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吃肉不容易使人发胖

应该说是三大产能营养素中,蛋白质相比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最不容易胖人的,而不是吃肉不容易胖人,因为肉有分白肉和红肉,肥肉和瘦肉。

应该说是三大产能营养素中,蛋白质相比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最不容易胖人的,而不是吃肉不容易胖人,因为肉有分白肉和红肉,肥肉和瘦肉。

红肉指猪肉牛肉,红肉脂肪含量高,吃多也容易胖;白肉指鱼肉、鸡肉、海鲜等,白肉脂肪含量低,主要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

肥肉更不用说,含大量脂肪,而蛋白质之所以不容易胖人,是因为有很高的食物热效应,约20%-30%,食物热效应是指我们摄入食物后对营养素的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代谢转化过程中消耗的能量。

我们平时会有这种感觉,蛋白质食物一吃进去,比如鸡蛋、牛奶、肉,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身体发热,发烧的人也不让吃高蛋白食物。

这就是因为,蛋白质消化吸收后,其中会有一部分强制变成热量散失掉,这部分蛋白质的热量,等于是直接消耗了,不会变成脂肪。

其次蛋白质消化吸收过程,本身也需要消耗大量热量,所以蛋白质吃进去后,消化吸收要消耗一部分,吸收后直接产热又消耗一部分,还要被身体利用,用来修复组织合成身体蛋白质(合成酶、激素等等物质),最后剩下一点热量,想要变成脂肪,又需要消耗大量热量。

因此,减脂期间只要蛋白质不长时间摄入过量,是不容易发胖的,而蛋白质的最优质的来源是肉类,所以减脂期间肉类是一定要摄入的。

有些人会说,那我吃蛋白质完全只吃豆制品等植物蛋白可以吗?

不可以,植物蛋白大多数为不完全蛋白,这意味着并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即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者合成较少不能满足机体正常需要从食物中摄入的氨基酸,而动物蛋白恰恰大多为完全蛋白质。

既有全面的必需氨基酸,同时肉类是丰富的维生素B12的来源,VB12是人体氨基酸代谢的重要的酶之一,蛋白质也不要全部只摄入动物蛋白,避免摄入过多脂肪。

减脂期间,建议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1:1的比例摄入。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936.html

(0)

相关推荐

  • 人身体真的很聪明

    我这么多年老因为自己胖,而烦恼,有时就不吃了,饿着,年轻的时侯还可以,饿着也没啥事,但是也没瘦,就这么折腾了二十来年,这几年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情绪抑郁,胆小,怕这怕那的。最可怕的是不单单便秘,就连尿量都少了,去趟厕所尿一点,喝水多了肚子就!胀的难受,我就害怕了,心想是不是得尿毒症了。整天胡思乱想,然后就自己去药店买点利尿的药吃,也不敢老吃,怕吃坏了,在前几天,我想老这样下去也不行啊,就去了村里的诊所,去看了看,人家也给拿了一瓶利尿的药,然后还有一盒治十二指肠的药,吃了你别说还真不难受了,我说这些,是让胖的人不要瞎折腾,要好好爱护自己的的身体,想减肥你就下定决心好好的减,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最简单的大小便都会出问题,我自己干养生,我没事就看看书,也懂了咋对待自己的身体,其实身体是最聪明的,它发现你不对劲,它马上就启动保你命的基质,去保你命,没事可别太透支自己的身体,

    生活 2021年10月13日
  • 纳指、标普指数再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板块再度走强

    证券时报e公司讯,美股收盘全线收高,道指收涨0.25%,纳指收涨0.33%,标普500指数收涨0.19%。科技股大幅领涨,微软涨超2%,英伟达涨2.5%,谷歌涨1.5%。新能源汽车板块再度走强,特斯拉涨3.45%,再创历史新高。中概股涨跌不一,比特数字涨超40%;老虎证券跌11.85%,富途控股跌8.57%,蔚来汽车跌3.36%。

    科技 2021年10月30日
  • 长时间戴耳机会导致听力下降吗(经常戴耳机多久会导致听力下降)

    很多家长都在控制孩子戴耳机的时间,担心影响听力,其实不论男女老幼,耳机这个东西,都不应该长期佩戴,听耳机造成的损伤,属于慢性声损伤,我们临床上也称之为噪声性耳聋,虽然现在智能手机都具备了高分贝的提醒功能,,但是这不意味着低分贝久是无害的。

    生活 2021年12月23日
  • 荣耀60采用骁龙870处理器,外观设计曝光

    近日网友爆料,荣耀60系列或包含了荣耀60 SE、荣耀60、荣耀60 Pro三款机型,骁龙870处理器,同时荣耀60 Pro也要上四曲面屏幕。

    科技 2021年11月25日
  • 当虹科技:中标3302万元超高清视频产业园项目

    e公司讯,记者从中国政府采购网获悉,当虹科技(688039)日前中标“花果山超高清小镇整体改造提升工程产业化运营平台建设项目”,中标金额3302.52万元。据介绍,当虹科技为广州花果山小镇提供完整的综合视听服务平台,包括5G+4K/8K超高清直播、4K/8K制播、媒体管理及大数据、老片翻新修复、城市电子屏监管平台等服务。

    科技 2021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