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我们讲“齒”部的前两个汉字:齗、齔。因为“齒”字在现代汉语中简化为“齿”,因此,这两个字对应有简化字,分别为龂、龀。两个字详情分别罗列如下,只对标题中的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过第一个字阅读本文。
1、齗。读音有三个:
(1)yí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齗,齒本也,从齒,斤声。”形声字。本义是牙根肉。段玉裁依据《玉篇》、《广韵》及玄应引补作“齒本肉也。”这个补充很有价值。当然,所谓的牙根肉,实际上就是牙齦,齦字《说文解字》也有收录,但给的本义是“咬”,与现在的“齦”字有差别。
另外,齗还有其他意思,都跟本义有关,我们可以参照理解一下:
(1)露齿貌。能看到牙齦,就等于是露出牙齿的样子。一般叠用,即“齗齗”,单用义同;
(2)争辩。露出牙龈,一般是嘴张的比较大,多是与人争辩,因此齗也有争辩之义。《集韵·山韵》:“齗,齗齗,争讼也。”比如《史记·鲁周公世家》:“太史公曰:余闻孔子称曰‘甚矣鲁道之衰也!洙泗之间齗齗如也。’”意思大意是:太史公说:我听说孔子曾说“鲁国的道德真是衰微至极了!洙水、泗水之间人们争辩计较不已。”
(3)忿嫉。这其实也是人在露出牙龈时的情况之一。《汉书·楚元王传·刘向》:“朝臣齗齗不可光禄勳,何邪?”颜师古注称:“齗齗,忿嫉之意也。”
(二)yǐn。这个读音有两个出处,一是《广韵》,意为犬争斗。《集韵·准韵》:“齗,犬争谓之齗。”柳宗元《天对》:“犬齗于德,终不克以噬。”指舜的弟弟像疯狗那样张牙舞爪的对着舜,但却终究不能伤害他;二指上腭。《集韵·隐韵》:“齗,口上肉。”
(三)yǎn。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同“齴”。笑的样子。
齗的小篆写法如图:
要注意它跟“斷”字的字形差别。
2、齔。读chè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齔,毁齒也。男八月生齒,八岁而齔;女七月生齒,七岁而齔。从齒,从。”会意字,本义是换牙,即儿童脱乳齿换长恒齿。注意“齔”字右边的这个“”字,它不是“匕首”的“匕”。在《说文》里,“”的字形从“倒人”,义为“变化”,现在写作“化”。一个牙齒的齒加上一个“”,合在一起会意牙齒发生了变化。许慎说的“毁齒”并不是毁掉、毁坏牙齒,而是换牙。
民间风俗有“八岁八(读bá),换狗牙”的说法,指的就是许慎说的这个“男八月生齒,八岁而齔。女七月生齒,七岁而齔。”因为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子到了8岁就开始退掉乳牙,换成恒牙,女孩子则较早,在7岁就开始换牙,因此,始齔也可以指8岁的男孩或者7岁的女孩。
这个字最熟悉的用例是《列子·汤问》有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齔,跳往助之。”用的就是本义,愚公移山时,邻居家刚换牙的小孩子去帮助他。清代杨芳燦有《卖女谣》:“幼女齒方齔,稚儿发覆眉。父母牵就市,相望何累累!”用的也是本义。
此外,齔还有引申用法,如:
(1)乳齿。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王城西北大河南岸,旧王伽蓝内,有释迦菩萨弱龄齔齒,长余一寸。”指的是佛牙乳齒,并不指换牙这个动作。
(2)年幼或年幼的人。比如《后汉书·皇后纪下·阎皇后传》:“显、景诸子年皆童齔,并为黄门侍郎。”再比如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呀,将俺一家儿不留一个齠(tiáo,与齔同义)齔,侍从军又怕辱没了家门。”用的都是这个意义。
齔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之314,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