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未来的起点,源于一场高质量睡眠

文 | 杜德彪

文 | 杜德彪

在2代Surface Pro在坚持了7年后,我的装备终于半推半就地升级成了Surface Pro 8。

除了新机烫手,根据以往使用Mac book pro的印象,还有操作苹果的错觉,徘徊在两者间的潜客,估计都在观望微软的设计能有多“撩”。

事实上这款机器也不无魅力。尽管win 11的操作系统有限度的借鉴了OS,但也算是间接承认了对手的审美。

比较多的小惊喜体现在弹性功能方面,比如浏览器的已打开网页可以暂时隐藏在左侧,需要时移动光标即可展开;而放置手写笔的凹槽可以随时收起,让键盘形成一个斜面,是否方便输入另说,但增加了仪式感。

种种巧思,相信乔布斯泉下有知,也会改变原先对于微软“很无聊”的观点。

之所以说了些题外话,是如今大家都属于感官动物,再硬核的功能,也需要设计来“外化”,好比iphone 12重新设计了金属包边来取悦受众,iphone 13则进一步增厚,都是添加质感的方式。

部分汽车厂商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现阶段仍集中在外观塑造层面,其实智能纯电车的造型设计,很难拉开多明显的差异,况且对于“智电”的定义,在技术层面大家已经形成共识,在座舱方面却尚有留白。未来的智能纯电车型会演化成一个怎样的形态?智己汽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智己:未来的起点,源于一场高质量睡眠

艺术是科技的假想敌吗?

按照智己的预判,“未来智能电动车的造型种类会趋于精简,或许SUV 、MPV、轿车会分久必合。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这里智己在暗示自己的驾驶辅助系统靠谱,稍后谈到),人们花在驾驶上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进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车内。

换句话说,未来大家拼的依旧是“造型”,但会是室内设计。比如本次车展智己带来的“量产概念车”AIRO。采用了无B柱的Uni-BOX车身架构和“天鹅颈式”对开门设计。

智己:未来的起点,源于一场高质量睡眠

车内设计了四个可以旋转的座椅,理想状态下,当L5级自动驾驶实现后,AIRO就如官方所描述的一样,是一个移动的智能建筑;而当它作为一个可以支持各种功能的载体时,它就具备了“家”的属性,伴随你出行移动到各处。比如对于各种躺姿的预设想象——可以侧坐可以半躺,也可以全躺,俨然是一部微型房车。

智己:未来的起点,源于一场高质量睡眠

理念源于把车视为房屋的延申,但想必在正式量产后可以充当更多临时性角色,比如午休以及高压上班族下班后先补觉半小时,这与将传统汽车的座椅“放平”,游走在半睡半醒之间,舒适度上有本质的区别。

AIRO的设计公司赫斯维克曾表示:“ 为了一并解决全球空间短缺的问题,AIRO 担任起充当多功能房间的角色,为用餐、工作、玩游戏甚至睡觉提供充足的空间。

智己:未来的起点,源于一场高质量睡眠

这款作品不是第一次和大家见面,但进度条一直在推进,据智己介绍,鹅颈门、全新一代底盘、车身布置以及磁吸等方案都已经在工程上推进了,大概两年左右时间,AIRO就能正式推向市场。预计届时量产作品与目前版本会高度相似,所以当前版本叫做“量产概念车”。

将艺术设计与硬核科技合并,是智己定义未来移动出行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的核心还在于用户,如何打动年轻用户群体?这一届年轻人嘴上嚷着“躺平”,但内心对体面的渴望比谁都强烈。他们喜欢买原创设计的精致生活;钟情于戴森系列,因为它造型足够迷人;对哈曼卡顿的水晶低音炮看了又看,也不仅仅是由于它音质出色。

而AIRO倡导的智能出行的门槛,就不仅仅在于技术,而是这种更有艺术感的生活方式。在AIRO上,你的口味与品位决定了生活的色彩,“生活”与“出行”的维度差,是智己与行业多数品牌对于智能出行理解的不同之处。

目前行业过分集中在新三大件,芯片,电机,电池的军备竞赛上,很重要但不免乏味,在座舱设计上则较为固化和缺乏探讨空间,智己换了个立足点,从出行上升到“移动之家”,于是局面豁然开朗。

智己:未来的起点,源于一场高质量睡眠

就场景而言,模块化磁吸、热靴架构进一步将车内功能拓展,固定各种配件是最容易想象到的场景,比如灯具,杯托,冰箱,猫抓板;或者吸上一个switch,变成游戏房,或者梳妆台,点缀成闺房。

更有甚者,邀上三五好友在车内小聚,具备私密属性;或干脆在夜晚当成卧室,白天切换成工作室,省下一笔房租当成创业基地,足够节流却也保持了精致。

AIRO对未来的车主,本身就是个可以“DIY”的架构,所谓智能化并不仅仅在于AI与人类的互通,人依旧在伺机享受手动的乐趣。AIRO对于未来场景的定义,就是可延展和自定义的空间,在本质上是将原先驾驶的自主权,转换成空间布置和利用的自主权。

这才是对应和持续激发着人的创造本能,而非一味依赖于AI。

智己:未来的起点,源于一场高质量睡眠

为什么能有如此丰富的拓展空间?因为平台架构变了,出发点不一样了。

智己AIRO全新平台Cube-A除了支持车体作为移动建筑的结构设计,也支持其作为成长和进化的有机体,比如智驾、智舱等芯片算力可进行阵列式无限扩展,电池、屏幕、电子架构、车机系统等软硬件未来均可实现敏捷迭代。

智己:未来的起点,源于一场高质量睡眠

智己不是第一个提出“移动空间”概念的厂商,却是少数将“移动建筑”美学,包括软硬件无限拓展、磁吸架构打包进整车进行研发和计划量产的厂商之一。

特斯拉或许开创了智能纯电车在技术层面的先河,但在车内空间布局,甚至由内而外反向定义整车层面,还留有大片空白,智己则有望在两年内先给出一个答案。

当然,实现“座舱行为完全自由”,也需要高级别自动驾驶辅助技术支持,业已发售的L7在这方面更有话语权。

智己:未来的起点,源于一场高质量睡眠

智己的智能驾驶到底有多厉害?

在聊自动驾驶之前,关于L7的部分技术点,也值得一观。因为其中有不少独立思考的东西,这种DNA也延伸到在智驾技术上与别家的不同之处。

在智己的战略版图里,AIRO走艺术路线(Art),座舱布局及架构属性体现了这一点,会是未来智能纯电的高级形态;而L7&LS7走技术线(Tech),代表现阶段与传统挂钩且革新的技术群。

在广州车展,智己展台是为数不多不必用性能参数解读的明星区域。

即便是性能彪悍的L7,智己也乐于将其绑定成一个整体来介绍,其F1威廉姆斯大师级底盘,拥有毫秒级响应的CDC、可实现后轮双向共12°偏转的四轮转向技术,相对于大部分新造车也开始不自觉的堆砌参数,智己更喜欢以用户体验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介绍。

智己:未来的起点,源于一场高质量睡眠

比如零百加速3.87秒和百公里制动距离32.69米都是十分惊艳的数字,但智己的自豪之处在于,能让一个超过5米的庞然大物在转弯和掉头时得心应手,这取决于它的四轮转向技术。

相信你我已经见过不少暴力输出,但业内讲究细腻操控的产品并不多,在内卷之余,其实思维有点固化,智己大胆与传统豪华车的转向技术挂钩,算是其中比较冷静的玩家。

TA认为技术并非用来炫耀,而是贴近用户用车场景,比如IMOS的空中领航系统,可以将2公里长的车道横向显示在大屏上,在高峰期时,车主可准确获悉前方路况,决定并线时机。

智己:未来的起点,源于一场高质量睡眠

而在先期发布的智能驾驶路试视频当中,智己IM AD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并非在市区街道也能实现自动领航,在突发被加塞、电驴偷袭等状况下能够及时感知决策,而是决策动作幅度颇有过渡感,保证了乘员舒适性;尤其在高峰期向最右侧车道并线时,循序渐进的并线方式颇有专车司机风范。

这就是人性化考量,同样是刹停,人仰马翻和镇定自若是有区别的,而突兀和线性的细腻差别,会是智能驾驶技术在靠谱之余,行业的下一个竞争层面。

有用户可能对未来系统升级抱有疑问,尤其在硬件方面,L7支持支持Orin芯片和激光雷达升级,这是智己在行业中首创的支持软硬件升级服务。

获取方式可由用户数据权益兑换,这就是原石谷用户数据权益计划,智己将用户数据视为自动驾驶进阶的驱动来源,大量用户可能遇到的小概率场景,变为有偿数据由智己吸收后,会作为更新版本反哺到用户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当中。

智己:未来的起点,源于一场高质量睡眠

总结

智己的玩法比较多元,表达的价值观其实是“大成若缺”。如果说行业对智能电动车有普遍共识,那么也只是无终局式的悬疑剧,所以可持续进化、快速迭代是跟上或引领节奏的最佳方式。

AIRO的几大部位进入工程节奏,可视为智己在研发与出行定义层面上占得的先机,而产品的层次和进化空间终究取决于创造者的视角,这就要求后者不仅仅是个工程师,还要是个“生活家”。

愿意让理念落地,让用户未来的汽车生活更有艺术感的加持,是属于智己的坚持。当然,技术仍然是与同行过招的底牌,但此处又要举一下戴森或者哈曼卡顿的例子,成功大抵会属于那些实力与品位兼备的品牌。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657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