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美元疯狂放量,经济强于欧洲,通胀形势开始稳步攀升,相当失控。在英国退出欧盟之前,欧盟经济中有“三驾马车”,即德、法、英。如今,法国的通胀率已经从1月份的0.6%变为10月份的2.6%。与法国相比,德国和英国10月份的通胀率分别攀升至4.5%和4.2%。
但美元持续放量,全球通胀难以遏制。今天的情况特别类似于2008年之前的金融危机。甚至在西方国家,从经济学家、商界领袖到普通民众,都担心如果美国继续放水,会不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
我相信这样的担忧不仅限于西方国家,很多中国人也有同感。正因如此,有人认为现金为王,手握现金是最安全的规避风险的方式。
问题是全球通货膨胀在加剧,货币在贬值。手里有很多现金的普通人现在开始睡着了。把现金放在口袋里,或者选择存在银行,结果只会是现金的实际购买力被通货膨胀严重降低。
我根本没有多少钱。年度现金存款仍在减少。我该怎么办?
很有道理的说法,经不起推敲
现在很多专家给出一个说法,在国家经济欣欣向荣的时候,要用现金投资、创业,回报率远远高于将现金存在银行里。.
比如1990年在银行存1000元,最多能拿到2万多。别看短短30年,你的存款已经达到原来的20多倍,但现在2万元的购买力远不如原来的1000元。
换句话说,无论是把现金放在手里,还是存在银行里,存得越久,贬值越严重,实际购买力将变得所剩无几。
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蓬勃发展。那时候,如果你选择用这1000块钱做点小生意,很容易就能成为百万家财,概率很高。如今,房产从来不是梦。因此,有些专家表示,经济欣欣向荣的时候,现金应该拿来做生意。
后来他说,经济不好的时候,最好静观其变。就像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全球经济损失惨重。这个时候投资什么,损失什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将现金兑换成黄金,或者选择购买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虽然没有办法抵消现金贬值,但起码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熬到危机过去的那一天。
2008年到2015年,尽管经济不景气,股市却一片繁荣,大盘一度突破5000点。直到2015年下半年,股市崩盘才姗姗来迟。如果在此之前买入股票,截至2015年上半年,大部分投资者都能赚到大钱。
2015年股市崩盘后,房价再次上涨。如果你在这个时候买房,你会赚到足够的财富,让普通人笑得合不拢嘴。
所以,专家的建议是,经济不好的时候,要耐心等待。普通人要把钱留好,随时准备入场兜底。这种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坦白地讲,经不起推敲。
原因有三。
第一,普通
人手握现金筹码并不多,一旦被套牢,往往缺少后续资金的支持,很难脱套。换句话说,普通人手握现金筹码太少,玩不了这么大,也承担不起失败的风险。
第二,普通人掌握的信息往往不对称,很难准确地把握入场投资的机会。机会稍纵即逝,一旦抓不住,便步步跟不上。最后未必能赚到钱,反而更容易成为资本收割的“嫩韭菜”。
第三,普通人是拿储蓄和生活费投资的,一旦被套住,他们的生活会直接陷入窘境。而真正的有钱人是拿资产产生的收益投资,即便被套,他们也无需为生活担心,自然能坚持得更久,也更善于面对风险。
所以,你会发现这些专家说得很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好比,当房价上涨的时候,普通人往往是后知后觉。等察觉到的时候,房价已经涨了很多了。
这时候,普通人要么是买不起房,要么又何来投资呢?要么,是不敢拿仅有的血汗钱投资,以免钱被套牢。这就是普通人的窘境,但对于有钱人,他们是用富余的钱买房,无论会不会被套牢,他们可以不在意,也等得起房价回暖。
这些细节,往往是专家们不会告诉你的事实。
问题来了,手握现金的普通人,我们究竟该怎么使用手里的钱,才能让钱变得物超所值?这里介绍四种策略,分别针对刚毕业的年轻人,已经打拼了一段时间的职场人,以及中年人和老年人。
事实上,别管外部环境怎么变,我们需要反观自身,根据自身所处的年龄段和现状,去规划我们手中的现金,这才是合情合理的安排。
刚毕业的普通年轻人,该如何使用现金
如果你是刚刚毕业的普通年轻人,手里的存款可能并不多。主要是往年的压岁钱、父母给的零花钱,勤学打工赚来的零用钱。全部凑在一起,可能有三五万存款,就已经很不错了。
那么,这三五万该怎么安排呢?
按照专家的意思,如今经济情况并不太好,最好的策略就是“等”,等机会出现,能够让你大捞一笔。但问题是,这些专家不会告诉你要等多久,更不会教会你如何把握投资良机。至于想要捞一笔,会遇到哪些风险、会不会赔掉家底,恐怕连专家自己都不知道。如果他们真有这些能力,他们也不会委屈自己从事专家这份职业了,而是直接选择成为投资人。
所以,对于刚毕业,手中握有少量现金的年轻人,这笔现金最安全、最可靠的使用方式是,一半以上存起来。另外的一半,用于投资自己。更具体一点说,可以投资你比较看重的技能培训。
很多年轻人,应该意识到一件事。当你能够熟练掌握一项用处比较广泛的技能时,你在工作上体现的价值,以及未来择业、跳槽时面临的选择机会,会多很多。你的薪酬待遇,很可能会因为你的某一项技能,以升职加薪的方式得到变现,这才是年轻人最好的投资。
更直白地讲,你这点钱干不了什么大事。投资技能,提升个人能力和职场核心竞争力,是最划算的。但切记,有两个坑一定要避开。
第一个坑,是将全部存款用于技能培训的投资,这种做法不可取。至少,你也要将40%的现金留在手里,或购买随时能够兑现的理财产品。换句话说,你手底下得留出应急的钱。
第二个坑,投资技能时,一定要慎重选择。不是技能越多越好,而是要选择对你职场跃迁有帮助的技能,或是那些容易进行副业变现的技能,这些才是你要选择投资的好技能。
就好比影视制作所需要的PR、AE等技能,这些技能可以让你的职业选择更宽泛,同时还能找到不错的兼职,创造第二份额外收入。
所以,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如果不是经济学专业毕业,最好远离股票、基金、彩票这类不靠谱的来钱方式。把有限的现金和精力,用到提升自己的第二技能、第三技能上,是最可能实现高回报、也是最容易的变现方式。
不要心存侥幸,踏踏实实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工资就会大概率水涨船高,跑赢通胀。
谈完刚毕业的年轻人,接下来要谈论的是那些已经在职场上打拼多年,拥有一定经济基础、年龄奔着三十而立的“职场人”,他们又该如何运用手中的现金呢?
三十而立的“职场人”,该如何运用手中的现金
坦白地讲,接近三十而立的“职场人”,少数已经结婚了,多数虽然还是单身,却也在恋爱、结婚、备孕的路上。他们所处的环境更复杂,生活成本也更高。手中虽然握有现金,却比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好不到哪去,存款普遍在10万以内,少数能达到二三十万。
那么,他们该如何运用手中十万左右的现金呢?存银行肯定跑不赢通胀,但投资股票、基金,风险又太大。若分摊投资,虽然能降低风险,但回报率又显得太低。
怎么办?
在这个年龄段,最好的现金投资策略是,将投资风险分摊开,并且确立投资逻辑和序列。
排在投资序列的第一位,依旧是投资自己。或者说投资一项技能、能力,让自己的职业身价或技能价值倍增。这是最稳妥的投资。如果以10万存款计算,建议拿出5%到10%用于自身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排在投资序列的第二位,应该是银行存款。存款利息虽然很低,但你要意识一点,这些随时能够调用的钱,是你生活的底气。如果手握10万元现金,银行存款不必太多,20%到30%即可。
排在投资序列第三位,应该是回报率稳定的理财产品。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长期的。比例的话,建议与银行储蓄合在一起,能够达到50%到60%。这意味着,你有一半的资金,是可以随时调动的。
排在投资序列第四位,建议拿出20%到30%用于混合投资,投资的对象包括黄金、基金和国债等选项,尽量绕开风险极大的股市。
最后,手中再留下10%左右的应急资金。
这样一来,基本上可以顾全到方方面面。而你最大的投资,其实还是你自己。只要你有本事,而且在不断进步,你就有机会赚到更多的钱,遇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如果与刚毕业的年轻人对比的话,你会发现在现阶段,你已经可以承担少许的风险。但是,风险不宜过大。不然,玩得太大,反而容易耽误你个人成长这件“正经事”。
要知道,现阶段“精力”同样是你的财富。你把精力过多用在股票、基金这些事情上,未必能够给你带来更大的回报,反而会耽误了你的能力成长期。
那么,结婚以后,人到了中年,现金投资策略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人到中年,现金投资不仅要稳,更要看得远
人到中年,多数已经成家立业,甚至家里多出了一、两个娃。一时间生活成本高、压力大,时刻还要担心工作被年轻人取代。而且在这个阶段,精力也开始大不如前,再也无法像年轻人那样拼生命、拼消耗。再加上上有老,下有小,让不少中年人有种说不出的疲惫。此时的家底,未必变得多雄厚。毕竟花销上的增速,远超过通胀的速度。
此时,手中的现金该如何投资、使用更划算呢?
答案是,通胀率不再是你应该考虑的主要风险。普通中年人最应该在意的风险只有两个,一个是失业,一个是健康风险。
如果你失业了怎么办?肯定要确保手中有足够的存款,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失业风险。
除此之外,根据自身的条件,给自己和家人买一份重疾险。换句话说,你要尽量避免“一场大病,拖着家人一起回到解放前”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里拥有足够的存款,以及为家人备齐疾病相关的保险很重要。
倘若有能力的话,也要购买商业意外险、商业养老保险。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开始为养老做准备,这一点都不夸张。至于工作中缴纳的五险一金,甚至是六险一金。里边所涵盖的养老金,并不够我们将来养老使用。
总体来讲,医疗保险是最重要的。如果资金分配紧张的情况下,以医疗为主。因为大病面前,我们普通人真的承受不起。
当我们备好了储蓄金、上齐了医疗保险后,接下来究竟该投资孩子,还是投资自己呢?
答案是,夫妻之间,一定要有一个人投资自己。原因很简单,失业风险的管控,不亚于医疗风险。人过了35岁,一旦失业,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里的“合适”可不是什么高要求工作,而是能达到温饱线的工资就可以。可实际情况则是,一线城市失业的中年人,下一份工作收入可能只有两三千。这在一线城市,根本就难以维持生计。这并不是什么危言耸听,而是现实情况。
年轻力壮的中年人,还能跑外卖。若过了40岁,外卖这样的职业都会嫌弃你,担心你腿脚不快,外加容易过劳死。所以,夫妻之间,一定要有一个人投资、学习一项可以兼职的技能。一旦失业,兼职技能能够立刻补上收入空缺,不至于让自己、让整个家庭过于狼狈。
最后,才是投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为何要将孩子排在最后一位?答案很简单,儿孙自有儿孙福。若父母有能力,自然要投资孩子。但前提是,中年人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妥当了,把风险管控好。不然,一味地在孩子身上砸钱,能不能有收获不好说。很可能,你的家庭因为各种风险和生活压力,率先崩溃。
以上这些事情都处理妥当了,若还有闲置的现金,再选择投资黄金、基金、国债。
在这个阶段,无论黄金、基金,还是国债。对普通人而言,这些投资其实不重要。风险管控、未来布局,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本末倒置的事情上。
那么,老年人又该如何使用现金呢?
老年人现金安排,最简单,也最难
老年人手中的现金,可以购买回报率稳定的,随时可以取出来的理财产品。至于股票、基金之类的,能不碰尽量不要碰。即便想玩,投资比例最好也不要超过存款的20%。
原因很简单,老年人要以“稳”为主。至于通胀率,普通的老年人不必考虑。除了要拥有足够的存款之外,如果还能投资商业医疗,最好给自己备一份。但前提是,一定要认真了解购买的医疗保险,确定保障期限,千万不要被骗。
最后,拿出一部分钱用来投资子女亲情。但这里有三个误区,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避雷。
第一个误区,老年人千万不要把钱一味地砸在孙子、孙女身上,时间一长,未必能换来感激。要知道,孩子的爸爸妈妈表面上会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孙子、孙女花钱感恩戴德。可时间长了,他们就没感觉了,而且认为老年人给孙子、孙女花钱理所应当。
这意味着,这部分感情投资的钱,其实白花了。给孙子孙女买东西没有错,但切记退休工资有限的情况下,要避免承担孙子孙女的各种课外补习班的大额学费。
这部分钱,老人可以补贴给子女,但千万不要把这种关爱,变成自己的义务。花钱,也要学会该如何花出去,让子女对自己时刻抱着感恩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误区,如果子女生活压力大,老人有能力帮衬子女的情况下,千万要避免月月补贴,让子女养成从老人这里领钱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子女不仅变得不会感恩,相反还希望老人的补贴能跟着通胀率一起涨。原本是善意,最终收获的反而是子女对老人的各种埋怨。
第三个误区,时刻惦记老人钱的子女,老人一定要捂好了钱,偶尔要给出去一点,吊他们的胃口,让他们看在钱的份上对老人照顾的周到一些。但千万不要将工资卡,以及收入、存款情况彻底告知子女。不是所有的子女都能忍住贪念,不要让他们有“犯错”的机会。
问题来了,这部分钱该如何补贴或投资在子女身上呢?
遵循三点原则。
第一,如果儿子、儿媳,或是女儿、女婿关系比较好的情况下,老人需要观察、确定子女组建的家庭中,谁负责管家,就把钱补贴给谁。但是,一定要让子女的另一半知道。换句话说,这钱,不能“肉埋饭”,要让子女对自己心存感激。如果关系不太好,建议把钱给自己的儿子、女儿,而不是交给儿媳或女婿。
第二,给子女钱时,一定不要让他们有规律可循。千万不要每个月一给,那样会变成义务。建议两三个月,找一个名目给一次,金额也不要相同。这样一来,子女既盼望着,又不会把父母给钱这件事,视作父母义务。
第三,老人可以主动给女儿钱,但儿女要钱时,老人要学会拒绝或是在下个月找儿女要回这部分钱。
事实上,给钱归给钱,但借出去的钱需要找儿女要回来。为什么?因为老人要给子女立规矩。规矩很重要,有了规矩,老人未来的生活才会更有保障。一旦规矩模糊了,老人会逐渐沦为子女的自动取款机,这样一来,老人就悲哀了。
所以,到最后,如何投资亲情,是老人必须用心思考的事情。
总的来说,人生不同的阶段,普通人有四种现金使用策略。你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安排好现金的使用,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稳妥。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还麻烦顺便“关注”,再来这里不迷路。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9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