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首日,首批登录北交所的陕西两家企业之一,秦创原总窗口企业——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市交易!随之,秦创原也再次被推上热搜。
陕西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随着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功能的更加突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建立与启动,陕西把“创新驱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全省“一盘棋”迈好科技创新发展总步伐
3月30日,省委、省政府在西咸新区召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是陕西最大的孵化器,总窗口设在西部创新港和西咸新区。各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都可以参与其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共同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着眼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平台。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成立后,省市县各级联动,强化创新主体地位,赋予高校、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权,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全省“一盘棋”形成了强大创新合力。
8-11月,宝鸡、商洛、延安的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相继揭牌成立,分别与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管委会签署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成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新增重要载体。同时,全省11个市(区)均制定了推行方案。
各地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重要载体,聚焦科技创新、动能培育和成果转化。强化政策支撑,健全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机制体制,促进“政产学研”有机结合;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同时也是高效聚合创新资源、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有力抓手。
龙头企业集中进驻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9月24日,总投资额883.58亿元的49个项目在西咸新区集中签约。
本次签约涵盖先进制造、科技研发、电子信息、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业、国企创新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产业门类,项目主要包括有恩坦华汽车零部件制造、中铁一局新型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基地、航空计算所翔腾航空芯片研发制造、罗普特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头部企业科创产业项目的签约入驻。其中,落户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的项目42个,总投资额675.58亿元,无论是总投资额还是项目数量,都创下了签约、投资之最。
这些头部企业项目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前沿、生产力发展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对秦创原及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省属国企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建设以来,我省省属国有企业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带头参与秦创原建设。由省国资委牵头组织14户省属龙头企业(其中世界500强2户,营收过千亿4户)集中进驻平台,并成立了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
陕煤集团依托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平台,与西安交通大学程光旭教授团队围绕国家“双碳目标”确定了一系列项目并签订陕煤-秦岭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基金,使“出成果”与“用成果”实现有机统一;作为陕西省汽车行业龙头企业,陕汽集团借助秦创原汇集优势资源,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将成为我国新能源商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高成长型科技企业投资孵化的重要载体;陕投研究院数字经济实验室和大商数科也已入驻国企创新中心。
通过搭建平台、集中入驻、开展联合创新等方式,让国有企业成为科技创新驱动的“先行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政策组合拳 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5月21日,陕西省出台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总窗口)》秦创原〔2021〕1号文件,汇集了十八大以来,全省出台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举措,主要涵盖了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平台、服务体系等5大类共70条措施。随后我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等20项配套政策,着力破解科创企业融资瓶颈,促进金融、科技、产业、人才多方的有机结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系列政策体现了省上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引导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向总窗口聚集,培育新技术、发展新经济、激发新动能,实现以科技创新带动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在此基础上,作为秦创原总窗口的西咸新区,9月24日重磅发布了《西咸新区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西咸新区加快宜居宜业城市建设若干举措》《秦创原创新载体》政策包,展现出西咸新区最大的诚意和努力。
区内开办企业“2小时办结”、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政策兑现“免申即享”……《西咸新区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让西咸新区“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营商环境“换挡提速”。“住有所居”、看病不出区、区内上好学校不发愁、居民出门300米内有绿地……《西咸新区加快宜居宜业城市建设若干举措》多为民生和老百姓衣食住行创新,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宜居品质获得新提升。《秦创原创新载体》未来三年可供创新载体使用面积为889.38万平方米……
时隔半月,10月8日,西咸新区发布《西咸新区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若干措施(试行)》。15条实际措施,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科技创新主力军。从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投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结合、科技人才奖励等方面,全方位构建分工合理、梯次接续、协同有序、奖励明晰的创新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日前,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多项科技成果在陕西快速就地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孵化提质增效。截至10月底,全省2793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同比增长45%;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首次突破万家,达10071家,数量在全国排名第8位;登记技术合同45917项,成交额1652.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7.07%;科创板上市企业10家,居西部地区前列。
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深度融合,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及科研成果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陕西正奋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用科技创新构筑新的发展势能。
华商报记者 郑凌媛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