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横空出世。可是,十几年过去了,东北的经济状况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善,GDP放缓甚至惊动了中央。对此,山大教授黄少安不禁提出了疑问:
所谓"振兴东北"的口号下,究竟有多少事情真正落到了实处?东北经济为什么一直没有起色?这个问题的答案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纵观历史,立足现在,也许我们能从其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产业结构单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北靠着被日本统治时期打下工业基础和一系列大油田的开发,成为了人们争相定居的富庶之地。
当时,全国有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58个规划在东北发生,占全部项目的三分之一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都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奠定了东北重工业的基础。
最终,这个领域的辉煌让东北"不思进取",形成了极其单一的产业结构,工业在东北的经济占比一度达到了64.3%,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程度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让东北在改革开放前能够如鱼得水。
然而,改革开放后这个优势就丧失了,沿海地区通过经济市场化和开展贸易活动迅速发展,东北却没有及时跟上时代潮流发展市场经济,经济增速开始大幅度放缓。
到2014年,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经济增速分别是5.8%、6.5%、5.6%,位列全国后五位,经济增速滑出合理区间。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东北也没能再延续自己的优势。
1978-2016年,东北三省的粗钢产量平均增速为5.86%,低于全国9.11%的水平,导致占全国产量比重大幅度下降。
在新兴产业方面,2015年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值占全国的65%,但东北只占了其中的6%,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没有成为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2017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东北仅仅占了6.8%,比江苏少了四分之三的水平,说明东北缺乏新兴产业成长平台。
在原有的优势产业不再占优势,而新的产业还没能撑起一片天的情况下,东北经济的衰弱可以预见。虽然东北还靠着扎实的工业苟延残喘,但石油、煤炭和森林资源都是有限资源。
在大量项目开工建设后,各种优势资源已经接近枯竭了,全国划定的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东北占了21个。至此,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经济战略的调整不当和过度单一的产业结构,共同给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致命一击,让东北彻底陷入困境。
陈旧的体制
在国有企业的改革浪潮中,东北虽然没有掉队,但是和早已摆脱"铁交椅、铁饭碗、大锅饭"这些阻碍经济健康发展问题的沿海地区相比,东北的改革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不少国有企业仍然保留着这些陈规旧矩;供水、供电、供气社会化这些沿海地区早已完成的任务,在东北才刚刚提上议程。
纵观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必然是民营企业占主导的,国有企业不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东北的经济体制则正好相反。国有企业的一方独大占据了大量市场,民营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
东北三省的国有企业资产明显高出江浙粤等经济发达地区,三省平均达到了近50%,说明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国有经济的依赖性非常强,但是国有经济大多是传统产业,经济结构缺乏多元化,经济效益也就很难提升。
水土不服的投资者
在很多投资者眼里,东北绝对算不上一个赚钱的好地方,这也是东北振兴始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很多投资者在沿海地区做生意,当地政府大开绿灯,倾尽所有来支持经济的发展。
而东北政府和市场的双双失灵,让投资者望而却步,东北三省连年走低的投资增速足以表现投资者的态度。
从经济上来说,以万人私企数为例,2015年东北三省的最高值是122.89户,而江浙粤三省最低值为228.36户,相差近一半,黑龙江省更是只有浙江省的28%,体现在就业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黑龙江省私企就业数占人口总数的1.24%,而浙江则高达30.56%,经济差距可见一斑。
虽然这些年东北改革开放的思想已经比以前好多了,但长期以来的陋习还是需要时间去调整的。如果投资环境不得到改善,投资者无法放心参与经济建设,地方经济就难以循序发展,因为回顾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的发展史,外来投资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消失的人口
在所有榜单中,东北能独占鳌头的就是人口流失统计表,很多东北人不约而同选择海南定居,因此海南还被戏称为"东北第四省"。尽管每年有大量新生进入东北的各所高校,但是连东北人都不愿意留下来,更别指望外地大学生能够扎根东北了,一年长达5个月的冬季就劝退了一大批人。
没有人才,何谈发展?而没有吸引人的政策,自然也留不住优秀人才。2003年开始,东北的常驻人口持续净流出,七年间合计流出164万人,再加上本地自然死亡的人数,人口负增长已成定局,全年黑龙江全省的净流出人口为18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8%,而流入人口最多的浙江省则达到84万。
再加上,东北不容乐观的经济发展状况,客观上限制了薪酬的数额,许多人才更倾向于选择各方面都更加优秀的沿海地区。过去几十年东北经济的发展就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中,经济发展的缓慢导致人才流失,而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发展缓慢的现象。
沉重的负担
老龄化是个全球性的难题,在东北则显得更加迫切。因为对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十分彻底,东北的独生子女比例是我国名列前茅的,导致了两个劳动力需要赡养四位甚至更多老人的困境,2015年1.55个社保缴纳者就需要抚养一名退休老人,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了近一倍。
一方面,逐年增多的老年人口对政府财政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养老金缺口每年都在扩大;另一方面,不断出走的有效劳动力让政府更加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担。一边是不断增加的支出,一边是捉襟见肘的收入,经济状况没有起色是可想而知的。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优胜劣汰,对于经济市场也同样适用。东北既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又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却在一次又一次的振兴计划中失利,其中的原因需要深思。
国家不会放弃任何一块土地和土地上的居民,既然过去的十年已经证明以往的思路行不通,正所谓不破不立,如何对症下药,充分扬长避短,改革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将是重中之重。
今天,我们欣慰地看到东三省已经在积极地吸引人才和投资者,相信东北能充分利用老工业区的雄厚教育潜力,加快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背靠政策优惠实现自我升级改造,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再次重现当年"工业摇篮"时期的辉煌历史!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