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在床上赚钱,这个梦想从我刚开始工作就存在了。没想到某个天才发明了——这个词,在床上赚钱好多年,精辟地表达了我的愿望。
记得我毕业的时候,因为我学的是财经专业,总有亲戚朋友会说:“你学财经的话,肯定很会炒股。”好像学电子的话,应该能修冰箱。如果你学土木工程,你应该能盖房子。我的心碎了。
但这也让我更加关注股市,我发现像我这样一没资金、二没资历、三没资源的三无人员,股市似乎是一个我即可就能上手的实现我钱生钱梦想的好地方.
毕业后进入四大工作,整天花在项目上,基本没机会花工资。于是在2005年,我存了10万元,冲进了股市。
第一阶段 无知且无畏的投机者
2005年进入股市,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坏事。因为今年恰好是一轮牛市的起点,市场处于谷底,我当时看了几篇所谓的技术分析名著,当时正是情绪高涨的时候。
我记得很清楚,我的第一只股票是苏宁电器。
我买这个不是为了别的。我非常了解这家公司。没事就去我家旁边的苏宁。
当然,在买之前,我很努力。我见过的各种技术分析都上去了,画趋势线,找支撑线和压力线,研究锤子、天花板等k线分析方法。简而言之,我自我感觉良好。
3月份买的,到4月初涨了十几块钱,但是一个大的跌幅让我无法舒展,于是赶紧收拾东西跑了。而这一次,只用了一个月就收获了30%。
第一次买股票赚大钱是什么感觉?
反正当时我只有一种感觉。我为什么不早点炒股?
于是我和股票“王八瞪绿豆,对上眼了”.
有了第一笔大利润,我的信心倍增。
不知道大家对股权分置改革有没有印象,这是2005年股市的热门话题,也是当年炒作的好题材。
天威宝变
而我跟随一些“前辈”探索这类题材,其中天威不断变化,2005年下半年冲进来,被2006年半20%的调整吓到,但即便如此,我在这只股票上的收益其实翻了一番。
这一切让我发现,股票对钱生钱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于是我不断加大投资,整个2006年,我逐渐把这10万元投入其中。
我在06、07年的股市简直就是天堂,四处寻找所谓的“内部”
幕消息”,果断追击各类热门题材,再用自我感觉良好的技术分析为自己的买入寻找支持依据。
那段时期,我似乎把握到了股市的脉搏,收获颇丰,巅峰时期本金翻番。
然而否极泰来,07年11月大盘到顶快速下跌,短短一年时间连坐四个屁墩,大盘跌去了七成。
我虽说本金亏损了7成,但其实这是给自己留面子了。如果按当时账户中最高资金算,我其实亏损了8成多。
云南铜业是我当时持股中的一只,在大跌之前我其实几次进出这只股票,并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然而“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那时候几乎身边所有人都在谈论股市,动不动就是我的票今天又一个涨停板。
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我也狂热了,似乎云南铜业这种强劲的势头不会结束,而且其超好的业绩也让我对它信心十足。因此我在将近90元时又一次冲了进去,而这一次冲锋让我彻底留在了山顶。
期初的下跌我并没太在意,以为就是正常的调整,然而随后几次7%、6%的快速下跌,让我有些慌神。不过随后两天的大涨似乎让我又看到了希望。但我并没有等来继续地上涨,而是更加猝不及防的下跌。当我回过神,价格已经跌破50元,但似乎行情趋稳,一度价格又回升到70。这时我仍对云南铜业抱有幻想,总觉得它能涨回90元。可事情往往事与愿违,当到了18年半年,其价格跌破20元,我内心终于崩溃了,我割肉了。
在就地躺倒装死半年后,我熬不住了,在云南铜业之后,我的心理防线全面溃败,其他股票也纷纷割肉,我不得不面对自己几年积蓄都打了水漂这个事实。
割肉后我抱着仅剩的一点钱赶紧逃离股市,发誓再也不碰股票了。
第二阶段 疯狂积累知识的学习者
08年不仅是我股市上败走麦城的一年,我的职业生涯在这一年也有重大的改变。由于自07年开始,在事务所接连做了几个IPO项目,到了08年逐渐感觉身体扛不住持续的出差与加班,加之股市损失惨重更加重心理的阴霾,于是从事务所裸辞,任性的休息了2个月。
然而金融危机爆发了,原计划继续走专业路线、加入投行的计划彻底走不通了,因为各大投行这时期正在如火如荼的裁员。我转而寻找企业中的机会,但情况依然不乐观,我彻底的家里蹲了,而这一蹲就是半年。
我进入了低谷期,起初投资与工作的双重压力,除了焦虑还是焦虑,干什么都无法静下心。
然而,人在低谷中特别能“炼心”,而“炼心”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经历了4、5个月的迷茫与焦躁后,我开始将注意力从纠结投资血亏以及工作踏空这一具体事件,逐步转移到对毕业以来工作和投资的全面复盘上。
时间一晃就到了09年下半年,我加入了一家世界500强的央企,逐渐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当中。不过我对自己的复盘并没有结束,尤其是对投资的复盘。
多年后再回顾那段时期,我发现经过这次的锤炼,自己身上的浮躁被洗去了大部分,内心更加沉静,在对待任何事情都更能冷静、理性去处理,分析、思考也更加缜密;不仅如此,在面对困难时,韧性更足。
这次复盘我总结了自己的几大问题:
#做超出自身能力圈的事
短线操作极为考验对市场的敏感度以及对市场情绪的把握,而且由于短线中大资金对于市场波动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作为散户很难识别出大资金的真正意图,而技术图形也有可能沦为大资金的工具。
然而我却自以为学了技术分析,就有了神功护体。虽然大跌前赚到了钱,但这其实是大势赏的,自己的短线操作大部分都并不成功。
#仅关注表象,而忽略实质
之前的交易,我从来没有关注过行业和企业基本面,关注点仅在价格以及所谓的“内幕消息”上。先不论其中的真伪,这些都仅仅是呈现在市场上的现象,而依靠现象作为交易的判断依据,可以想象结果必然是追涨杀跌、上蹿下跳。
#没有投资原则,跟着感觉走,随情绪而动
没有基本的选股原则,每次买入都是靠看线、看形态用近乎自我催眠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而卖出时,同样靠的感觉,觉得价格过高了,觉得阻力过大,于是就卖出了。基本上买卖都比较随性。
在这之后,我重新找寻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任职基金经理的朋友谈起他的操盘理念,席间他的一句话仿佛一把小锤敲碎我思想上的玻璃罩。
“我不轻易预测,只是跟随大势而动;我不关心价格,而在意价格与真正价值的相对关系。”
在现在看来似乎很简单的道理,而在当时无疑就是照亮我的明灯啊。
听着他讲述自己的投资思路,宏观走势、行业观察、公司分析,我内心不断在狂喊,这不就是我天天工作上做的事么,这些能用到炒股票上?我似乎发现了一条适合我走的投资之路。
于是,我开始系统地学习价值投资理念以及方法。
自从这时候开始,我持续地从四大方面着手学习:
#思维与认知拓展
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向大师靠拢。这些年我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如《漫步华尔街》、《查理芒格的原则》、《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等。
#宏观经济
要想把握宏观走势,不懂点宏观经济怎么行。如《陈志武金融通识课》、《经济学思维》、《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等。
#投资方法
如《怎样选择成长股》、《股市稳赚》、《巴菲特的资产配置法》、《积极性资产配置指南》等。
#财务分析
如《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估值》、《透析财报 挖掘十倍牛股》等。
越深入学习,越发觉与其天天盯盘,真不如多读点书。
随着不断学习,我的大脑不再是一团浆糊,应该关注哪些数据、留意哪些事件,用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怎样做出自己的判断,我似乎找到了点感觉。
第三阶段 懂畏惧、知进退的投资者
我深知,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实践才能出真知。
2011年不仅我如愿地进入北大继续深造,也重振旗鼓再一次投入到市场当中。
我很庆幸当时决定进入光华就读MBA,最印象深刻的课程是被我们亲切称呼为优优老师的宏观经济学,让我发现原来经济学也可以这样吸引人。
而这段学习时光带给我的不仅是更丰富的知识,还有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同学,不同思想的交汇与碰撞带给我思维上的跃升一如之前那位做投资的朋友,虽然这并非直接与有关投资,但这种认知上的提升让我能更深入、更全面的看待问题。
有了这一系列的积累与提升,这次我不再是那个低头猛冲的愣头青,我始终提醒自己要保持对市场的敬畏,切不可让情绪替代理性,要懂得适可而止。
11年到13年我尝试将理论运用到对市场的判断中,我选择的切入顺序是先把握宏观周期,然后研究行业走势,待自己对宏观与行业都积累一定心得后,再分析与筛选公司。
不过我选择重回市场的时机还真是“超合适”,11年碰巧在经济下行时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阶段高点后开始回落,社融规模持续下滑,CPI冲高回落,PPI自高点回落。
整个2011年都处于衰退期,我就像地摊前买货的人一样,蹲在那里挑来拣去,一直到快年底,我看上了公用事业板块,这个板块属于重资产行业,对利率敏感,利率下降有利于其业绩表现,于是分批入手了国投电力和华能国际。之所以选这两支,一是国资大集团,稳;另一个原因,华能可是差一点成为我的第一个东家,多少还是会特别关注一下的。
2012年利率到底有所回升,CPI也见底,但社融始终不见上升,仍在下滑,经济处于底部等待复苏的状态,而市场也是一个筑底的过程。
不过我持有的两只业绩很抢眼,整个12年都同比大幅提升,不过随着利率的回升,我认为这种业绩持续性不强。按照自己既定卖出原则,最高价下跌10%即卖出,随时准备跑路。
这两支都还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我的信心也一点点的增强。
2013年经济指标仍然不咋地,市场也是一直底部徘徊,我也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机会,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确定目前就是在底部休养生息,为下一次上涨做准备。而在这种预期下,我到底应该提前布局什么呢,我始终无法对更具体的行业做出判断。
既然道行不够,无法判断,那就索性不要瞎猜。因此我从13年年尾逐步买入沪深300和创业板指数基金,既然认定在谷底,指数向上就是件确定的事。虽然在收益上远比不上个股的涨幅,但胜在确定性,而个股的选择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难题。
14年2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下降,到了下半年下降更加明显,提振经济的意图清晰。此时市场进入到了右侧行情,我选择追击证券板块,这板块往往是人来疯的性格,大盘上涨,他就涨的更欢,大盘下跌,他也跌得更惨。
这波上涨真的是又急又猛,到了15年上半年沪深300和创业板市盈率都已经进入了明显高估区间,风险越来越大,我逐月清仓,最后留了一点准备等到见顶回落,很快就见顶了,短短几个交易日价格就触发我的卖出价位,我清仓跑路。
在经历了快速的大跌后,16年在宽货币与宽信用政策的提振下,市场表现还不错,直到18年进入这一轮的衰退期。其实经济周期就是这样反反复复,虽然每次都会有不同的表象,但同样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把握住周期的脉动,就能抓住最确定的收益机会。
自从17年以来,在职场上我致力于主导企业IPO的工作,这让我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和理解市场以及市场上的这些公司。
与此同时,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资金的增加以及这些年对投资不断深入的理解,我的投资策略也在随着自身的情况调整与完善。
在发现市场上的大概率机会的同时,我也更加看重投资的安全垫,我开始尝试进行资产配置,这其实仍然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理念,区别就在于此前只是在同一个市场中挑选不同风格、行业,以求做到分散风险,而此时则是将眼光放到更大的市场,跨市场来配置。
说到资产配置,入门其实也并不难。美林时钟不仅阐述了整个经济周期的运行,也给出了不同时期在投资品种上的轮动规律。现金、债券、股票和商品,配置的思路无非就是在这四大类中根据周期变化调整各自比例,这样即便一个市场不景气,仍可以从其他市场获得收益,也能减少因自身判断错误带来的损失。
我们先要能留在市场,才有可能从市场中赚到钱。这也是我进行资产配置的初衷之一。
然而无论是债券、股票还是商品都并不简单,想要短期做到精通显然不可能,我通过选择相应的基金来解决这一问题。
2019年开始,我先是配置在股票和债券,债券上甚至于连配置长债还是短债都没去考虑,直接交给纯债基金;股票上,除了跟踪一些宽基指数外,会留一部分份额放到行业指数上。之后在我的配置中又加入商品,黄金、原油和有色。
时间一晃到了今天,回首从13年末的重新上阵到现在,8年时间摸索前进,竟也取得了翻6倍的成绩。小小的显摆一下20年和今年的“成绩”啊,希望不要有人打我。
虽然这个结果对于大佬们简直不值一提,但我对自己还是挺满意的,毕竟这是依靠自己独立分析与判断换来的,是我真正走上投资之路的第一站。
随着自己越来越“上道”,我也越发感受到投资的无穷魅力,有太多太多优秀的思想、高超的方法、丰富的品种值得去学习和探索。
未来,真让人期待啊!
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还不错,不妨关注【我的公号】:北风财经漫漫谈,大家一起交流更快乐。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0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