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村庄志》里好多山村提到山林时大多写作“山岚”,如“南邢家村”条载:“南邢家村位于镇政府西1公里处,北邢家水库南岸。南以横山为界,同于家口为邻,西跟西塂接壤,东隔泳汶河与下丁家、大吕家相望。南、北、西三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
总面积为1530亩,其中村庄占地面积为137.4亩,山岚面积800亩,耕地430亩。”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山里人家除了分粮田、果树,每家还要分几十亩山林,当时签的协议(黄县话叫作“做嘞字儿”)上写的也多是“山岚”。
这里用“岚”是错的。“岚”指山林中的雾气,《集韵·覃韵》:“岚,山气。”唐顾非熊《陈情上郑主司》:“茅屋山岚入,柴门海浪连。”《西游记》第二七回:“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山岚”指的是山间的雾气。山里草木多,因地势的原因和草木的蒸腾作用,比较容易形成雾气,故“山”常与“岚”连在一起。黄县城西有一松岚村(原属新嘉街道,现归东莱街道),其村志上写着:“田氏始祖辞世后,后代于村南始祖坟墓广植松树,由此得名松岚村。”松岚村周围一马平川,并没有山和丘陵,之所以叫作“松岚”,是因为松林里氤氲的雾气。
烟台莱山区有一樗岚村(现改建为黄海城市花园),其村碑上写着:“宋朝建村。因村周围山丘多生长樗树,故名樗岚。”
海阳东村街道“垛兰村”简介:“明万历年间,姜姓来此建村定居。因建村于柞树岚附近,故命村名柞岚。继因村周围野兰甚多,又改称垛兰。”也是把“柞岚”当成长满柞树的山岗了。栖霞官道镇柞岚头村的名字大约也是这样来的。《山东省情库·丝绸库》在“柞蚕”一节写道:“省内柞岚多集中在胶东各县,占全省柞岚总面积的70%以上。据1950年统计,全省有柞岚242.1万亩,其中仅荣成、乳山、文登、牟平、威海、海阳等县就有 120.8万亩。”《山东蚕业》1996年第4期发表董官廷的一篇文章,《抓紧有利时机 加强柞岚管理》,看来在蚕业工作者那里,长满柞树的山也都写作“柞岚”。“樗岚”“柞岚”和“山岚”一样,写作“岚”都是错的,“岚”并无山岗义。
正确的写法是“峦”。“峦”指迂回连绵的山,《正字通·山部》:“峦,联山也,山迂回绵连曰峦。”其繁体写作“巒”,是个会意字,“䜌(luán)”为声符兼意符,其本义是指双手提起一团乱丝加以整理,故凡从“䜌”取义的字皆与丝的柔曲、纠连、纷乱等义有关,如“恋”是心里剪不断理还乱,“挛”是肌肉纠结在一起,“孪”是同一胎出生的,两人是室友,关系更加纠缠。黄县南部为山区,到处是连绵的山,所以称作“山峦”是再合适不过了。
柞峦
过去黄县南部山区种植最多的水果就是长把梨,梨多种在山上,当地人称“梨峦”,比如:恁家嘞梨峦在哪儿?长满草木的山丘,称为“树峦儿”“峦儿”,比如:咱去峦儿乜搂草吧?《龙口市村庄志》“四农村”(由四个自然村合并,故名)条载:“据历史记载,1929年后,有10多户难民先后从外地逃荒至此,为姚家村有树岚子的农户看护树木。所居之地称为‘岚子’,岚子一直归属姚家村。”这里的“岚”应写作“峦”,因位于村西,又称“西峦儿”。
之所以会把“岚”“峦”搞混,原因在于黄县话比较独特的拼写规律。声音d、t、n、l、z、c、s在与韵母uei、uan、uen相拼时,会丢失介音u,导致这三个韵母在黄县话里读作 ei、an、en,如“汆(cuān)”是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煮一下,每年春天针娘鱼大喷的时候,黄县人家最喜欢用针娘鱼汆丸儿吃。在黄县话里,“汆”读cān,让人一听首先想到“参”和“餐”。再比如“短(duǎn)”,黄县话有个词儿是“短道”,意为半路打劫,比如:半道儿上遇儿两个短道嘞。“短钱”是缺少钱的意思,比如:我还短你十块钱。“短钱”和“欠钱”意思不太一样,“欠钱”是借别人的财物没有还,而“短钱”没有借的过程,只是临时不凑手。有时“短钱”还有丢失的意思,比如:柜上短儿十块钱。在黄县话里,“短”读dǎn,让人一听首先想到“胆”和“掸”。
其他如“攒、篡”;“端、断”;“堆、队”;“蹲、盹、砘”;“栾、卵、乱”;“暖”“软”“酸、算”;“随、髓、岁”;“湍、团、疃”;“推、颓、腿、退”;“吞、囤、褪”;“钻、纂、攥”“醉”;“尊、撙”等的u介音都要去掉。“峦(luán)”在黄县话里读lán,与“岚(lán)”同音同声调,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人把它们混淆在一起。
很多外地人都说黄县话难懂,黄县人感觉比窦娥还冤:我这都黄普喽都,和普通话也差儿不哪去。从语言学角度讲,除去语法和词汇的因素,在语音方面,轻声变韵、u介音丢失、r声母读零声母和尖团音的变化等是导致外地人听不懂黄县话的主要原因。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0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