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父母对你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这个问题达到了接近4000万的浏览量,而问题下面的一个高赞回答,引发了几百条讨论。

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父母对你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s问题达到了近4000万的浏览量,问题下一个高度赞扬的回答引发了上百次讨论。

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毁了孩子!3招教你让孩子“习得性成长”

答主无奈地叹了口气:

从小父母的压制已经让答辩者形成了深深的自卑感,不管别人怎么夸奖他,依然会觉得很自卑,不断挑自己的毛病,因为觉得自己不配。.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他也意识到这种莫须有的自卑源于父母,但他无法说服自己,也无法自信地接受别人的赞美。

在回答者的回答下,引发了数百场讨论,每个人都表达了和回答者一样的苦恼:

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毁了孩子!3招教你让孩子“习得性成长”

我们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心”的教育方法。父母总是想用这种“压制教育”的方法对待孩子。或许初衷只是为了培养他们坚韧的性格。

然而,不正确和持续的压制只会适得其反,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从而不够自信,甚至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于是干脆什么都不做了。.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习得性无助"。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毁了孩子!3招教你让孩子“习得性成长”

01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了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把小狗关在一个封闭的笼子里,只要蜂鸣器响,他就给他一个电击。

笼子没有出口。不管小狗有多害怕,它都逃不掉。

起初,在电击下,小狗会四处奔跑逃跑;但经过多次电击后,小狗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了,于是停止了奔跑,只是躺在地上呻吟颤抖。

原本可以主动寻求解决办法,但最终只能倒在原地,绝望等待痛苦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因为反复的绝望,小狗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它会从心底里认为,再努力也没有效果。

在这种认知模式下,主动寻求改变几乎没有可能。

如上所述,在父母的压力和否定下形成自卑心理的知乎,回答的是主,甚至是意识到这种自卑的来源,依然很难做出改变。.

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毁了孩子!3招教你让孩子“习得性成长”

02

就像上面实验中的绝望小狗一样,如果孩子总是处于压抑和否定的状态,不管他做了什么,做了什么,总是被说“做得不够好”,从不肯定和欣赏,孩子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

我认为我“只是个坏孩子”,所以我什么都做不了,而且我不够自信,进入一种低效能的消极状态,甚至可能会患上抑郁症。.

一次?

陷入“习得性无助”中,就没有办法抽离出来了吗?

当然不是!

“无助”可以习得,相对应的,“成长”也是可以习得的!

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毁了孩子!3招教你让孩子“习得性成长”

大多数人都知道上面所说的那个实验,却不知道这个实验是有后续的:赛里格曼治愈了习得性无助的小狗。

他是怎么治愈的呢?

在小狗面对电击已经放弃挣扎的时候,赛里格曼伸出了手,抱起小狗,按住它的爪子,一步一步往前走,直到小狗逃离电击范围。

小狗亲眼看到了自己还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重复几次后,奇迹发生了,绝望的小狗,又可以开始积极逃生了。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变得不自信、唯唯诺诺时,不要放弃孩子,更不要继续对孩子冷嘲热讽,事事否定他。

而是要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自己能行”的成就感,让孩子从“习得性无助”,转变为“习得性成长”!

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毁了孩子!3招教你让孩子“习得性成长”

03

1 带领孩子做一些有成就感的事

如果发现孩子不够自信,千万不要急着给孩子贴上“自卑”的标签,而是尝试着带领孩子去建立自信心。

建立自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去做一些有“成就感”的事,并适时给予肯定。

例如,可以鼓励孩子帮忙做些小家务,扫地、收拾自己的桌子等,把收拾前后的情景拍照片出来,让孩子看到前后的对比,看到自己的成果。

如果孩子有了足够的词汇量,还可以鼓励孩子写属于自己的“成功日记”。

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每天在睡觉前,跟孩子一起回忆当天发生的所有事情,记录1-3件孩子自己觉得很开心、有成就感的事情。

这个方法,能很好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毁了孩子!3招教你让孩子“习得性成长”

2 改变对孩子的说话方式

因为孩子年纪还小,思想不成熟,很多时候确实很调皮、不够自觉,所以我们总是很容易对孩子“口出恶言”。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想要说批评的话时,咬住舌头;想要赞美他人时,高声表达。”

对于陌生人,我们可以礼貌又耐心,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礼貌和耐心分一些给孩子呢?

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毁了孩子!3招教你让孩子“习得性成长”

3 成为孩子的支持系统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其实,孩子也是一样的,越否定越自卑,越支持越自信。

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毁了孩子!3招教你让孩子“习得性成长”

所以,不要成为孩子的“阻碍系统”,而是“支持系统”

从今天开始,学着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吧,只要不是触犯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事,只要是可以让孩子真正成长的事,就无条件支持孩子,哪怕只是口头上的肯定和鼓励,也会给孩子无限的力量。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1994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