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位妈妈在“嘟嘟”家长学校的抗抑郁小组里分享她和儿子的交流记录,我很感动。
她曾经优秀的女儿因为抑郁症缺课。最近她爱上了乐高,买了很多。周末,家住高中的儿子回家发现妹妹已经开始做新乐高了,他有点嫉妒:
“妈妈,为什么姐姐能买这么多乐高?”
MM:“因为我妹妹只有乐高。”
儿子:“我有什么?”
MM:“你有同学,有老师,有物理,有数学,有语文,有英语,有没完没了的考试,还有你暗恋的女生……”
儿子:“哦,我明白了。”
而她说了这话之后,突然意识到:啊!女儿愿意拼命买乐高吗?她只有乐高!她愿意整天拿着手机吗?所以她只能拿着手机.
看完之后,我都快要哭了。
放学回家后,抑郁的孩子似乎每天都沉迷于手机,要么疯狂购物,要么疯狂游戏,要么提出各种奇怪的要求,比如养蛇养蜥蜴,异地见网友等等。这是他们想要的吗?他们愿意这样做吗?
不是的。饱受病痛的折磨,他们突然失去了动力和精力,却无法真正接受自己的平躺,于是每天都被焦虑所吞噬。游戏、购物、养宠物等等这些在我们家长看来又颓又废的行为正是他们缓解自我焦虑的手段。
光遇游戏界面
我女儿从小就是一个非常懂事听话的孩子。记得我在原学校读七年级的时候,期中考试结束后,她的同桌学霸Boys邀请她和其他几个同学去商场的游戏厅玩。回来后,女儿很沮丧,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被大家笑死了。幸好她的同桌照顾她,一直陪她玩。但是她心里还是有不好的预感。一方面,她惭愧;另一方面,她钦佩那些能正确学习和玩耍的校长。
她生病后,我们对她使用手机的限制减少了。不可避免的,她开始接触手机游戏,玩王者荣耀,被家长和老师视为洪水猛兽。渐渐地,她成了一个高等级的菜鸟(我对此一无所知),她能在自己擅长的角色中打各方面的仗。
她在比赛中找到了十足的自信和成就感。当年带她去玩的学霸同学,还有其他几个曾经嘲笑她的同学,都已经被她甩在了后面。同时,她还多次参加市、区的资格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说实话,她之前每次跟我分享这个,虽然我表面很平静,夸她实力,内心很焦虑,担心我的孩子从此沉迷游戏,所以虽然我的口语被夸,但我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出卖了我的真实想法,孩子们也能理解。
有一次,女儿说以后想当电竞选手。我忍不住反驳她,明确表示不赞成,希望她少花点时间玩游戏,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这个原因,母女之间产生了很多摩擦。每当她有未完成的事情,或者已经承诺但未能做到的事情,我总是批评和指责游戏负责人。
女儿也在我的批评下卸载了几次游戏,但没多久又玩了一次。
她坚持要玩另一个叫光遇的游戏。她多次邀请我和她一起玩,说是疗伤游戏,我都拒绝了。她遇到了许多患有同样精神疾病的同龄人,以及许多知识渊博的成年人。她用自己的技能帮助他们,互相玩耍,度过了很多无望和不确定的时光。
除了玩游戏,我女儿也在通过游戏赚钱。第一笔收入来自光宇账户的转账,收入2000元。后来我好像卖了几个小账户,一个接一个赚了一些钱。另外,我在王者荣耀做过陪练,低收费一小时几块钱。
当我女儿来分享这个好消息时,真是愚蠢。我的第一反应是:妈妈觉得钱和你付出的时间成本不匹配!我们不妨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想想,这样的妈妈真的很恶心。我因为女儿玩游戏而焦虑,女儿用玩游戏来缓解焦虑,而我却一再试图用剥夺女儿缓解焦虑的方式来缓解我自己的焦虑。多么无知而自私!
和失学的孩子相比,我女儿还算不错,至少有同学和老师,人际关系正常(虽然经常受挫)。有孩子在家缺课的家长,可能要从某个角度感谢互联网和游戏。没有他们,孩子会更加无望,无法出门,没有朋友,家人不理解。那么生活就会只是躺着,真的躺着,没有任何期待。
而网络游戏是抑郁症儿童与这个社会的唯一联系。家长们,请试着放下焦虑,想一想,是想要一个每天只知道吃喝没有动力的孩子,还是一个生病了还在网上有自己的社交和朋友圈的孩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代社会的分工更加多元化,我们的孩子可能会通过互联网和游戏找到生活的方式。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1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