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政务服务如何权衡公平效率?数字政府专家问数湾区开讲

问数湾区

问数湾区

政务热线的人工入口难找、与智能客服对话“鸡同鸭讲”……政务服务中的智能运用越来越广泛,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智慧政务有何价值?未来如何发展?11月24日,数旗智酷创始人、首席研究员唐鹏做客问数湾区系列对话,分享自己对于人工智能时代“政务服务与治理创新发展的新思考”。

智能+政务服务如何权衡公平效率?数字政府专家问数湾区开讲

“问数湾区”是由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数字治理研究中心、数文明科技、南方都市报联合推出的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讲座、圆桌讨论、论坛等形式推动湾区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们进行交流,追踪湾区数字治理发展的新动态,探寻湾区数字治理创新与提升的路径和方向。

在讲座中,唐鹏认为,“智能+政务服务”要解决触达、咨询以及交付三个方面的问题。触达意味着通过搜索、推送解决海量服务的用户获取问题;咨询是通过智能问答解决单项服务办理过程中的引导、辅助和答疑问题;交付是通过自动化的填报、匹配与交互解决服务的完成度问题。

“以前企业办事可能会找一个中介,因为中介更熟练申报的流程。自己办可能会遇到反复修改且看不到进度的问题。”唐鹏说,智能化的手段可以促进政务服务的优化改革。例如,佛山的“扶持通”通过对用户身份的识别实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秒级审批与直接拨付。这就意味着,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后,系统后台能够自动识别身份并推送对应事项,将补贴直接存到绑定的银行卡上,而且可以全程追踪审核进度、资金拨付情况等信息,“这种服务方式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未来互联网可能不会再有‘入口’,政务服务也一样,会衍生出新的服务模式和产品形态。”唐鹏认为,PC时代的政务服务呈现“固态”特征,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是分离的,线上的服务无法溢出到线下的。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能力的溢出效应十分明显,人类活动在线上线下的“切换”与“对流”十分频繁,呈现“液态”特征;人工智能时代,政务服务可能是“气态”的,不同的服务内容将以二维码、VR、AR等形态“漂浮”在我们身边,随用随取。“未来我们不一定通过某一个APP、小程序来进行服务”,VR/AR的智能导办、无人驾驶汽车等私域化服务空间等都可能成为未来“智慧+政务服务”的场景。

那么,人工智能真的实现了效率提升吗?唐鹏通过现实案例发现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比如某地大数据部门通过传感器探测到区域内40%的目标房屋均是“危房”,而房管局根据多年危房检测数据判定以上数据全部在合理范围,这些人工智能产生的数据如何运用到决策中?再比如,美国的一家专门监测城市枪击事件的公司受到了质疑,理由是通过传感器监测到的枪声数据与市民通过拨打911报告的数据是重合的。机器并没有给出“意料之外”的答案,这是否证明对智能设施的投入就是无效的?

唐鹏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政府还有诸多问题亟待回答,“政府如何看待机器人参与政务与治理的双重身份?智能+政务服务将改善政民关系还是恶化政民关系,是创造公平还是抹杀公平?‘谁审批谁负责’语境下的智能审批责任由谁承担?”

“对待智能+政务服务要有清醒的头脑、批判的态度和人本的视角。”唐鹏表示,从技术实现视角而言,人工智能是“依靠过去来预测未来”,在毫无规则可循的风险社会,更需要相信人类智慧。从数据应用角度而言,只有批判地使用数据,才可能从智能技术应用中获得公平。从核心价值角度而言,相比于改善某项工作的流程和体验,人工智能真正要改造的是政府主体的职责和公共部门人员的角色。

在对话环节,系列对话主持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郑跃平提出疑问:人工智能运用到政府决策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此,唐鹏回答说,“决策的形成需要公众参与,具体的推进要有试点的过程。”人工智能和算法应用需要多元的参与,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评估对社会的影响。

还有线上听众提问“政府使用算法进行治理,算法也改变了政府的治理形态,如何看淡算法对自由裁量权的影响?”对此,唐鹏回应,从负面上看算法可能加剧了已有的偏见,导致对少数群体的歧视等;从正面上看,算法能保证政策从制定到执行的从一而终,避免自由裁量权的出现。

“这个问题很有趣,背后存在两个冲突点。”郑跃平也谈到,第一点冲突在于当制度规则不够完善时,我们需要自由裁量权,但使用算法技术的假设是制度规则已经很完善了,从而借助算法去提升效能。那么,规则是否已经完善到不需要自由裁量权?第二点冲突是借助技术目的是更好地服务,还是更好地去管理政府工作人员?“这里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反思”。

智能+政务服务如何权衡公平效率?数字政府专家问数湾区开讲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南都记者 袁炯贤 实习生 张瑾杰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1252.html

(0)

相关推荐

  • 经常感觉到浑身酸痛无力,到底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出现问题了?

    相比于青年人而言,中年人多了一些成熟和稳重,对世界也有了新的认识,但在身体方面,因为身体机能已出现衰退,所以有时身体健康也是比较需要关注的。 当人到达中年的年龄段时,不论是男性还是...

    生活 2021年10月12日
  • 中国彩电市场十一次促销总结报告。

    1.11点前:行业不景气。 2021年,中国彩电市场面临成本上升和需求饱和的双重压力,市场规模低迷。据AVC全渠道汇总数据显示,2021年1-9月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下降16%,连续...

    生活 2021年10月24日
  • 有强迫症,怎么办

    一个强迫症妈妈的自述

    生活 2021年10月2日
  • 秋分养生宜动不宜静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脏腑功能,有利于增强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以及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秋分时节适当运动,可防秋乏,尤其是伸展运动,能加强血液循环,舒展身体,收敛心神,防止劳累疲乏。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耗损阳气。凉爽的秋天,晴朗之日,天高云淡,适宜户外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骑自行车、慢跑、登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via:北京老年医院)

    生活 2021年9月24日
  • 2个月开2044公里,满电跑了一次高速,特斯拉Model 3用车分享

    前两个月入手了特斯拉Model 3 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 ,目前用车2个月了,开了刚好2044公里,也是人生的第一辆纯电动汽车。说下关于选配方面的问题,个人觉得特斯拉的灵魂是白内饰,奈何担心白内饰容易脏,最终放弃白内饰。也喜欢19寸轮毂,但是标续选的19寸轮毂又觉得不好看,要model3p版的零重力轮毂最好看。

    科技 2021年11月5日