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中弹了吗?心脏问题常见有哪些表现表现?以及它的日常养生方法。
在人体的地图中央,有一个任何医疗系统都无法忽视的内部器官,那就是住在胸膈上,由心包守护,起支配生命活动作用的心脏。在中医看来,心脏不仅掌管血管、循环系统,还掌管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等活动。总的来说,这位君主作为人体的核心,掌握着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正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所说:“心为君官。诸神都出来了。”
可见,心脏问题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尽早发现心脏问题呢?我会总结心脏问题常见的显著表现或症状,供大家参考。我们会意识到人类的疾病和不健康的快车去了哪里,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我们心脏的日常保健。
标记1: 口腔上的火山——口舌生疮
提示——心火上炎
心脏发炎是舌头和口腔溃疡最常见的原因。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或心开于舌。因此,如果心脏的功能异常,往往可以在舌头上显示出来,通过观察舌头的变化,可以测量心脏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有时人们在匆忙中会生气,当特别麻烦的事情发生时,他们的嘴巴和舌头会生疮。
临床上,中医的脉诊和舌诊都是常规。因心火发炎而出现舌疮的人,在伸出舌头时,往往会出现舌红,尤其是舌尖前方。同时常伴有烦躁、失眠、多梦、尿黄。
心火的这种炎症与脏腑功能有关,也与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人们常说“着急上火”,意思是经常焦虑不耐烦的人很容易生气。如果遇到外界的压力和挫折,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就可能会有心脏发炎的问题。
可以多吃苦瓜、苦菊、黄瓜、荞麦等。在日常保健期间。平时可以早晚按摩鱼骨洞3~5分钟。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和身边的人沟通,尽量积极应对,这样我们才不会先“着急”,才不会那么容易生气。
鱼洞
标记2:胸口的地震反应——心悸心慌
提示——心气受损,心血不足
所以,心脏对血液的推动
作用靠什么来维持呢?靠的是心气。如果平时操劳过度,精神压力过大,都会使心气受到伤损。心气不足,心的动力来源减弱,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跳动,这时,你就会感觉心慌心跳了。
心气不足的人,除了经常出现心慌心悸之外,还会伴见无精打采、浑身没劲儿、老想睡觉、不想说话、小便清长、爱出虚汗等表现。饮食方面,也比较爱吃辛辣煎炒极热之品。从中医角度来看,心主神明,心气足则精神头儿就大;反之,则表现为不爱说话、无精打采。中医认为,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心气足则对汗液的约束力就强,轻易不容易出汗;反之,则表现为稍一用力,或稍一用心,或说话稍多一点儿,就开始潮热汗出。
心血不足也是造成心慌心跳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血液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濡养和滋润的作用,心脏也不例外。如果由于思虑过度,暗耗心血,或者由于饮食不当,造成血液的生成不足,都会使心脏失去血液的濡养。心血不足,心脏的正常跳动就会受到影响,这时,你也会感觉心慌心跳。
对于心血不足的人来说,除了表现出心慌心跳之外,还会伴有心情烦躁、睡觉不好、口舌生疮、口渴欲饮、小便发黄、喜食甘凉清淡等表现,女性患者还会伴有月经量少或月经延后。
在日常养生方面,心气不足和心血不足的人,平时要多注意休息,避免过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食疗方面,做饭时可以多用一些补益心脏气血之品,如西洋参、桂圆、茯苓、肉桂、羊心、猪心、乌鸡、花生、大枣、阿胶、甲鱼、菠菜、羊肝等,也可以用少许生地、生甘草泡水如茶饮,效果都不错。可以酌情进行选择。同时每天早晚揉按神门穴、内关等穴位3~5分钟。
标记3: 憋气的加气站——胸闷气短
提示——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是造成胸闷、气短的最常见原因。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在生气或超过自身负荷进行运动后,都会有上气不接下气,甚至上不来气的感觉。传统中医学认为,胸为气之海,当我们人体气滞时,最容易憋在胸口,而感觉胸闷、气短等,就像憋气的加气站。
当我们经常有口苦、胸闷、两胁胀痛等现象时,要考虑体内是否“气滞”了,日常养生时可以取玫瑰、陈皮、青皮(可以理气的药食同源中药)各少许泡水如茶饮,同时可以多食木瓜、白萝卜、芹菜、佛手瓜、菠菜等可以理气、顺气的食物,同时可以每天早晚揉按膻中穴、太冲等穴位3~5分钟。而不要等到出现严重的胸闷、心慌等疾病,或者更严重的心脏疾病,那就很麻烦。
这正是我们日常养生要做的:预防或早期调理,往往可以事倍而功半。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