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味药止牙疼,药王孙思邈传世妙方

牙齿疼起来有多厉害,老话说得好,常思牙痛苦,方知身体健康才是福。

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春夏秋冬,都会有牙疼出现。

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朋友,牙总疼,用了很多办法也不能根治,他因此半开玩笑地说:“看来我只能去拔牙喽。”

两味药止牙疼,药王孙思邈传世妙方

拔了牙是不是就真的一劳永逸了呢?

不一定。

牙疼基本上都跟火有关,只不过这个火,可能是实火,也可能是虚火,实火牙疼,用点清热解毒药,很容易就解决了。就好像着火了,一盆水泼上去,这火也就灭了。像这种反复发作的牙疼,十有八九是虚火。而虚火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就在于,今天你把它灭了,明天它很可能又烧起来了。

中医怎么治呢?大家记住一句话,实火要泻,虚火要补。

如何补呢?你看这个牙齿,中医说,牙齿是骨之余气所化,一个人浑身上下,除了骨头,最坚固的就是牙齿了。又说,肾主骨,生髓,牙齿生长的过程,就是髓不断往外溢的过程。

所以牙齿的问题跟肾是有一定关系的。肾阴亏虚,阴虚了,火就起来了,虚火上攻到牙齿,表现出来就是牙疼。说到底牙齿也只是个“替罪羊”,你把替罪羊拿掉了,但始作俑者还在,这牙疼啊就不能算根治。

简单来说,就是要补肾阴。

今天就给大家说上一个止牙疼的小方子,非常简单,虽然只有两味药,但是却师出名门,出自唐代大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

原文这样写道:“治齿根动痛,生地黄、独活各三两,上二味细切,以酒一升渍一宿,以含之。”

生地、独活各60克,用一升的白酒泡一晚上,第二天,把药酒含在嘴里,不要急着吐掉,可以多漱一会儿,要让药性充分作用在患处,每天数次,能够起到止疼的作用。这个药酒,除了含漱,喝一点也是可以的,能加速药效。

或者你也可以这样,取独活、生地各9克,注意是各9克,加起来一共是18克,研末,每次取9克,水煎服。

清代的《续名医类案》里有过记载:“治牙齿风热上攻肿痛,独活、地黄各三钱,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和渣温服,卧时再用。”

说到地黄,略懂中医的朋友可能都不陌生,地黄尤其擅长补肾。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地髓,顾名思义,大地的精髓,就是说它可以把土里的精髓都吸收过来为自己作用,所以有一种说法,讲地黄不能多种,种多了土壤就变贫瘠了,很难再长出别的农作物来。

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肾主封藏,你看这两者之间是不是很像?所以用地黄来滋补肾阴,再妙不过。

地黄又分为生地和熟地,生地经过炮制,变黑了,就叫熟地。熟地主要是补,性子也是温温的,生地是一边补一边泻,它带点凉性,滋补肾阴的同时还能清热凉血。热入血分,血液就像一锅沸腾的热水,生地补进去的阴液是凉的,等于是往这锅里添点凉水进去,那沸腾之势不就减轻了。

又为什么加独活呢?

孙思邈这里强调了一点,齿根动痛,就是牙齿痛的同时,牙齿又松动,摇摇晃晃的,前面说了,牙齿是骨之余气所化,肾主骨,肾不好,牙齿就长不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有风,独活,中医治疗风湿痹病常常用到它,用它来把风寒湿邪散出去。独活可以祛风,又擅长入肾经,可以把肾经浮风散出去。

独活作为风药,风药一吹,那滋阴之药就跟着飘飘洒洒,不光是肾,五脏六腑都能受到滋润。

独活的药性虽然偏燥,但是加了生地就不一样了,打个比方,就像风里夹杂着一点牛毛细雨,这种感觉是不是很柔和,很滋润?

所以生地和独活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另外,独活还有止疼的作用。

据《肘后方》记载:“治风齿疼,颊肿,用独活以酒煎热含漱。亦可与细辛、羌活、川芎、生地黄同用,散寒止痛之效更佳。”

生地配上独活,既能治肾虚牙疼,又能治风火牙疼,还有像中老年人牙根松动,也能治。

两味药止牙疼,药王孙思邈传世妙方

怎么判断肾阴虚呢?有一个简单又实用的办法是看舌苔,肾阴虚的人啊,舌红苔薄甚至没有舌苔。

补肾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说今天补,明天就能见到成果,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你跑偏了多少路就要一步不落地跑回来。所以这个方子更适合江湖救急,你有牙疼了,先把疼止住,然后再吃上一段时间的六味地黄丸,慢慢地把这个虚损填补回来。

#健康明星计划##头条健康##男性健康知识#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699.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