩品牌“TOP TOY”,定位于“亚洲潮玩集合店”。
如果只从时间节点上看,名创优品的动作似乎存在蹭泡泡玛特“热点”的嫌疑。然而,名创优品是否赌对了,现在仍未可知。
名创优品选择潮玩赛道的原因很好理解,潮玩市场本身的准入门槛并不高,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主要的竞争围绕在对IP的争抢当中。
虽然名创优品在早期积累了大量与其他品牌授权方合作的经验,合作方包括漫威、迪士尼、火影忍者的知名IP,但相对于拥有自有IP以及众多IP联名的泡泡玛特而言,竞争力不足。更不要提泡泡玛特已经拥有的IP文化,这些显然都是名创优品短期难以追赶的明显差距。
而如今,泡泡玛特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股价相较最高点也已腰斩,审美疲劳的阴霾正逐渐笼罩在泡泡玛特头上,在这种状态下,留给名创优品的空间与时间都已寥寥无几。
那么是否能学习Costco,在商业模式上寻找突破?
本质上而言,名创优品与Costco的销售模式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只是不同的是,Costco的营收主要来源于会员费用,而销售反而处于次位,未来的名创优品也可以试水会员制,来抬升毛利率。
与此同时,挖掘电商价值,构建线上+线下的销售矩阵,也是名创优品可以尝试的方法。
现如今,拼多多、1688等电商平台不断压缩着名创优品的生存空间,大量低价高质的产品通过线上源源不断地将名创优品挤出消费者的视线。
目前来看,名创优品除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在价格上难以与这些“性价比”电商平台所抗衡。名创优品的优势在于大幅缩短了从B端到C端的距离,因此转移至线上,名创优品仍然具备一定的优势。
而在产品上,名创优品或许可以尝试拥抱消费升级的大浪,不再拘束于低价产品,而是逐步推出高端高质高价地三高产品,抓住消费升级时代这波红利。
但是,长期在低价市场待着的名创优品,真的能够给出新的惊喜吗?
文|松果财经(ID:songguocaijing1)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8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