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资金高周转,碧桂园 高周转

就在行业秋风扫落叶一片凋敝景象呈现出来时,碧桂园近日发布了最新的业绩,数字很亮眼,大量的宣传报道在互联网上铺了开来。

就在秋风扫尽行业落叶的时候,碧桂园最近发布了最新业绩,数字非常亮眼,大量宣传报道在网上传播。

与这种“盛况”相反的是,多家第三方维权平台上,碧桂园的投诉越来越多。

不久前,碧桂园某项目部卷入一起工薪族被压伤事件,成为热搜。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碧桂园是怎样的碧桂园,杨国强是怎样的杨国强?

几十年来,一个诚实正直的农民,从广东顺德的一个小镇,走向了整个中国,走向了全世界。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个商业传奇。

杨国强一直对外称自己是个农民,但它显然超越了狭义的“农民思维”,论学历,杨国强没任何优势,可论学识,杨国强不比很多硕士、博士差。

这也就意味着,杨国强至少要用两套“相悖的思维模型”管理着碧桂园,映射到公司上面,那就是碧桂园的企业文化。

杨国强的碧桂园向外界传递着他的价值观,其中就包括那句耳熟能详的“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起初,这个“五星”概念挽救了处于危险中的碧桂园。后来随着碧桂园的兴起,这个口号越来越流行。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碧桂园好像得到了很多,也丢掉了很多。

01

作为珠三角广府文化的腹地,顺德一直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因此,无论从营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来看,都可以算是“优秀学生”。

据记载,在这片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北宋到清末,有3位文学冠军、1位军事冠军、762位文武学者和2397位文武学者.

你能想象,千百年下来,现在的顺德人又有多少是这些人的后人吗?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从现代商圈来看,新鸿基老板李兆基、周大福老板郑裕彤、宝石龙老板罗定邦、美的集团创始人何香健,都是顺德人。

全国GDP广东一直名列前茅,广东GDP前三里就有佛山,而顺德多年来都是佛山GDP的“排头兵”,顺德能有如此功绩,当然少不了一批大企业的存在。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顺德地产大鳄碧桂园及其创始人杨国强先生。

虽然如今的杨国强家财万贯,地位显赫,但与上面提到的四位顺德商界领袖相比,从年龄上来说,他只能称得上是一位“后辈”,但正是这位后辈抓住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让一家拥有和平一角的本土小企业进入了《财富》500强。

这有多厉害?然而,杨国强在很多公开场合称自己“愚蠢”。然而,从外表看,他极其聪明。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1955年,杨国强出生时,已经有了三个兄弟两个姐妹,成为了小区里的“杨家第六子”。那时候养儿防老还是文化传统。除了人,每个家庭都缺少一切。

多年之后,杨国强声名鹊起,成了当地的名人,再也没人这样称他,而是以“强哥”、“六叔”、“Boss杨”取而代之。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国强已经到了赤脚放牛的年龄。他的脚不时被路上的石头扎疼,但他控制不住。后来他回忆说,当时家里穷,根本买不起鞋。(50

年代的人好像都喜欢回忆困难,这个穿不起鞋的故事,杨老板大大小小的场合讲了不下10次)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杨国强拖拖拉拉总算完成了小学、初中教育,惊喜的是,看着憨憨的杨国强成绩还不错,考上了高中。可是连鞋袜都舍不得买的父母,哪里有钱供他继续读书呢?

说起来,这还得感谢国家,他7元学费免了,还获得了2元助学金,这9块钱不仅圆了他的读书梦,还在他心里种下了“报答”的种子。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高中毕业后,杨国强就结束了学涯开始打工,讨生计。因为在读书那会,跟着大哥学了点泥瓦工的活,他就靠着这点还没入门的手艺挣钱填饱肚子。

不抽烟,不喝酒,一条毛巾用三年,这样省吃俭用,一个月下来,杨国强也能有30块钱的收入,此时谈任何理想,都是奢侈的。

这样蹉跎地过了几年,命运的天平还没有倾斜过来。

02

有句话说得好,取得小成就靠贵人,取得大成就靠时代。

坐了多年冷板凳的杨国强就迎来了好时代,还被“贵人”拉了一把。

1978年,邓设计师的一纸规划不仅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还给落后的中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广东成了年轻人青春与梦想跳动的热土。

家里的孩子多了总有一个会比较有出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有它的道理。

杨国强的大哥此时已经成了二建公司的领导,提携一下自己的弟弟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就这样,23岁的杨国强在大哥杨国华的帮助下成了房管所的一名施工员,他用了6年时间从底层一路干到建筑队队长。

1984年初,总设计师还顺道来到顺德做了一次视察,那时的顺德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据悉“天天放鞭炮,搞庆典、搞开工仪式,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开张。”

近水楼台先得月,无疑,杨国强赶上了这趟快车。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这年底,镇上领导找到杨国强,希望由他来组建北滘经济开发公司的北滘区建筑工程队,交谈良久后,经过权衡利弊,杨国强决定:干!

也就是在这时,他尘封多年的野心逐渐被激活了。

不负所望,杨国强凭借扎实的功底,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经理,这时的北滘建筑还是镇政府所属。

说白了,杨国强虽然换了工作,但并没有换掉“打工人”的身份。

30岁出头的杨国强隐隐约约感受到,历史的浪潮正一浪接着一浪奔腾而来。

幸运的是,十多年的锻炼已经让他学会了面对激流,并抓住机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03

1991年年底,碧江村与三桂村的地产项目由一家名叫顺德三和物业的公司负责开发,这家公司是由北滘经济发展总公司和另外两家公司合组而来,此项目后来被命名为“顺德碧桂园”。

一个多月后,杨国强被任命为该项目的总经理。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时间已经辗转来到了1992年。

这一年,改革浪潮把房地产行业催热,“万元户”已经不再凤毛麟角,来自全国各地的房产界“未来之星”陆续登上了历史舞台。

41岁的王石已经带领万科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一年,成了地产行业的标杆;36岁的王健林借着改制的东风成了大连万达房地产公司的一号人物;34岁的许家印从河南舞钢辞职来到深圳人才市场找工作;年仅29岁的孙宏斌被前老板送进了监狱,还在里面吃着牢饭;同样是29岁的潘石屹与冯仑等六人共同创办万通实业公司,江湖人称“万通六君子”……

这年杨国强也才37岁,名气已经在当地打响,最大的挑战与惊喜也一并赶来。

各位地产大佬正准备大干一番。“无处不见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招牌,无处不谈的土地买卖。”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没想到,1993年,一盆冷水浇到了如火如荼的房地产行业身上。

尽管碧桂园此时还是一家地方小企业,但也无法避免这种冲击。身边的危机也随之而来,碧桂园的两大股东眼看项目就要烂尾,决定退出,房子没卖出去挣不到钱,这下又要赎回股东的股份,去哪里筹钱?北滘经济发展公司的领导犯了难。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镇领导再次找到杨国强,希望他能接手三和公司,杨国强再三思量,决定收购其他股东的股份,全权接管三和,成了碧桂园的新主人。

当时顺德碧桂园项目只卖出几套房子,杨国强顿感身上的担子有千斤万斤重。

把死棋盘活,并非易事。

04

如何把这4000来套房子卖出去成了杨国强朝思夜想的头等大事。俗话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久,杨老板就迎来了他的“活诸葛”——王志纲。(或许从这时起,他就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在后来的扩张道路上,杨国强开出天价高薪在全球疯狂招揽人才。)

王志纲与杨国强是同龄人,是新华社10年工龄的老记者,在圈内很有名气,很多报道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1994年,王志纲成了独立策划人。杨国强经朋友介绍,决定借王志刚的笔杆子用一下,帮碧桂园做做宣传。

一个是高中毕业的地方企业小老板,一个是学富五车的媒体记者,王志纲自然显得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没有自诩式的吹捧,更没有对杨的阿谀奉承,谈的都是实打实的传播策略,这下可把杨国强激动坏了,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杨国强当即决定:

没想到,就是这次通力合作,彻底改变了杨国强的命运,使他有了走向全中国的资本。王志纲也由此一炮而红,成功出圈,至今碧桂园都是其津津乐道的成功营销案例。

王志纲用的策略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他巧妙地把顾客的两个强需求“焊接”到了一起:房产与教育。

这时,很多人借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富了起来,对高档住宅有了旺盛的需求,但是如何点燃这个需求却成了一个大问题。

王志纲给出的策略是:

贵族学校自然是吸引有钱的家庭,解决他们的子女接受高端教育的问题,同时采取了很大胆的一招:

不出意料,楼盘大卖。1000多名广东当地的富家子弟成了碧桂园学校的学生,也为杨国强送来了3亿多的资金。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碧桂园楼盘销售问题,还为其提供了变相“0息融资”的方式,该资金一占用就是多年,大大缓解了碧桂园资金流紧张的问题。

这成了中国房地产营销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此,碧桂园的营销理念也就有了雏形。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1995年,碧桂园打出了“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的广告语,传遍大街小巷,几乎成了碧桂园高端服务的代名词。

紧跟着,顺德碧桂园成立了第一家业主俱乐部,再次施展“移花接木”之术,将酒店式物业服务模式引进住宅式物业管理,这一举措让碧桂园的开发、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一点打透,遍地开花。”彼时的碧桂园不论是从资金实力,还是从品牌、管理、团队等方面都具备了“可复制”的能力。

事实也是如此,3年后,碧桂园进驻广州,正式开启了全国扩张的道路。

05

1998年,中国城市化率仅30%,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甚至不及许多发展中国家,这意味着即便拥有庞大的农民群体,但是收入和消费水平却不及城市的1/3。

大池养大鱼,这就给众多房企留出了足够大的生存空间。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少不了房地产行业的兴起,这年各路房企应运而生,其中就包括最近爆雷的花样年与华夏幸福。

这种“地产热”的氛围笼罩着整个房地产行业,碧桂园的杨老板不可能感受不到。

这是走出顺德,走向广东,甚至走向全中国最好的时机。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重大机遇面前亦是如此,如果畏手畏脚,错过的就很可能是一个时代。

“用生产商品的方式来盖房子”,这个念头成就了杨国强,也埋下了隐患。(像工厂流水线一样建楼,讲究控制成本,降低售价。)

同时,在品牌定位上,杨国强也有所转变,之前是看中“富人市场”,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提升,一个更庞大的群体需求正在诞生,碧桂园开始向平民化的转型,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杨国强的要求是:

开餐馆讲究一个翻台率,做房地产的杨老板非常看重“翻盘率”。也就是说,碧桂园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坐标轴上同时发力,分别进行提速与扩张,主动创造利润空间,构建护城河,提升竞争优势。

也就是这个大胆的决定,让碧桂园有了成为千亿帝国的可能性。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2000年春节,广州碧桂园花园洋房开盘,每平均价仅3000多元,比周边很多毛坯房还要便宜,“物美价廉”,整整70栋楼在两个月时间就被抢售一空。5个月后,华南碧桂园开盘……

这样的销售奇迹与扩张速度碧桂园延续了多年,在整个房企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匹彪悍的黑马。

然而,一片质疑声也铺天盖地的传来。

有人认为,碧桂园的成功只是在市场营销上的成功,不管是建筑设计与规划还是房屋质量,碧桂园做得非常一般,甚至很差。

有人认为,碧桂园已经严重背离了“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的理念。

2004年,快步跑出一大段距离后,碧桂园开始重视起了房屋质量,完善“三级验收制度”。

2006年,碧桂园在长沙的威尼斯城于10月份开盘,这是碧桂园布局广东省以外的首个项目,碧桂园自此开始走向全国。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一年之后,碧桂园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杨国强成了备受各界追捧的风云人物、全国闻名的农民企业家。

06

上市之后的碧桂园集资百亿之巨,更加如鱼得水,不但在房地产领域快速扩张,还做起多元化布局,投资收购多家跨领域公司。

例如,2008年,碧桂园投资家电办公领域企业,以125亿港元现金收购邵氏兄弟TVB的75%股权等等。

然而,自1998年那场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之后,又一场寒冷的金融风暴已经来到了家门前,很多房企还穿着“夏装”狂奔。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2008年9月,碧桂园大面积停工的消息弥漫开来。年底,碧桂园的交楼面积超过了过去两年的总和,但全年下来合同销售额只有175亿元,距离当初定下的320亿目标相差甚远。

此时杨国强已经53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他凭借多年的经验,再次做出了几个大胆的决定:

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碧桂园要更大,更强。

2010年,碧桂园迎来了一位重要人物,这个人影响了未来10年碧桂园的命运,他就是原中建五局总经理莫斌。

据说,莫斌的厉害之处在于:

除了莫斌这位新上任的总裁,曾在中粮地产任职的彭志斌也加入碧桂园,负责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往后几年,杨国强又挖来了中海集团董事朱荣斌做联席总裁,中海投资董事长吴建斌任首席财务官。

在中建五局做到区域总经理的刘森峰也加入碧桂园,从秘书一直做到碧桂园集团副总裁,江苏区域总裁,而且他是碧桂园历史上第一位年收入过亿元的区域总裁。

不难看出,杨老板喜欢招聘中建与中海的人,据说,这两家公司的人“忠诚度特别高”。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人才济济的碧桂园集团开始不断给区域授权,职能下放,并实施“成就共享”计划调动员工积极性,所有人都“跑步”实现杨老板“做大、做强”的梦想。

也就是在这样的治理背景下,短短六年时间,碧桂园的开盘周期从2011年的11个月缩短到了6个月(甚至以内),当时地产界的平均开盘周期是8个月。

开盘周期的缩短意味着碧桂园对开发流程必须做好非常严格的把控,各个环节极速推进,员工各司其职,绝不能掉链子。

于是“边设计边施工”“当天出图纸”等情况几乎司空见惯。

拿了地后很快就要开工销售,相当于同样的时间,同行是做一个项目,碧桂园做四个。

也是在这期间,碧桂园在2011年开发了第一个海外地产项目,随后数年碧桂园把触角伸向了全球各地。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效果很显著,据相关资料记载: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碧桂园的项目规模与营收像荞麦一样疯长,而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并不是说,碧桂园不在乎房屋质量,不重视房屋质量,而是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件事上或许杨老板有些质疑。

但事实证明,碧桂园必须为此做出改变,杨老板必须为此多消耗些精力。

07

2016年,碧桂园的销售总额还仅排到第三位,2017年,便以5508亿的亮眼业绩做到了“第一”的宝座上。

相信那时碧桂园上上下下所有员工都在为帮老板实现了的梦想而欢喜雀跃。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没想到一年之后,也就是在2018年,碧桂园在安徽六安、杭州、上海等地发生的工地坍塌,短短几十天内碧桂园就发生多起事故,致使7人死亡,19人受伤。

外界观点认为,多起安全事故的根源在于碧桂园多年采取的“高周转模式”,但碧桂园方面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高周转是资金的概念,与碧桂园的工程安全与质量并没有直接关系。

也有分析人士称,碧桂园楼房质量下滑是由于“多方面进行成本控制”导致的。在碧桂园开发的“全产业链”上,有很大比例是其关联公司进行设计、建筑、装修、监理,这些公司背后都指向他的二女儿“杨惠妍”。

网友吐槽说,这是“自己当球员,还当裁判与评委。”农民出身的杨国强或许更倾向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解释,这是一门很古老的哲学。

杨老板的家族企业,几乎赚尽了能赚的最后一块铜板。

不管如何,高速行驶的碧桂园是该好好冷静一下了。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迫于舆论压力,当年8月3日,碧桂园召开了全国媒体见面会,会上,杨老板说:

总裁莫斌代表碧桂园鞠躬致歉,或许63岁的千亿富豪杨老板已经“弯不下腰了”。

很早之前,杨国强说自己很痛苦,原因是自己一直认真做事,为了使社会做得更好而忙碌,却不被外界理解。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这次会上,杨老板还提出了自己的愿景,他希望碧桂园能为社会和民族复兴多做一些事。

不可否认,杨老板的大局观为了迎合时代发展需求一直在提升。

但对于频发的安全事故,质量问题,杨国强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一家企业的幕后掌舵人来了个“不知道”(三连)?台下诸多媒体老师也蒙圈了。

08

或许因为杨老板“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所以这样的问题就持续在发生,远远没有结束。

2021年,在很多社交或者投诉平台上,都有碧桂园业主反映碧桂园质量与宣传问题:

这已经不是个例。

曾有一位接近杨国强的人士说,杨国强的危机感很强:

不知杨老板所有的担心要素里面,有没有一条是关乎“质量、安全”的。

碧桂园的“五星级”往事:高周转、低成本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更不知何时,“碧桂园,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的宣传语已经撤下,官网上,一条写着“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横幅正在工程师‬的设置下,以每3秒一切换的速度在轮播。

(说明: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为商业参考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4168.html

(0)

相关推荐

  • 三孩父母,恐怕才是人类高质量端水大师

    今年5月,我国全面放开三孩生育,这之后,各地的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广东推出了80天奖励假期,江西也称会给予产检、生育等各种补助,有了钱,有了时间,是否就意味着三孩的养育更便利?每日...

    生活 2021年9月26日
  • 毕业拿30万年薪,工作半年就被裁员,互联网企业怎么了?

    有消息传言,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将向社会输送2万名人才”,同时字节跳动、爱奇艺、滴滴等企业,也纷纷传出裁员消息,而且人数并不少。

    科技 2021年12月3日
  • 老人气色不好怎么调理,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起来。怎么做到人到中年还能保持良好的气色呢?非常简单,只需要你的坚持。

    生活 2021年12月21日
  • 如何缓解孕期压力和焦虑情绪(孕期压力过大胎儿能要吗)

    自从9月份得知怀孕以来,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一会高兴一会担忧,总是陷入这样反复的境地。压力山大。得知很多孕妈都有这种情况,在网络上搜寻了如何缓解孕期压力的几个方法,希望可以有所缓解。

    生活 2021年12月14日
  • 淘宝的陷阱,注定了它的灭亡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拼多多和京东以及淘宝是大家常用的三个平台,其中无良商家也参杂其中,对于消费者利益的维护,我想淘宝无疑是最差的一个了,这点应该没人反对吧,一个不关注消费者权益的平台注定了走不长久。这种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商家笑了,因为他在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消费者哭了,因为得不到任何保障,也没有人帮主持公道,那些评判的小二也不知道都是些什么精英人士,正常人一眼就看出来的对与错,他们往往没有任何正常的经验与判断

    科技 2021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