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是怎样形成的

人的习惯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习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首先,习惯是注意的结果。

习惯依赖于本能、习惯和价值的相互作用。本能使人关注与生存密切相关的事物;生活中,人们习惯了,开始学会忽略一些事情,去关注别人。价值是引导人们根据未来预期塑造新模式的另一方面。

本能、习惯和价值在任何给定的时间都会参与注意力模式的形成。比如在引导注意力分配的过程中,是按照本能和习惯去打网球,还是按照价值的要求去复习功课?意识必须在相对抵抗的两个原则之间进行调整和选择。这为我们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条件。

第二,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

对于什么因素影响和决定行为,心理学领域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在众多行为因果观中,被大众接受的一种观点是行为、环境和个体相互影响、相互决定,形成三角互动关系。按照这种观点,培养好习惯,不能等“习惯了”、“学会了如何避免”,更不能等“明辨是非”。而是要积极引导主体用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进行自觉培养,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行为习惯是自我调节的结果。

对此,柏拉图指出:如果行为只是由外在的奖励或惩罚所决定,人们就会不断地改变方向,就像风向标一样,去适应作用于他们身上的各种短期影响.事实上,人在面对各种冲突时都有自我引导的能力,使人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对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施加一定的影响。

人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动物。人的行为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能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把外在要求内化为自己需要的过程。

第四,习惯是动力定型。

任何习惯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通常把习惯形成的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最低级处于无意识阶段,在外力的监督和教育下,不断强化形成的条件反射成为最低级的习惯;第二个层次开始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依靠内部的自我监控,也是经过多次反复才形成的。这种行为习惯一旦被破坏,内部就有所调整,但要有努力的意志;第三个层次是自动化。这时,它已经达到了类似本能的水平。它不需要监督或意志努力,而是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比如孩子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自觉读书,认真听讲,学会中耳、眼、手、口并用;自学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那么家长和老师就不需要每天监督孩子的学习,他们也不会把学习当成负担。

简单来说,习惯是通过不断强化行为形成的。养成习惯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外力的积极诱导或监督形成习惯,另一种是基于主观意愿形成习惯。这两种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行为强化的过程。

例如,一个孩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养成早起和锻炼的习惯。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外部强化,即家长在孩子早上不小心起床锻炼的时候及时表扬奖励孩子,然后每当孩子早起锻炼的时候,家长就这样做。经过反复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可以转化为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是怎样形成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进行外部强化时,奖励或鼓励不仅要满足孩子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还要考虑到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内部强化,也就是孩子自己意识到早上起来做运动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好处,于是开始有意识的强化这种行为,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时间长了,他们就养成了习惯。这个过程是靠孩子的意志力维持的。“有事对你好”,这种自我认同的内心体验,其实是和物质、精神、发展需求联系在一起的,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强化。

俗话说:“习惯了就好,受益终身。”“小成功是自然的,习惯是自然的。”可见,习惯是由反复的行为形成的,是按照自然规律发展的。每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都不是天生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有意识地培养一个好习惯或者改正一个坏习惯。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是怎样形成的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8121.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