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人体的主要的脏腑分成五脏和六腑,那么脏和脏之间的关系,就是五脏之间的关系。心、肝、脾、肺、肾这五脏具有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特有的病理变化,但却不是孤立的存在,脏与脏之间除了在形态结构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之间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脏与脏之间也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心脏在人体的胸中偏左,五行属火,属阳;肾在人体的腹部,属阴,属水;两者感觉完全不搭边的脏腑,依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中医上叫做心肾相交,也被称为水火相济、坎离交济。心肾的这种平衡受到破坏,就会造成疾病的发生,也就是心肾不交。所以心肾相交,两个脏腑相交的是阴阳、水火、精血的平衡。
一、水火既济
一般来说,很多人都认为水火不容才是常态,但是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却有一个很有名的概念,那就是水火既济,这个概念是从《易经》演化而来的。水火既济主要表现在心肾功能的“亲密关系”。心的位置在上,属于火。肾的位置在下,属于水。
两者存在着水火升降的关系,心火向下到达我们的肾脏,和肾阳一起温煦肾阴,让肾不受寒邪;肾水也必须上济心脏,向上到达心脏跟心阴一起涵养心阳,保证心阳不会过于亢盛,受到损伤。如果肾没有心火的温暖,心没有肾水的滋润,心肾水火的平衡就会失调,疾病也就随之发生。这种水火既济的关系,其实就是心肾阴阳升降的过程,达到体内水火的平衡。
二、精血互生
精血是我们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是不可或缺的,心主血,肾藏精。精血之间的相互转化,血液可以化生成精,精也可以化生成血液,为心肾相交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三、精神互用
心有藏神的功能,是我们生命活动的主宰,肾藏着体内的精气,精又可以生成髓,汇集于我们的头脑。精和神之间的关系是:精气可以化生神,同样神能控制精气的运行,所以说,我们的精神活动,不仅仅是心一个所控制,跟我们的肾脏也有很大的联系,两个脏腑的共同作用保证我们精神意志活动的正常。
四、君相安位
中医常常将人体的脏腑进行君臣将相之分,这个概念来自《黄帝内经》的“灵兰秘典论”,心为君,属火,在上,是全身的主宰,肾为臣,水火皆有,其中相火寄于右肾,是全身阳气的根本,也是神明意志的基础。君相平衡,则心阳充足,心肾上下相互交济得当,所以心和肾两者的关系也表现在心阳和肾阳之间的关系。
在病理状态下,心和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血的动态平衡失调,表现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的局面,水不济火,肾阴耗损过多,导致阴虚不足,心火亢盛、心肾阴虚、心肾阳虚等病症。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