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没有外部条件、群众基础,只凭着坚定的意志,就能改朝换代、缔造一个国家吗?
《水浒传》里有没有天灾?有没有饥荒?有没有穷得吃不上饭的人?至少一百零八位好汉里,并没出现这样的情况。李逵接受宋江的资助,是为了去赌钱;三阮参加“智取生辰纲”的行动,也不是受剥削压迫活不下去,而是“鱼又不得打,连日去赌钱,输得没了分文,却才讨了我头上钗儿,出镇上赌去了”;绰号“石将军”的石勇,更是“日常只靠放赌为生”。
反过来,高俅已经是“殿帅”了,要陷害林冲,还不得不经过开封府尹,要通过司法程序;张都监要陷害武松,也不得不经过知府审讯,也要经过司法程序;而身为武官的鲁达,斗殴误伤人命,也没仗着官势脱罪,而是不得不亡命天涯。
《水浒传》里,有着相对公平与完备的法律制度,只不过执法者贪赃枉法——可是,知县为了西门庆的贿赂不准武松的诉讼,也为了武松为他出力而免除武松死罪,重罪轻判。执法者并不是一味做坏事的。
大凡朝代灭亡,不是天灾荒年,就是制度严酷,使得众多百姓民不聊生,才会激起普遍反抗。而《水浒传》里并没有这样的情形。林冲被高俅陷害也好,武松不能通过司法途径替哥哥报仇也好,都算是“偶然现象”。大宋,还是国家富庶、百姓富裕的大宋。连一个挑担子卖熟食的小贩,也能住得起小二楼(虽然是商住一体,而且可能只是租住),养得起全职太太。
北宋末年,国内并没有严重的“阶级矛盾”。像有些朝代末年“易子而食”“析骸而炊”的悲惨现象,在《水浒传》的背景时代并没有出现。所以,北宋灭亡的客观条件,在国内并没有形成——历史上也是如此,金国灭宋,各地军民的自发反抗非常普遍,显然宋朝并没有“尽失人心”。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发生在国内的起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美丽的妻子被权势觊觎,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哥哥都被出轨的嫂嫂毒死,更并不是每一个都有勇气和本事杀掉仇人、自投法网的。
梁山集团,就是一些在社会中偶然遇到“不公平待遇”的人,结合一些先天心理变态、以杀人为乐的秩序破坏者,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投机分子,组成的一个缺乏广泛社会基础、先天根基不稳的团体。
虽然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但是梁山做了几件“替天行道”的事情?武松杀嫂勉强可以算是维护正义(先不考虑私仇的成分),还是上梁山以前干的。等上了梁山,大家伙都专心地“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了。只凭着一面“替天行道”的杏黄旗,能赢得天下百姓的支持和拥戴吗?
梁山的起义,注定不可能成功。只是大部分所谓的“好汉”,根本没有这样长远的眼光。李逵的理想“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便做了小皇帝”,只能当闹剧来看。
比较有文化的林冲等人,即使没有像宋江那样明白的提倡招安,但是何尝不希望通过某种手段,能够重新回归社会秩序,重新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追杀被俘的高俅,只是电视剧的加工,事实上林冲自从“火并王伦”之后,只管冲锋陷阵,根本没提出过任何政治主张。就是在宋江操作招安之时,他说一句“朝廷中贵官来时,有多少装么,中间未必是好事”,也只是质疑朝廷的诚意,而不是原则上反对招安。
能意识到“造反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宋江等少数人。虽然有点悲观,但也算是目光较远了。当然,这话不能明白说出,因为一定会受到广泛的反对:“哥哥为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宋江是一个投机分子,一个机会主义者。如果真的能建立王朝、称王称帝,他完全没必要拒绝。之所以拿定主意一心招安,就是因为他已经看清了形势: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他及时转型,想通过招安,为自己、也为兄弟们,寻找另一条生路。
他是失败了,但并没有完全失败。燕青、李俊、柴进等人,不是没死吗?武松不是“八十善终 ”吗?鲁智深不是像得道高僧一样坐化了吗?而得病逝世的张横、朱贵、白胜等人,也是正常死亡的。甚至为征讨而战死沙场,一定程度上来说,也算得上武将本分吧。
梁山事业是失败了,但梁山好汉,并不是像某些读者简单理解的那样,一个个都“不得好死”。宋江的远见与努力,并不是全部落空的。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0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