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6氪获悉,智慧医疗领域中智能化静脉药物调配系统研发公司博为医疗(全称为“深圳市博为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某战略投资方投资。此前,公司曾获天使轮和A轮融资,金额均为千万元级。
博为医疗成立于2015年底,创始人靳海洋曾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博士,在德国汉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团队有约60人,研发人员占比在三分之一以上,公司位于深圳。在创业前,创始人靳海洋长期从事医疗机器人行业的相关研究,在2015年选定了配药机器人这一领域进行创业。
在医院里,传统的药物调配,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分散式的调配,常见的是在门诊或者住院科室,由护士进行调配;另一种是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由药剂师对全院的静脉用药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行业存在的痛点是:人-药接触、药物喷溅等容易带来职业伤害;质控困难,溶解率、调配精度等受护士经验、技术、疲劳等因素影响明显,药物调配质量一致性差;智能化程度低,现有设备接口庞杂,无法互联互通,中间流程缺少精准监控,无法全流程自动监管,用药过程人工监管易出纰漏又难以追溯。
瞄准智能静脉药物调配这一方向后,几年下来,博为医疗前后共推出了4条产品线:各型号配药机器人,自动分拣/分装设备,智能物流及清洁,静配管理软件系统。其中,博为医疗最为核心的是配药机器人产品,目前公司有综合自动调配机器人、台式安瓿配药机器人、台式西林配药机器人三款产品。公司的综合自动调配机器人的优势是其不仅支持西林/安瓿混合处方,自带净化系统,且充分考虑医院使用布置的方便性,采用高度集成化的设计方案,使其占地面积还仅为同类产品的1/3-1/4;台式安瓿配药机器人能实现2s/瓶的开启速度。
“医生的处方到了静脉中心以后,就可以由我们来全面的接管了”,靳海洋说,从药物的贴签、分拣、调配,再分拣到各个科室配送,通过博为医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来对整个执行流程进行监控,能实现全流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应用于静配中心(PIVAS)、化疗配液间、医院科室、药房及耗材库等场景,满足医院减少职业伤害、提高药品调配质量、规范配药流程等需求。公司的商业化方式也主要是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卖进医院。
据靳海洋透露,目前公司的商业化模式分为两种:一是软硬件产品销售,根据临床具体需求提供全面专业的产品,定价在数十万到数百万元不等,另一类是智慧静脉药物调配的整体解决方案,客单价约为千万元级。目前公司的产品已进入全国约60家医院,其中三甲医院近50家,数百台机器和软件系统在临床应用。
中国的静脉调配行业市场潜在规模巨大,一所三甲医院日均静脉用药量在6000袋至上万袋不等,中国每年的静脉用药量在百亿袋以上,未来3-5年智慧静配市场渗透率增长近10倍,整体市场规模为千亿元级。在竞争层面,海外有纳斯达克上市公司Omnicell,国内有卫邦、桑谷等厂家皆在这一领域做了布局。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0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