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煎服法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处方和药物都恰当,但煎服方法不当,就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无效。
丸散膏丹,为中医内服中药的四大基本剂型,属于中成药制剂,服用方便,易于保存、携带。
丸,为球形,有水丸和蜜丸。水丸,每次服6~10g;蜜丸,每次服10~15g,每日服3次。
散剂,就是药物细粉。每次服6g~10g,每日服3次。
丹,多属贵重药或药性剧烈药配制的小球形,实际上是小丸子。用量一般比丸散要小。
膏,为膏滋,是将中药煎液浓缩后加炼蜜再炼而成。每次服10~30ml,日服3次。
丸散膏丹,适用于慢性病的巩固治疗及调养。丸者,缓也,意思是缓缓治疗,采用丸剂服用。膏滋尤其适合养生调养服用。蜜丸和膏滋,很好地矫味,使中药口感改善。
此外,中医最常用的是汤剂。也就是水煎服用。汤者,荡也,意即汤剂治疗,就如大军扫荡战场一样,一鼓作气,快速搞定。治疗表证、急性病,使用汤剂,收功很快,如辨证准确、组方合理、用药精当,常可达到“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1~2剂就会病愈。
良药苦口利于病,主要指的是中药汤剂的口感不佳,尤其是苦寒药。
苦寒药,口感不佳,严重影响到中医药的推广使用。解决的办法,是适当的在处方中加甜菊叶,这是很好的矫味药,是老中医的秘传。甜菊叶,性偏凉,只需要很少的用量,就可以达到矫味效果。
这里重点讲讲汤剂的煎服法。
煎药容器:砂锅最好,不会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搪瓷器皿,也好。铁器,忌用,容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不锈钢器皿,食品级的,可用。玻璃养生壶,可用。煎药机,可用。煎药机的缺点是,药包无法翻动搅拌,浮在上面的中药其实不能很好地煎出有效成分;此外,煎药工常常掌握不好用水量时,药汁总量超过每日3包时,会将“多出的”药汁倒掉,绝不会让病人知道,会影响治疗效果。
有条件的人,最好是自己用砂锅煎药。
一般煎法:
将1剂药,放入药罐内,加洁净的冷水,浸过药面,一般以30克中药用水一碗,约200~300ml为宜。稍加搅拌。先浸泡片刻,再煎煮。先用急火烧开,也就是用武火或叫大火,煎到沸腾。沸后,改用慢火,也就是文火或叫小火、微火,以免药汁溢出及过快煎干。文火煎药,容易煎出有效成分,跟小火煲汤的道理相同。
常规的,一剂药,加3碗水,煎20~30分钟左右,煎出1碗药汁,称为头煎。头煎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药力强。药渣,再加水2碗,煎出1碗药汁,称为二煎。再次将药渣加水2碗,煎出1碗药汁,称为三煎。
一剂药,为一日用量。煎2次,早、晚,分2次服。煎3次,早、中、晚,分3次服。
有的将头煎、二煎合并,早晚各服一半。有的第一次服头煎,第二次服二煎。
有的将头煎、二煎、三煎的药汁合并,早中晚各服三分之一。有的早服头煎,中午服二煎,晚服三煎。
医圣张仲景的煎服方法,绝大部分是只见一次,分2次或3次服。只有小柴胡汤,去渣后重煎。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一般的,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应武火急煎,不宜久煎。
滋补类药、石甲类药、某些毒性药,须慢火久煎,以利有效成分煎出或减毒解毒。
特殊煎法:
先煎:介壳类、矿物类。应打碎或煅用,先煎1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
后下:气味芳香类。含挥发油。即将煎好时下入,再煎5分钟左右即可。
包煎:容易使煎后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消化道类药。纱布包好,放入与其它药同煎。或先宽水煎去渣,药液再加其余药同煎。
另炖或另煎:贵重药。
溶化或烊化: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化的药物。
焗服或泡服:含挥发油、容易出味、用量少的药物。
冲服:散剂、丹剂、微小丸、贵重药粉、药汁。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