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为什么漂亮,四川人的典型长相

四川人为什么漂亮,四川人的典型长相前文中我们提到,古蜀人也就是“资格老成都”的长相,是这样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要笑,虽然有夸大和形象崇拜的成分,但艺术总归来源于生活,基本还是可以断定,古蜀人的长相特征,薄唇高鼻大眼大耳。

前文中我们提到,古蜀人也就是“资格老成都”的长相,是这样的。

聊聊“湖广填四川”——从四川人的长相说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要笑,虽然有夸大和形象崇拜的成分,但艺术总归来源于生活,基本还是可以断定,古蜀人的长相特征,薄唇高鼻大眼大耳。

大概比较贴近这个形象

↓↓↓

聊聊“湖广填四川”——从四川人的长相说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聊聊“湖广填四川”——从四川人的长相说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点像现在的羌族、彝族人(实际上古蜀人也的确是古羌族的后代,据说彝族也是古羌族的后代),那为啥现在的四川人,除了少数民族以外,几乎很少有这种长相呢?

聊聊“湖广填四川”——从四川人的长相说起

四川成都人李易峰

聊聊“湖广填四川”——从四川人的长相说起

四川德阳人张含韵

现在四川人普遍的长相,鹅蛋脸,大眼睛,鼻子嘴巴小巧,整体气质“萌萌哒”,和古蜀人的长相气质相差甚远。

但是千万不要被他们“软萌”的外表欺骗了,虽然四川人出了名的“散漫”,但翻阅历史后可以看到,历朝历代的四川人,都战力惊人。

那么四川到底经历了什么?

前文提过,一方面,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地域及基因进化的关系。

而另一方面,就要讲到这期的重点,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移民活动,“湖广填四川”。

Ps:

在明朝时期,湖北省和湖南省统称为“湖广行省”。虽然康熙时期将“湖广行省”一分为二成湖南省和湖北省,但老百姓依然将他们统称为“湖广”。因而“湖广填四川”中的“湖广”,仅指湖北和湖南,并没有包含广东。

另外,虽然以“湖广”作为名称指代,但事实上,当时的移民并非只来自于湖广地区。

据史料记载,移民来源还包括了云南、贵州、浙江、福建、广东、陕西、江西等地,而湖广所占比例最多,因此通常称这次移民为“湖广填四川”。

这里的四川是古代巴蜀的统称,不仅包括了现在的四川省,也包括了现在的重庆以及部分陕南地区,因篇幅有限,本文不做细分和另外展开。

先说为什么要“填”?

填的原因比较复杂,简单粗暴来讲,就是因为战乱、天灾等因素,四川人口被霍霍地快灭绝了。

没得人口,即便“沃野千里”,也没有财政收入。所以就要从其他地方移民进来,建城修路,拉动经济,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收税。

ps

很多人认为“湖广填四川”只单指清代康熙年间的移民事件,其实并不太准确。

从历史长远的眼光来看,所谓的“湖广填四川”应该是一次跨时数百年,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系统性事件。

简单来讲

中国历史上

主要有两次“填”

两次“填”

第一次“湖广填四川”

南宋后期,四川军民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坚韧的意志和富庶的物产支撑,进行了长期的抗金战争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又坚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抗蒙战争。

南宋宝祐七年(1259年)2月,蒙哥大汗亲率一路大军兵临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今重庆合川钓鱼城),准备进攻四川。

在这之前,蒙古铁骑东征西讨,几近碾压之势,席卷欧亚非40余国。然而,他在钓鱼城下却遭到了顽强的抗击。当年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伤重不治而亡。

钓鱼城因此被誉为“上帝折鞭处”。

这是强悍的蒙古军队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唯一一次大汗被打死在战场上。

可见南宋四川人民的战斗力之强大和战斗意志的顽强。

不过,长期的拉锯战使四川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受到极大的损失。

《道园学古录》卷二十载:

"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

《论救蜀四事疏》载:

“沃野千里,荡然无民,离居四方,靡有定所,耕畴不辟,堰务不修,秋不得收,春不得种。”

但是很遗憾,川人的英勇抗蒙行为并不能阻止历史的车轮,更不能抢救摇摇欲坠的南宋。

南宋终究被灭,成都亦被攻陷。

蒙古军队,又历来有屠城的习俗,何况还让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还在这碰了个大钉子,所以这一次的屠城更是凶残。

凶残到啥子程度呢?

贺清权《成都录》载:

“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

这是成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大锐减。

1290年,四川总人数仅余约100万人口,还不到南宋嘉定年间的十分之一!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原属徐寿辉部下的明玉珍率军攻入四川,在重庆自称陇蜀王,改元称帝。

之前讲过,人少了就发展不了经济,要建国光有华丽丽的城池和肥沃的土壤还不够,还必须有人。

而明玉珍是湖广随州(今湖北随县)人,他的军队也基本上是湖北地区的农民。因此明玉珍不仅带来十几万军队,还有大量少田缺地的难民。这些人在沃野千里但地广人稀的四川地区开垦务农。

这就是“湖广填四川”的开始

直至明末,四川人口上升到约400万,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湖广一带的外来移民。

第二次“湖广填四川”

若说之前的蒙古人屠城只是让蜀地大伤元气,还不至于伤筋动骨的话,那么明末清初的战乱对于成都以至整个四川那就是毁灭性的。

在这场战乱中,成都城几乎全部被毁,唯余跨越金河的三座大桥以及桥南的两只大石狮和一道影壁。

而这场战乱对四川人口、文化的打击更是灭绝性的。

据史料记载,公元1646年-1659年的十三年期间,成都城都是一片荒芜,城内仅有野兽而无人迹。

直至1683年,也就是大破坏37年后,因为奖励外省移民,才有了“瓦屋百十所。”

而成都的恢复一直要到1716年前后,这一年清政府为征伐西藏,从湖北荆州调来满洲蒙古兵二十四旗,1500名士兵连同家属约计6000人入驻成都协防,这才慢慢兴盛起来。而这距离大破坏已经70年了。

而成都引以为豪的织锦、制花笺纸、制扇、雕刻书版等众多手工艺更是消失殆尽。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

历史上一直有“张献忠屠川”一说,但争议较大,我将在文末进行简单地展开说明。

但可以肯定的是,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虽推出了极少数的经济举措以及还算行之有效的军政措施,也给成都以及四川带来了相当的灾难。

而四川的劫难还没完。

不久后,张献忠大西政权落败,清军入川后又将四川折腾了个底朝天。

著名清史专家肖一山先生在《清代通史》所说:

“满汉兵丁所杀,殆不下于献贼…… 盖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事到处行之,而川人真靡有孑遗矣。”

著名明清史专家李光涛先生在《论建州与流寇相因亡明》一文中说:

“即如四川之祸,清人与残明角逐于此者十余年,加以吴藩之乱,后先相映凡数十年,凡不从者,凡不剃发者,凡遁山谷不为编户之民者,彼皆杀之,然后赤地数千里,此又浮于张献忠十倍二十倍不止矣。”

在四十多年战乱、瘟疫、饥荒等天灾人祸的轮番轰炸下,昔日的天府之国“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逐处皆尸,河为之塞,不能行船,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惨相……”

四川全省人口从明朝万历六年(1578)的600万人,锐减至不足50万人,全省90%以上的人口丧亡,“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

这让到四川任职的清代官员很是头痛,本来还想着来丰沃的“天府之国”捞点油水钱,哪晓得千里迢迢来了四川,居然一点人影影儿都看不到,关键是没有人就收不上来税,收不上来税还要被皇帝大人打手板心。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巡抚张德地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给康熙上了一道疏,除了大喊皇帝大人万万岁,我一定殚精竭虑、忠心报国之外,还提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建议之一:不拘省分,移民四川。还提出了些许鼓励移民的建议措施。

聊聊“湖广填四川”——从四川人的长相说起

1670年,康熙皇帝颁布《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号召大清帝国的子民积极前往四川垦荒,并表示四川境内土地,不管原来是有主还是无主,在没人耕种和缴纳粮税的情况下,新移民只要愿意去开垦,垦荒土地就全部归属新移民。

土地,是真正的不动产,农业人民的命根子。而且皇帝亲自下诏送,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于是,浩浩荡荡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开始了,“湖广填四川”事件也进入了高潮。

聊聊“湖广填四川”——从四川人的长相说起

举几个小例子

可见时情一二

当时,湖广填四川的道路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是走长江水路,为湖北湖南移民首选;

第二条是走川北的川陕周边旱路,为甘陕移民首选;

第三条则由贵州旱路入蜀,为贵州、广东、福建等地的移民首选。

原籍湖南零陵|落户四川简阳

王氏兄弟,“阅巫山,度巫峡,历夔关,两岸猿声酸他乡之客,轻舟万重波惊失路之人,早行夜宿,亦步亦趋,经月余”,经长江水路,最终抵达四川简阳

原籍广东长乐(五华)|落户四川叙永

教书先生范端雅,因为饥荒,一路完全靠甩火腿,带着5个儿子一起移民到四川,并落户四川叙永。他说,“丈夫志四方,奚必驻守桑梓。吾闻西蜀天府之国也,沃野千里,人民殷富,天将启吾以行乎?”

原籍湖南安化|落户四川三台县

谌安仕,靠着一根扁担和两个箩兜,将两个年幼的弟弟谌安忠、谌安位,一路挑到了四川三台县景福镇。二十多年后,弟弟谌安忠的后裔为了纪念谌安仕疼爱弟弟们的情义,特地建了一所“笃祜祠”,祠堂有一副对联:

友爱笃前人,三千里外双肩弟;

贤劳感后辈,二十年来一报功。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断断续续的移民潮。

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四川实际人口已经突破了1000万。

到了嘉庆十七年(1812),四川人口已达到2071万。

宣统二年(1910),四川人口更是达到了4800万。

而这些人,几乎全部都是外省移民。

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可以说,今天的四川人,几乎融合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

这样的四川妹儿

咋可能不乖嘛!

这样的四川小伙

咋可能不帅嘛!

ps: 关于张献忠屠川说

历史上一直有“张献忠屠川”一说。但究竟是不是他一人所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肯定“张献忠屠川”的一派有很多强有力的证据:

一是他戾气极重的口头禅“人命在我,我命在天。四方有路,在劫难逃。”

以及其本人所作、戾气更重的“七杀诗”。

七杀诗

张献忠

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王臣。

人之生矣有贵贱,贵人长为天恩眷。

人生富贵总由天,草民之穷由天谴。

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

翻天覆地从今始,杀人何须惜手劳。

不忠之人曰可杀!不孝之人曰可杀!

不仁之人曰可杀!不义之人曰可杀!

不礼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杀杀杀!

我生不为逐鹿来,都门懒筑黄金台。

状元百官都如狗,总是刀下觳觫材。

传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须封刀匕。

山头代天树此碑,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二是他的丞相汪兆龄有一番惊世骇俗的“屠川”理论:“皇上汗马血战,抚有此土,而蜀人德不知怀,威不知畏,屡抚屡叛,是蜀人负皇上,而非皇上负蜀人也。今弃之往秦,焉知无有据蜀而王者?以臣愚意,莫若先将在城人民,尽行屠戮;其四道州县人民,另计分剿;宫殿房屋,效楚人一炬,使之千里赤地,万井无烟,然后弃之他往,使后有据蜀者,有土无人,势难久住。侯皇上收服中原,正位长安,然后驱他省人民,以实户口,则事不劳,而功易收。”

那个时候张献忠想要转战陕西,定都西安。而他的丞相则提出了以上观点,为其“屠川”立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就是,为了防止其他人在四川称王,必须将所有蜀人全部杀干净,城池全部毁干净,达到“千里赤地、万井无烟”的结果。

三是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记载了张献忠“屠川”的事实,甚至细节。据传张献忠先是以“科考”为名,杀尽读书人。“调远近乡绅赴成都,尽杀之。调各学生员,到则禁之大慈寺…… 师生主仆悉赴清流,河水尽赤,尸积流阻,十余日方飘荡去尽。”又在离开成都前,有计划地将成都和周边所有未曾跑散的居民集中起来杀掉,拆平所有城墙,烧毁所有房屋物件,彻底破坏了六个月,以致“转瞬间,川中首城已成焦土,人畜同化灰烬”。而那些烧不起来的大殿、盘龙柱,则“灌以脂膏”“聒纱数十层,浸油三日,一火而柱折”。

反对的一派也有相当的理论依据:

第一,有不少的证据证明,张献忠所带领的大西军,有着相当严明且完善的军纪。如此严明的军纪下,不太可能做出“屠城”这样的荒唐之事。

第二,大西军在过湖广时“不杀一人”,为何到了成都就“大杀四方”,于理不合。

第三,成王败寇。历史由胜利者清政府写就,其实造下杀孽的是清军,只是清兵的残暴行为被清朝统治者故意掩盖,并且,将责任推脱到了张献忠的头上。

参考资料:

1、袁庭栋《张献忠传论》《成都街巷志》

2、郑光路《成都旧事》

3、曾智中、尤德彦《李劼人说成都》

4、罗学蓬《血流红——张献忠剿四川》

5、《湖广填四川:中国移民的世纪悲歌》,作者不详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0521.html

(0)

相关推荐

  • 人身体真的很聪明

    我这么多年老因为自己胖,而烦恼,有时就不吃了,饿着,年轻的时侯还可以,饿着也没啥事,但是也没瘦,就这么折腾了二十来年,这几年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情绪抑郁,胆小,怕这怕那的。最可怕的是不单单便秘,就连尿量都少了,去趟厕所尿一点,喝水多了肚子就!胀的难受,我就害怕了,心想是不是得尿毒症了。整天胡思乱想,然后就自己去药店买点利尿的药吃,也不敢老吃,怕吃坏了,在前几天,我想老这样下去也不行啊,就去了村里的诊所,去看了看,人家也给拿了一瓶利尿的药,然后还有一盒治十二指肠的药,吃了你别说还真不难受了,我说这些,是让胖的人不要瞎折腾,要好好爱护自己的的身体,想减肥你就下定决心好好的减,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最简单的大小便都会出问题,我自己干养生,我没事就看看书,也懂了咋对待自己的身体,其实身体是最聪明的,它发现你不对劲,它马上就启动保你命的基质,去保你命,没事可别太透支自己的身体,

    生活 2021年10月13日
  • 广西两90后连生9胎(广西夫妇生了15个孩子怎样处理)

    广西通报夫妇生15孩:2人自由恋爱 生孩子是不是特别疼
    最近

    2022年3月21日
  • 京三棱的功效与作用(京三棱的功效与作用点)

    京三棱的功效与作用(京三棱的功效与作用点)2021-11-17 11:06:19中药方剂在这些小病症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中药方剂京三棱汤 处方京三棱炮,锉1两,木香1两,甘草炙,锉1两,蓬莪。京三棱方

    生活 2021年11月17日
  • 兵库的意思(字义,诗词)

    词组兵库的意思(字义,诗词)基本解释详细字义 兵库拼音:bīng kù注音:ㄅ一ㄥ ㄎㄨˋ解释:兵器库。古代诗词宋代.韩琦.休逸台:「我来侵圃治兵库,得披榛莽登巍峨。」近现代.施蛰存.谒文公祠不得入长谣抒感:「粉

    阅读 2021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