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香港的经济比较发达。回到鸦片战争时期,香港就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与此同时,英国在香港设立了很多本国的企业.在他们的管理下,英资企业很快在香港占据了一席之地。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和英国撤出了大部分企业,但少数英资集团选择留下,此后一直在香港工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最知名的是四大英资财团.他们不仅涉足多个领域,还控制了15家香港上市公司。
你可以想象这四个财团有多有钱。但到了现在的高度,这些财团背后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小伎俩。
有的坑过华为,有的还资助过李嘉诚.四大英资财团是什么?背后有哪些故事?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01 汇丰集团
,四大财团之一是汇丰集团.想必,很多人都熟悉汇丰集团的名字,其中最著名的是汇丰银行.也许在mainland China很少有人知道,汇丰银行是不折不扣的英资企业。
1865年,时任港航董事长的英国人托马斯苏石兰,凭借其庞大的网络和15家外国公司创立了汇丰银行。
短短一个月后,我们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当时清政府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带来的连锁反应造就了清政府外债急剧增长.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没有一家像样的银行能够为清政府提供大量的财政支持。
在苏眼里,这种局面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巨大商机。“汇丰”之名,也是苏凭借人脉对的邀请。
汇丰银行成立的第二年,香港政府面临经济危机,一个紧急情况,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题名的.
事后,为了报答他的恩情,表明,苏可以看出的商业头脑。
1884年,清政府急需资金在台湾省修筑防御工事,但在日本的威胁下,几乎所有银行都不敢向清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这时,汇丰银行脱颖而出。这也是汇丰银行第一次与清政府合作。之后,是汇丰银行提供了10万元港币的支持,使得其渡过了难关。.
这也使得香港政府将港币发行的权力交给了汇丰银行,.从1874年到1890年,汇丰银行占清政府贷款总额的70%。
在清政府的“支持”下,汇丰银行成为当时最大的银行,一时辉煌。之后,他在抗战期间,汇丰银行也重新发展起来。
抗战结束后,汇丰银行退守香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到来,汇丰银行再次看到了发展的机遇。
38778bc154f066a" alt="香港隐秘四大英资财团:各有千秋,富得流油,有的赞助过李嘉诚">
在此期间,通过对华商企业的扶持,汇丰银行得到了自我的再一次发展。其中,包玉刚在汇丰银行负责人沈弼的扶持之下,一跃成为了一代船王。
紧接着,沈弼也是在暗中促成了包玉刚和李嘉诚的合作,再之后,并以低价向李嘉诚提供贷款,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李嘉诚在香港的地位。
但是发展势头正旺的汇丰银行,却遭到了美国司法部的制裁。
但是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逃脱美国司法局的处罚,通过所谓的“内部调查”,汇丰银行向美国司法部提供了一份可以起诉华为公司的材料。
02 怡和集团
怡和集团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店,曾经位居香港四大洋行之一,如今也是香港最大的公司。我们所熟知的永辉超市,7-11等隶属于怡和集团。
但是作为香港的四大财团之一,怡和集团却显得格外的低调。
1832年,怡和洋行在广州成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公司迁移到了香港置地和九龙仓。
但是后来,九龙仓被包玉刚拿下,无奈之下,怡和洋行开始将目标转向香港置地。
然而祸不单行,香港置地最终也被李嘉诚拿下。
使得怡和洋行最终不得不以高价从李嘉诚手中收回股份,在此之后,怡和洋行便将资产进行了转移。
并且不断对内地产业进行投资。据悉,单就2020年一年,怡和集团就花费了310.5亿的高价,拿下了位于上海的一块地皮。
并且计划在之后的几年间,在上海打造一个金融城。除却上海之外,在北京、杭州等地,怡和集团也早已开发了自己的产业。
怡和集团一直秉持着只租不卖的模式,靠着租金和开发项目来实现营收。据资料显示,在2021年上半年,香港置业的利润就已经达到了3.94亿美元。
除了在香港置业的地产项目之外,在零售百货、建筑工程、汽车制造等等领域,都有怡和集团的身影。
零售板块有我们熟悉的永辉超市、万宁药房、美心食品等等,另外还有大众普及度较广的宜家超市和7-11。
另外在汽车板块,中升集团是国内的第二大汽车经销商集团,而早在2014年,怡和集团就斥资56.67亿港元,入股了中升集团。
此外,在全国范围内都知名的奢华酒店文华东方酒店,也是在怡和集团的旗下。
如今,怡和集团经营的年限已经超过了189年,根据《财富》排行榜显示,在2020年,怡和集团已经位列世界500强的301位,并且势头正猛。
03 太古财团
太古里、太古汇这些名字,我们早已经是耳熟能详,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才误以为这是我们的本土地产。
其实不然,这些分散在一线城市的商业性地标背后都隶属于一个品牌,那就是太古财团。
太古集团的最初创始人约翰施怀雅,在200年前从事的是羊毛贸易,但是随着各国殖民者的入侵,外国廉价棉花的流入,使得英国本土的羊毛贸易受到了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约翰施怀雅的父亲和祖父也就破产了。
等到其成年之后,无奈之下只能白手起家,转战其他行业。1816年,23岁的约翰施怀雅在父亲的帮助下开办了一家纺织厂,从事纺织贸易。
约翰施怀雅去世之后,产业交由自己的两个儿子继承。其两个孩子更具商业头脑,将约翰施怀雅的产业经营成了国际性的企业。
1861年,在南美内战的影响下,约翰施怀雅的儿子开始将目光放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在中国投资了蓝烟囱轮船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之后,施怀雅兄弟利用大量的资产,在上海收购了布鲁尔洋房,这也就正式成立了“太古洋行”。
1970年的时候,太古集团的产业开始进军香港。在当时英国占据香港的时代背景下,太古集团在香港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并且一跃成为香港四大洋行之一。并且在此之后的很多年,太古集团的主要业务也都一直分布在了香港。
但随着中国内地的迅速发展,太古集团自然也是不能错过这样一个大好时机,迅速地在上海、北京等众多一线城市都开展了自己的业务。
甚至当时在李嘉诚和包玉刚对四大洋行的收购中,太古洋行也是唯一的幸存者,这和太古集团重视实业的作风密切相关。
就算是如今在疫情的影响下,太古集团旗下的太古地产仿佛也是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其集团下的位于香港的写字楼,租用率仍然是达到了96%,其他商铺地产也是都保持在了98%以上的租用率。
并且在疫情影响之下,太古集团不仅没有放慢脚步,反倒是对现有项目进行大力发展,先后有多个项目在明年都要实现竣工。
在疫情逐渐恢复的当下,写字楼的需求和黄金地段购物中心的需求也是逐渐得到回升,想必在之后的日子里,坐收租金的太古集团会更上一层楼。
04 嘉道理财团
香港的四大财团还有一个就是嘉道理财团,不同于汇丰、太古等其他的财团,嘉道理家族似乎真的将自己当成了中国人。
抗日战争期间,嘉道理家族第二代罗兰嘉道理为了抵挡日寇的进攻,不惜将在香港花费重金修建的电厂炸掉了。
也正因如此,他遭到了日本人的软禁,直到几十年之后才被释放。
后来,嘉道理家族更是将位于上海的一座豪宅捐给了我国,这座豪宅在建设的时候足足花费了100万两白银。
除此之外,嘉道理家族在中国也是先后参与了多项慈善事业。如今,嘉道理家族已经延续了四代人,其产业也是持续了100多年。
在香港,几乎七成的电力市场都掌控在嘉道理家族的手中,其名下的中电集团也是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嘉道理家族单单靠着发电就可以赚取上百亿元。虽然很多人都以为李嘉诚是香港的电力之王,但是殊不知和中电集团相比,李嘉诚公司电力覆盖的区域仅仅是小部分。
除了在电力行业,在其他行业,嘉道理公司也都是有着自己的上市公司,其中就包括大受欢迎的半岛酒店。从起初到现在,嘉道理家族也一直是香港的十大豪门之一。
这四大英资财团在中国也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并且在香港的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虽然这种影响对香港的经济乃至内地的经济都有一定的带动和刺激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却也是一把双刃剑。
毕竟在其背后是外国人在掌控,一旦发生变故,那么就会起到一定的垄断效果,致使我国的本土企业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尤其是在这四大集团中,在商业竞争中,有人对李嘉诚伸出过援助之手,有人却在背后搞过华为。
这些举措对我国的市场走向和国内企业的发展无疑都产生了一些影响。
也许在那个经济实力需要得到快速发展的香港,这四大英资集团的出现,化解了香港的当务之急,提高了香港的整体实力水平。
但是在当下,也许香港更需要一个拒绝垄断,可以进行良性竞争的经济市场!
参考资料
1、环球时报《外媒爆料:原来是汇丰银行!暗地里“阴”了华为》
2、《洋行之王:怡和与它的商业帝国》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