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现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顶级科学家离开他们的母国,前来中国发展,带来了先进技术,加快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赶超步伐。
首先介绍的是美国科学家戴维•布雷迪。在美国时,他和团队成员一起研发出了一种10亿级相机技术,早期得到美国军方的资金支持,进展顺利,但不久后被美国军方重新评估,认为这项技术没有价值,加上项目进展缓慢,美国军方停掉了他的研发费用。戴维•布雷迪作为科学家,对自己这项技术的价值有深刻的认识,他决定继续研究下去,于是来到中国,希望中国能给他提供一个好的研发环境,和资金支持。经过一番了解后,戴维•布雷迪团队很快获得了我国不遗余力的支持,这给了戴维•布雷迪强大的信心,他和团队成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成功让这项技术应用到了特殊摄像、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领域。
第二位是日本国宝级科学家藤岛昭。据上海理工大学官网2021年8月31日消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团队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并指出藤岛昭院士长期致力于半导体电化学研究,包括光与无机材料及有机材料的相互关系、光诱导的亲水性的相关现象、光功能性质的纳米结构材料等,是一名具有国际声誉的知名学者,2006年至2008年,担任日本化学会会长,2003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享誉全球的“光催化之父”。
第三位要介绍的是尼古拉·莱舍提金,据清华大学官方网站11月19日消息,国际顶尖数学物理学家尼古拉•莱舍提金入职清华大学。莱舍提金教授出生在前苏联列宁格勒,1982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国立大学,上世纪80年代末到美国哈弗大学等地任教。是量子群理论创始人之一、RT不变量的创始人之一、量子可积系统理论的重要推动人,泊松几何、辛几何的重要贡献者,Quantum Kac-Moody代数的重要贡献者、和量子引力有关的量子6j记号的奠基者。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些年离开故国,前来我国发展的外国科学家还有许多,不多赘述。仅从上述3位来看,美日两国的两位科学家及其团队主要是在国内研究和发展受到束缚,不利于所在领域的深入发展。莱舍提金教授是受到我国数学家丘成桐教授的邀请。我个人理解这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过程。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近代科学成果进行定量分析后指出,从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5次大的变迁,即:意大利(1540年-1610年)、英国(1660年-1730年)、法国(1770年-1830年)、德国(1810年-1920年)、美国(1920年——现在),转移周期大约为80年,科学史界称为“汤浅现象”。二战期间,战乱纷纷,大量科学家转移到美国落户定居,开展研究,为美国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这些顶级科学家之所以选择来到中国,除了本国对科学家的研究不重视以外,主要还是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科研环境,同时我国在人工智能、宇宙研究等领域逐渐走到世界前列。浅层次上社会环境和平安宁,深层次上中国在各类学科上的发展显现出了强烈的吸引力。中华文化历来主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外来的文化、经验等都是采取兼收并蓄的消化吸收方式来容纳。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科教文化的持续发展,慕名来华的科学家会越来越多,实现世界科学中心的第六次全球转移。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5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