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1.蔚建科技完成A轮、A+轮共亿元融资

1.蔚建科技完成A轮、A+轮共亿元融资

专注于研发建筑类智能机器人的蔚建科技日前完成A轮、A+轮共亿元融资,其中A轮由险峰K2VC领投,红杉中国、保利资本和老股东线性资本跟投;A+轮由保利资本独家融资。两轮融资均由义柏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融资主要用于抹灰及钢筋机器人地研发、产品化和市场推广。

目前蔚建科技推出的抹灰机器人已累计实现数万平方米的实地应用,在运作过程中,仅需一位工人协助转场及墙体边角补充抹灰,产品经多方合作伙伴验证,抹灰机器人在建筑工地的实地作业效率已稳定在人工作业效率的5~6倍,实验室环境下工作效率可达到人工的10倍。

文章来源:36氪

2.智能仓储企业鲸仓科技完成B轮5000万美元融资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近日,国内智能仓储知名企业鲸仓科技于近日完成合计5000万美金的B轮融资,投资方为XVC、云锋基金、旷视、百度风投和金沙江联合。

鲸仓科技创始人兼CEO李林子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智能仓储设备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智能共享仓市场推广,进一步降低零售商使用智能共享仓的门槛,让更多零售商体验一件代发的履约服务。

文章来源:36氪

3.《2022北京医工交叉创新战略前沿技术十大趋势》发布

2021年11月13日下午,第三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顺利召开。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王豫教授代表“医工谷”战略创新研究组发布了《2022北京医工交叉创新十大前沿技术趋势》。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这十大技术方向是在贯彻十四五规划“四个面向”基本方针,领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通过广泛调研国际医工交叉前沿科技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临床需求提炼出来的,十大前沿内容经过了两轮专家意见评审和修改。

发布十大前沿技术趋势,旨在为从事前沿交叉基础研究、临床痛点技术研发、创新创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机构、创业者、投资界提供内容参考,为医工交叉创新的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发展和创新,以及医工交叉复合型年轻人才的培养,提供方向参考。

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从2019年启动,注重学科交叉研究布局,以定位医工交叉合作点为指引,以切实解决医工交叉创新难题为目标,探讨如何做好医工交叉深入融合、人才培养联合互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核心工作,希望携手业界共同打造中国“医工硅谷”,推动国家人民的健康事业发展。

2022北京医工交叉创新十大前沿技术趋势

(1)仿生、再生、创生的组织修复生物医用材料

基于生物合成技术、仿生技术、静电诱导技术、新型材料等技术开发的仿生、再生、创生的组织修复生物医用材料,涵盖可降解植介入医疗器械、再生诱导支架、手术器械等多应用领域。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2)智能微创手术机器人

开发适宜不同临床需求,拥有多种适应症,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通过人机协同与自动化控制提升手术的精准性、微创性和安全性,从基于AI学习的术前规划、术中执行和术后康复全方面推动临床理念革新。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3)生物活性、纳米、智能生物材料及生物3D打印

研究具有可降解生物活性、智能感知与控制、携药及缓控释特性的新型生物材料,探索生物3D打印技术,实现满足病人特异性临床需求的再生干细胞支架、生物假体、植入物、替代器官等复杂材质相容的微小型组织结构打印,从而完成个性化定制与替换,甚至纳米级药物缓释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推进新药的开发测试。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4)人工智能赋能的临床辅助决策与新药研发

通过AI深度学习、特征提取强化学习、模式匹配模型训练等,实现新冠肺炎、肿瘤、眼科糖网、肺小结节、骨质疏松、阿尔兹海默症等多种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筛查与新型药物设计,从而大幅提升相关疾病诊断速度,推进新药研发。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5)微流控、生物芯片、类器官技术

应用生化技术、电化学技术、微纳制造技术与微流控芯片技术等,对核酸、蛋白质等活性分子与细胞的生物功能进行快速、准确和高通量的检测分析,实现癌症、HIV、心脑血管疾病等的诊断、药物筛选、个性化治疗。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6)脑机接口的医学诊疗应用

随着脑机接口的相关技术突破,现已能够通过侵入或非侵入式的手段应用于医学诊断与治疗中,开展脑科学研究,探索实现重建特殊感觉、恢复运动功能、大脑相关疾病诊断与辅助神经康复治疗等功能。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7)柔性可穿戴康复辅助设备

将新型柔性感知结构、机器人技术和新型传感器等技术等引进到康复治疗领域,未来的康复领域将能够实现智能化、个性化和精细化,为康复患者提供定制化服务。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8)大数据与多模态信息融合

通过5G、IoT、可穿戴式设备的智能数据采集编码技术,构建长期个性化的患者日常生理、习惯与预防、诊疗多模态数据模型,形成相关疾病的个性化AI私人医生助理,结合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多模态信息智能监护系统设备与移动终端实现相关的远程监控、咨询、分级、防治未病与精准管理。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9)5G&IoT融合VR/AR

将5G&IoT融入家庭诊断、穿戴式传感、移动监测、智能化感知设备与家庭医生及医院的实时通讯中,结合AI、VR/AR、机器人等技术实现远程监测、远程分级诊疗、远程手术、远程示教以及疫情监测、病老监护、引导康复与智能医管,推进互联网医院、医疗集团资源优化配置。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10)中医机理标准化、现代化诊疗创新仪器设备

将“望、闻、问、切”和针灸等传统中医诊疗手段通过现代科学方法与仪器结合起来,直接、可重复、定量表达出来,并与穿戴式检测设备、新型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开发新型中医诊疗设备,推动中医现代化新发展。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结合穿戴式检测设备、新型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医工交叉技术开发中医诊疗设备,将中医诊断数据化,将中医的传统抽象诊断手段以现代科学方法直观定量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现代医学标准化的方法与手段,为智能诊疗设备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文章来源:思宇医械观察

4.哈佛大学科学家利用超声波,开发出患者外骨骼测量步态的新方法

近日,哈佛大学的一支科研团队利用超声波,开发出了外骨骼测量步态的更好方法。通常情况下,外骨骼仅仅通过检测和分析实际的腿部运动来校准个人用户的步长、步伐、外翻和其他步态特征。这个过程需要当事人穿戴设备时走动几小时之后才能有效,但对于行动能力严重受限的用户来说,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下半身外骨骼并不仅仅是将佩戴者的腿向前推,而是根据使用者的现有步态来移动它们。为了加快和简化这一过程,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便携式超声波传感器对志愿者在跑步机上执行各种行走任务时的小腿肌肉进行成像和记录。根据所得到的肌肉活动图谱,估算在每个人的行走周期的推开阶段,小腿外骨骼应施加多少辅助力。

仅通过几秒钟的行走,便可生成个人档案。在这些配置文件被编入外骨骼后,发现测试对象在使用外骨骼行走时比没有使用外骨骼时的代谢能量更少。

此外,与不使用超声波校准技术时相比,外骨骼能够使用更少的力来提供这种程度的帮助。这意味着该设备不仅对用户更温和,而且更节能。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研究的共同作者罗伯特·豪(Robert Howe)教授表示:“这项研究表明,如果你把时间定在肌肉开始收缩的时候,而不是根据腿部的运动方式来启动援助,可以提供更有效的行走援助。事实证明,个体间在小腿肌肉收缩的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而超声波可以帮助确定每个人的最佳援助时间”。

相关论文发表在Science Robotics上。

资料来源:Harvard John A. Pauls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

文章来源:New Atlas

5.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发明出一种新的方法来构建软体机器人

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创建软体机器人,这被称为泡沫铸造。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研究人员将其描述为利用"花式气球",这种气球在充满空气时可以预测地改变形状。通过将气泡注入液体聚合物中,使材料凝固并充气,使其能够弯曲和移动。利用此方法,研究人员已创造出抓手、拍打的鱼尾和其他装置,最终目标是利用他们的新方法来创造新型的软体机器人。

软体机器人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有用,也更适合与人类一起操作。如挑选订单并将其放入箱子和其他任务,也可以很好处理特别脆弱的物品,如水果、蔬菜或鸡蛋。

软体机器人在未来也有望在医疗保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其潜在的使用场景包括帮助康复的可穿戴外衣,等等。设计软体机器人的难点之一是如何控制其拉伸和变形的方式,控制其运动方式,使其拥有多种方式的移动和扩展潜力。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普林斯顿大学创造的方法依赖于一种叫做弹性体的液体聚合物。弹性体冷却后成为一种橡胶和弹性材料,并通过注射到一个模具中塑造。该模具有无数种形状,包括简单的饮管或复杂的形状,如螺旋形和其他。

研究人员将空气注入液体弹性材料,形成一个长长的气泡,扩大模具的长度。重力使气泡上升到顶部,弹性体排到模具的底部,变硬便可取出,用空气进行充气。空气充气时,有气泡的一面会伸展并卷曲到较厚的底座上。

软体机器人的变形通过控制固化过程中的排气控制,可以让弹性体更多地固化,在顶部形成更薄的薄膜。这层薄膜越薄,充气时发生的拉伸就越多,具有更好的弯曲能力。研究人员可以控制各种因素,包括弹性材料在模具中冷却的厚度,弹性材料沉降到模具底部的速度,以及允许固化的时间,这些都决定了弹性材料在完成后如何移动。

其中一个有趣的设计是上图中的星形。当它充气时,星形的手臂创造了一个有效的抓手,能抓住物体进行提升。研究人员还设计了能够抓取黑莓的软手,一个像肌肉一样收缩的线圈,以及能够在空气作用下单独卷曲的手指。研究人员称,此种方法不需要3D打印机或其他昂贵的工具。

文章来源:cnBeta.COM

6.小米追投7千万美金,“禾赛科技”宣布D轮融资超3.7亿美元

“禾赛科技”宣布获得来自小米产投7千万美金的追加融资,加上之前官宣的超3亿美金融资,目前禾赛D轮融资总额已超过3.7亿美元,本轮领投方包括小米集团、高瓴创投、美团和CPE等。

根据此前公司公布的信息,此轮融资将用于支持面向前装量产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大规模量产交付、禾赛麦克斯韦智能制造中心的建设,以及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芯片的研发。

文章来源:36氪

7.无人驾驶公司路凯智行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

近日,路凯智行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中关村发展集团前沿基金、达泰资本跟投,青桐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过后,路凯智行将专注于产品场景化开发、标准化交付、人才团队扩充等方面。

文章来源:投资界

8.俄Marker机器人能在陌生地区自主“组队”行进

11月16日,俄罗斯“机器人技术”科学生产联合公司总设计师兼实验室主任阿列克谢∙波格丹诺夫对卫星通讯社表示,俄Marker机器人不仅能够独立行动,还可以与其他机器人“组队”作业。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波格丹诺夫称:“Marker机器人项目框架内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是开发出具有环境适应能力的一组机器人平台,以及其交互性自动控制的方法。”

他指出,研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一组由轮式和履带式平台组成的机器人在沿着预定路线行进期间的相互协同问题。消息显示,在行进道路上,机器人会实施机动,绕开障碍,并根据设定的要求在行进间重新编队。

俄罗斯国防工业综合体消息人士此前对卫星通讯社表示,五台Marker机器人进行了靶场测试,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团队协作”。借助车载仪器和观察设备,以及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Marker机器人识别出需要的目标,进入阵位并独立应对状况的变化。

文章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9.工信部:研究并制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重要领域数据安全标准

11月16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请问工信部在数据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十四五”期间将有哪些工作部署?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杜广达表示,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数据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加强数据治理、保护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权益。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承载着关系国计民生的海量重要数据,数据安全保护责任重大。

杜广达表示,近年来,工信部加快构建行业网络数据安全管理体系:

一方面加强政策标准建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率先研究起草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已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印发《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研究制定40余项行业亟需重点标准。

另一方面狠抓合规管理,组织基础电信企业开展《基础电信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方法》等三项标准的贯标达标工作;持续部署开展行业数据安全保护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督促电信和重点互联网企业深入开展数据安全合规评估,已完成410家企业的数据安全合规评估;指导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数据治理工作委员会加强行业自律。

此外,部署开展全国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加强数据安全监测技术手段建设。

杜广达表示,“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在总结固化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保护工作:

一是构建行业数据安全制度体系。加快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健全完善行业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保护、风险通报、申诉受理、应急管理、检测评估等基础制度。

二是加强标准顶层设计和统筹制定。建立行业数据安全标准体系,研究制定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重要领域数据安全标准,开展贯标达标等工作。

三是加强数据安全监管。面向电信领域先行先试,逐步开展重要数据目录编制、备案管理、安全风险检测评估等工作。面向工业领域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试点,摸索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路径和模式,遴选推广优秀实践案例。

四是大力发展数据安全产业。推动出台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完善数据安全产业政策环境。开展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与试点应用。研究推动国家数据安全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布局建设。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10.心脏介入手术机器人公司梅奥心磁完成Pre-A+轮融资,由证鸿基金领资

近日,心脏介入手术机器人公司梅奥心磁(Meio CadiNav Medical)完成了Pre-A+轮融资,由证鸿基金领资,老股东舜安资本等跟投。梅奥心磁已完成今年第二笔融资,距离上一轮融资仅时隔三个月。

本轮融资将用于补充梅奥心磁自建GMP洁净厂房生产基地的建设,以及推进“提香”心脏电生理房颤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实验。

文章来源:金融界

11.新东方成立新公司,涉及机器人研发业务

天眼查App显示,11月15日,济南市市中区斯林姆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隆,注册资本50万,经营范围包括教学模型及教具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软件外包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等。股权穿透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控股。

文章来源:36氪

12.之江实验室携手美国科学促进会联合创办《Science》伙伴期刊《Intelligent Computing》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签约现场

近日,之江实验室与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以视频方式在线签署联合办刊协议,双方将共同创办《Science》(《科学》)伙伴期刊《Intelligent Computing》(《智能计算》)。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与《Science》系列期刊出版人比尔·莫兰代表双方签约。

美国科学促进会成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协会的联合体,也是《Science》杂志的主办者、出版者。《Science》伙伴期刊计划与国际研究机构、基金会、赞助方和社会团体合作,为顶级国际研究机构提供技术与出版支持。

据介绍,《Intelligent Computing》期刊将以面向智能的计算、智能驱动的计算,以及智能、数据与计算驱动的科学发现为主题,旨在为全球计算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搭建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展现智能计算领域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推动智能计算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朱世强表示,智能计算是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之江实验室着力构建满足人机物三元空间融合所需的智能计算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这需要全球相关科研领域科学家的共同探索和努力。此次实验室携手AAAS合作办刊,将为智能计算领域的全球科学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共同应对计算技术所面临的计算能力、能源消耗、安全可信、智能水平等方面的挑战,探寻智能计算赋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比尔·莫兰表示,AAAS十分重视与之江实验室的合作。双方秉持以智能计算推动科学发展的共同目标,联合创办《Science》伙伴期刊《Intelligent Computing》,加速推动了智能计算技术的进步,为全球智能计算领域科学家共创未来智能时代,共享前沿探索成果搭建了平台。

据悉,《Intelligent Computing》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开发建设完成投审稿系统,在《Science》网站上搭建完成伙伴期刊网页。2022年1月开放投审稿系统,正式接收投稿。

来源:中国新闻网

13.《福布斯》报道提出2022年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七大趋势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图片来源: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

近日,美国《福布斯》网站在报道中指出,尽管目前很难想象机器自主决策所产生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光的车轮到达2022年时,人工智能领域新的突破和发展将继续拓宽我们的想象边界,其将在7大领域“大显身手”。

增强人类的劳动技能

人们一直担心机器或机器人将取代人工,甚至可能使某些工种变得多余。但人们也将越来越多地发现,人类可借助机器来提升自身技能。

比如,营销部门已习惯使用工具来帮助确定哪些潜在客户更值得关注;在工程领域,人工智能工具通过提供维护预测,让人们提前知道机器何时需要维修;法律等知识型行业将越来越多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帮助人们对不断增长的可用数据中进行分类,以找到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信息。

总而言之,在几乎每个职业领域,各种智能工具和服务正在涌现,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完成工作。2022年人工智能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将会变得更加紧密。

更大更好的语言建模

语言建模允许机器以人类理解的语言与人类互动,甚至可将人类自然语言转化为可运行的程序及计算机代码。

2020年中,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布了第三代语言预测模型GPT—3,这是科学家们迄今创建的最先进也是最大的语言模型,由大约1750亿个“参数”组成,这些“参数”是机器用来处理语言的变量和数据点。

众所周知,OpenAI正在开发一个更强大的继任者GPT—4。尽管细节尚未得到证实,但一些人估计,它可能包含多达100万亿个参数(与人脑的突触一样多)。从理论上讲,它离创造语言以及进行人类无法区分的对话更近了一大步。而且,它在创建计算机代码方面也会变得更好。

网络安全领域的人工智能

今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1年全球风险格局报告》,认为网络安全风险是全世界今后将面临的一项重大风险。

随着机器越来越多地占据人们的生活,黑客和网络犯罪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更大的问题,这正是人工智能可“大展拳脚”的地方。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网络安全的游戏规则。通过分析网络流量、识别恶意应用,智能算法将在保护人类免受网络安全威胁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022年,人工智能的最重要应用可能会出现在这一领域。人工智能或能通过从数百万份研究报告、博客和新闻报道中分析整理出威胁情报,即时洞察信息,从而大幅加快响应速度。

人工智能与元宇宙

元宇宙是一个虚拟世界,就像互联网一样,重点在于实现沉浸式体验,自从马克·扎克伯格将脸书改名为“meta”(元宇宙的英文前缀)以来,元宇宙话题更为火热。

人工智能无疑将是元宇宙的关键。人工智能将有助于创造在线环境,让人们在元宇宙中体会宾至如归的感觉,培养他们的创作冲动。人们或许很快就会习惯与人工智能生物共享元宇宙环境,比如想要放松时,就可与人工智能打网球或玩国际象棋游戏。

低代码和无代码人工智能

2020年,低代码/无代码人工智能工具异军突起并风靡全球,从构建应用程序到面向企业的垂直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等应用不一而足。这股新鲜势力有望在2022年持续发力。数据显示,低代码/无代码工具将成为科技巨头们的下一个战斗前线,这是一个总值达132亿美元的市场,预计到2025年其总值将进一步提升至455亿美元。

美国亚马逊公司2020年6月发布的Honeycode平台就是最好的证明,该平台是一种类似于电子表格界面的无代码开发环境,被称为产品经理们的“福音”。

自动驾驶交通工具

数据显示,每年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90%是人为失误造成的。人工智能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船舶和飞机的“大脑”,正在改变这些行业。

特斯拉公司表示,到2022年,其生产的汽车将拥有完全的自动驾驶能力。谷歌、苹果、通用和福特等公司也有可能在2022年宣布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重大飞跃。

此外,由非营利的海洋研究组织ProMare及IBM共同打造的“五月花”号自动驾驶船舶(MAS)已于2020年正式起航。IBM表示,人工智能船长让MAS具备侦测、思考与决策的能力,能够扫描地平线以发觉潜在危险,并根据各种即时数据来变更路线。2022年,自动驾驶船舶技术也将更上一层楼。

创造性人工智能

在GPT—4谷歌“大脑”等新模型的加持下,人们可以期待人工智能提供更加精致、看似“自然”的创意输出。谷歌“大脑”是Google X实验室的一个主要研究项目,是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发出的一款模拟人脑具备自我学习功能的软件。

2022年,这些创意性输出通常不是为了展示人工智能的潜力,而是为了应用于日常创作任务,如为文章和时事通讯撰写标题、设计徽标和信息图表等。创造力通常被视为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技能,但人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这些能力出现在机器上。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14.Zume与ABB签订协议,计划部署2000个减塑机器人

一次性使用塑料是最严重的环境弊端之一,而Zume正在跃跃欲试地进行拯救。该公司正在努力创造一种可持续的、可行的和经济的替代品,以替代我们目前使用的许多塑料。

Zume一开始是一家创造比萨饼制作机器人的公司,有一些相当令人印象深刻的制作比萨饼机器人手臂,后来其联合创始人Julia Collins离开,去制作气候友好型食品,整个公司最终改变了重点。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然而,该公司关注气候的文化似乎并没有随着柯林斯离开,自从2019年收购Pivot公司以来,Zume公司在以植物为基础的塑料替代品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名气。现在,该公司正通过积极的扩大规模行动和与行业巨头ABB的全新合作,向塑料制品宣战。该公司最近与ABB签订了一项协议,提供一支机器人大军,帮助其完成任务,尽管Zume和ABB都不急于披露交易的财务细节。

机器人行业一周新闻集锦

ABB将提供机器人单元,使Zume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可持续包装,帮助减少对一次性塑料的依赖。ABB将在未来五年内,在Zume的全球客户站点整合并安装超过1000个模塑纤维制造单元(MFC),包括多达2000个ABB机器人,自动生产Zume的可持续包装,使其成为一次性塑料可行和经济的替代物。

文章来源:cnBeta.COM

15.自主驾驶拖拉机制造商Monarch完成B轮6100万美元融资

早在今年3月,自主拖拉机制造商Monarch宣布了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现在,仅仅8个月后,该公司的B轮融资增加了两倍,达到6100万美元。这家位于湾区的公司表示,这笔资金将用于扩大其自称的电动拖拉机的生产和销售规模。

据悉,随着新资金的注入,该公司宣布计划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球,包括南美、欧洲和亚洲。

文章来源:cnBeta.COM

16.可控特定蛋白质功能的纳米“计算机”研制成功

创建用于精准医疗的纳米级计算机,长期以来一直是许多科学家和医疗机构的梦想。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首次研制出一种纳米“计算机”,可控制参与细胞运动和癌症转移的特定蛋白质的功能。这项研究发表在16日《自然·通讯》上,为构建用于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复杂设备铺平了道路。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尼古莱·多霍利安教授及其同事创造了一个类似晶体管的“逻辑门”,可执行计算操作,由多个输入控制一个输出。

多霍利安称,这个逻辑门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展示了在蛋白质中嵌入条件去操作并控制其功能的能力。这将给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生物学和疾病,以及精准疗法的开发带来可能性。

逻辑门包括两个传感器域,旨在响应两个输入——光和药物雷帕霉素。研究团队瞄准了蛋白质焦点黏附激酶(FAK),因为它涉及细胞黏附和运动,这是转移性癌症发展的初始步骤。

研究人员首先在编码FAK基因中引入一个名为uniRapr的雷帕霉素敏感域,该域之前由实验室设计和研究过。然后,研究人员引入对光敏感的域LOV2。对两个域进行优化后,研究人员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最终的逻辑门设计。

研究团队将修改后的基因插入HeLa癌细胞,并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在体外观察细胞。他们分别研究了每个输入对细胞行为的影响,以及组合输入的综合影响。

研究发现,他们不仅可以使用光和雷帕霉素快速激活FAK,而且这种激活导致细胞内部发生变化,从而增强了它们的黏附能力,最终降低了运动性。

研究人员称,这是第一次证明可在活细胞内构建一种可控制细胞行为的功能性纳米“计算机”。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17.家庭服务机器人公司「甲壳虫智能」先后完成两轮融资,金额过亿元

家庭服务机器人公司「甲壳虫智能」已先后完成两轮融资,第一轮由凯辉基金和万物资本联合领投,第二轮由渶策资本和麦星投资联合领投、凯辉基金和万物资本跟投,整体融资为过亿元人民币。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团队构建及XWOW晓舞全自动洗地机器人产品研发。

文章来源:36氪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908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