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坚持走路,能不能保护血管?提醒:重点在于“三五七”原则

[db:摘要]

老年人健康不能忽视,随着年龄增大,身体机能一步步退化,再加上年轻时候养成的不良习惯,就容易引发一些疾病。三高问题,是现代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很多老年人,在进入50岁后,就逐渐被查出高血压、高血脂或高血糖问题。

为了减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在控制各项指标的同时,还需要对血管多加保护,减轻血管的负担,也就能降低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万幸的是,现在的很多老年人,都很关注自己的血管健康,还想办法去保护血管,在此期间,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说法,有人说老年人坚持走路,能帮助保护血管?是真的吗?每次走多少比较好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老年人坚持走路,能不能保护血管?提醒:重点在于“三五七”原则

老年人坚持走路,究竟是有益血管还是伤害血管?

不要怀疑,老年人每天坚持合理的走路,对血管是有利的。早有研究证实,适当步行可降低患上心脑血管疾病,也就能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有说明,建议成年人每天步行6000-8000步,可以改善人体的代谢能力,以及血液的循环,以此来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

《美国医学会期刊》,对测试者进行了10年的跟踪,发现每天坚持走路的步数,与死亡风险低有很大关系。通过这个研究,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又对4千多名40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被研究的人员,每天行走步数,与心脑血管发病风险及死亡率相关。且美国心脏协会,也表示坚持健步走,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

通过各项研究数据来看,老年每天走路,是可以保护血管,能帮助改善心血管疾病,还能降低患上心脑血管的风险,死亡率也能因此下降,但究竟怎么走?走多少?其实,老年人在开始走路之前,还是应该了解清楚的。

老年人坚持走路,能不能保护血管?提醒:重点在于“三五七”原则

老年人注意:健康合理走路,需谨记“三五七”原则

什么是“三五七”原则?

简单说明一下,希望老年人决定走路保护血管后,要遵循此原则,才不容易出现问题,锻炼的效果也会比较好。

三,指的是每次步行的时间,不要小看这一点,其实很多老年人都会忽视,他们总觉得别人说多少就是多少,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能否接受。说到此处,应该就能明白了,老年人坚持走路过程中,步行时间是没有准确答案的,而是有参考值,可根据参考值进行调整,最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言归正传,三说的就是每次运动时间,至少达到30分钟,这里就要啰嗦几句,运动时间需达到这个标准,但不是说一定就这么多,也不是说一次性就那么多,可以按照自己的身体状况,分次达到标准,或者说觉得时间过短,还可以逐渐增加时间,建议每次走路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以身体舒服为主。

老年人坚持走路,能不能保护血管?提醒:重点在于“三五七”原则

五,则是指每周运动次数,不是说非要每天都走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的老年人,每周坚持5次以上,也是能达到效果的,虽说步行对保护血管有好处,还能给身体带来其他的积极影响,但想要收获到回报,前提条件,一定要是身体能接受,且不产生相关问题,每周可以有适当的休息时间,让身体有时间去修复和吸收。

,说的是运动后的心率,这项指标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对身体健康影响较大,需及时了解。什么样的心率范围是合理的?主要是根据运动后的心率,再加上老人的年龄,能达到170左右,算是合理的。不过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也可上下浮动20次,若超出或低于20,就要引起注意,不要勉强自己,正确运动,才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不能因为大家都说好,不考虑自己的情况,就逞强运动,结局并不是自己的想要的,还请理性看待。

老年人坚持走路,能不能保护血管?提醒:重点在于“三五七”原则

另外,除了关注“三五七”原则,还要牢记几个注意事项:

1、走路前后,热身运动必不可少,减少身体出现损伤,运动会更安全。

2、走路姿势、走路地点,都要保证正确合理。

3、有些人不适合走路(本身有骨骼疾病、糖尿病患者、体虚者)

4、在坚持走路的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要做好定期检查的工作。

老年人坚持走路,对血管而言,是利大于弊的,当然,前提条件就是走得合理、走得正确,如果你一直都是在误区中行走,还请早点改正,别等出现问题后,才后知后觉。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857.html

(0)

相关推荐

  • 1分钟,查准率、查全率达99%以上!如何实现?

    图为蚂蚁集团副总裁、智能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影“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蚂蚁集团副总裁、智能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在“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产业论坛”上提出,侵权问题、商业化问题、需求问题、授权问题是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挑战,面对这些痛点,要推动数字技术渗透进文化产业的链条中,降低产业协作过程中的信任成本,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设计3个月,抄袭3分钟,维权成本高。”在文化产业中,侵权是让很多创作者头疼的问题之一。蒋国飞介绍称,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蚂蚁链推出了为创作者提供作品存证、侵权监测、高效取证和维权等服务的鹊凿平台,可以实现1分钟上链存证,图片和短视频等的查准率和查全率达到99%以上,大大提升创作者的维权效率。据悉,目前鹊凿已累计服务创作者一百多万,原创作品八千多万。 除了侵权问题,不了解市场需求、不擅长商业运营也是许多文创从业者的困扰,尤其是对于一些传统技艺,如何找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点,如何通过良好的运营扩大影响力显得更加重要。比如在传统纹样的保护和商业化上,中国纹样数据库“纹藏”通过入驻蚂蚁链打造的IP商业平台,让2万多件珍贵的纹样对接上了10个品牌方,将传统纹样融入到服饰潮品的设计之中,使传统文化实现了价值,获得了“重生”。 蒋国飞谈到,在IP产业链中,上下游的协同性制约了行业的发展速度,IP授权方和商家之间存在不少的交易壁垒。蚂蚁链IP商业平台通过为原创IP提供链上版权保护,为中小商家提供链上授权、按量计费的新模式,撮合IP和商家匹配,减少了交易中的不确定性,通过打造新的协作模式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产业活力。 推动新协作模式只是新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成果之一,新技术的发展也催生出了新的文化业态,延长了文化产业链。“面向消费者,我们推出了数字藏品,利用区块链、3D数字建模、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来打造IP数字化新载体,提升用户趣味性和互动性。”据蒋国飞介绍,数字藏品锚定优质文化IP和艺术品等实物价值,坚持走低价普惠的B2C售卖路线,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人了解、喜欢和传承这些数字藏品背后的文化精神。 蒋国飞表示,文化产业的繁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正在迎来巨大的机遇,科技也正在赋予文化产业新的发展动能。因此,未来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抓住数字科技新机遇,共建文化产业的新生态,助力文化产业的繁荣。 “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产业论坛”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委网信委主办,中国经济网、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以及快手科技共同承办。本届产业论坛是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5场平行论坛之一,以“发展:行稳致远”为主题,来自政府、学界、业界的嘉宾讨论如何抓住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机会,赋能传统媒体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网络媒体产业。

    科技 2021年11月27日
  • 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数据——新品“首发”助推消费升级

    数据来源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科技 2021年11月16日
  • 史上最贵新股今天买!第一次签约就需要近28万元,股东们都惊呆了。“签约后没钱交钱”

    中国基金报记者王 日前,a股最贵新股诞生。合迈股份在科创板的IPO价格为557.8元/股,第一投资方需全额支付近28万元。但机构投资者对合迈股份在询价期间的估值差异较大,基金公开发...

    生活 2021年12月9日
  • 中国黑科技雷达:可隔墙透视1.4公里,这技术在战场上有多厉害?

    相信各位玩过游戏的朋友们肯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拐过一个墙角的时候没想到这里藏了个人把自己打死了,这时候就非常希望如果自己有一副透视眼就好了,这样就可以看穿墙后面藏着什么。然而,在现实中,还真的有人研究出了这项技术,只需要把设备往墙上一贴,墙后面有没有人、有几个人、人站在哪里都能一清二楚地显示在屏幕上,而我国的潘建伟院士团队,更是将这一技术推向了巅峰,隔墙居然可以看一公里多。

    科技 2021年11月13日
  • 5个Python处理Excel小技巧,让你效率提升3倍

    Python是比较强大的语言,而且现在比较流行。

    科技 2021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